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生活在美國產棉區的華人們
送交者: 幼河 2018年10月30日23:15:06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生活在美國產棉區的華人們

2018-05-23

 

  密西西比三角洲是美國相對窮困地區之一。在一個多世紀前,這裡曾吸引一波中國人來此定居,並逐漸站穩腳跟,最終形成一個“獨立世外”的特殊華人聚居區,他們被稱為“三角洲華人”。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15日報道,26歲的安德魯.龔和28歲的伊曼紐爾.韓都是亞裔美國人,兩位攝影師決定一起做一個項目——拍攝和採訪有中國血統的密西西比州人。他們通過拍攝,了解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華人鮮為人知的故事。

  安德魯.龔是華人移民的後代,在舊金山的一個多元化社區長大。伊曼紐爾?韓的父母是韓裔基督教傳教士,他在新加坡、柬埔寨和韓國長大,後來移居到美國,在紐約大學讀書。

  “我們住在大城市裡,經常聽到亞洲人是模範少數族裔的故事,”安德魯.龔說,“我們想挖掘關於亞裔美國人在各自社區產生巨大影響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因為沒人注意到這些故事,誰會想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華裔呢?”

  伊曼紐爾.韓表示,他們帶着數據和一些先入之見來到了密西西比。他們知道密西西比是美國最窮的州之一,經濟嚴重依賴於農業。不過安德魯.龔表示,他們一到那裡,就發現了一個關係密切的華裔美國人社區,它“依賴於家庭和文化根源,這幫他們化解了從過去一直持續到現在的一些種族緊張關係”。

  “很多時候,作為大城市裡的亞裔美國人,我們沒有這種水平的社區或這種水平的親密關係,因為在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我們這樣的人太多了,我們以為那樣的社區是理所當然的,”安德魯.龔說,“作為一個居住在美國的年輕亞裔美國人,看到這種水平的親密關係,讓我覺得特別溫暖,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你真的沒想到會有大量亞裔或華裔美國人的地方。”

 

  密西西比三角洲是一片富饒的土地,這裡孕育出一望無際的棉田、曠郁的藍調音樂,曾充斥着種族歧視以及黑人的血淚。在20世紀,他們中還有一個鮮被提及的群體:華裔美國人。他們在白人與黑人的夾縫間求生存,上百年來紮根於此。

  美國內戰結束後,中國移民第一次來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從事種植園的工作。但直到20世紀初,隨着主要服務於黑人的華人家庭經營的食品雜貨店的湧現,華裔移民人數才有所增加。到了70年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的華裔移民已經達到了3000人,其中很多人住在與家裡的商店相連的房屋裡。但在當時美國密西西比嚴格按種族隔離的社會裡,他們被禁止進入社會組織、公共設施和白人公立學校。

  25歲的泰勒·龐在州農業部工作,生活在約有1500人口的城市馬克斯,是那裡僅剩的幾個華人居民之一。近幾十年,工業機械化和經濟衰退使密西西比三角洲陷入困境,就業機會匱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據粗略統計,生活在三角洲的華人從上世紀70年代的幾千名已經減少到500名左右。

  泰勒·龐家有一個農場,他和父親一起經營,種植棉花。“我是家裡的第四代農民,我想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但你要說哪裡有錢就去哪裡,我也能理解。”泰勒·龐認為,這裡確實沒什麼機會,仍留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華人不是農民,就是教師或從事醫療。泰勒·龐並不覺得自己與中國血統有很強的聯繫,他形容自己是“被困在亞洲身體裡的白人”。不過,華人社區如果舉辦聚會之類的活動時,他也會參與。

  中國移民剛來時在種植園勞作。但很快,華人便離開了種植園,開始自己創業經營雜貨店,並且靠薄利多銷和熱情服務贏得了黑人社區的歡迎。在三角洲地區較大的城鎮格林維爾,極盛之時,四萬多的人口規模,華人開的雜貨店就多達50餘家。三角洲的大多數城鎮裡80%都是非洲裔美國人。

  雷蒙德·黃就是在雜貨店裡長大的。他的父親15歲時從廣東移民過來,到這裡後跟其他華人一樣開始經營雜貨店。“我認識的每個(華)人,都是在雜貨店長大的。我們會數錢的時候就開始去櫃檯工作了。店裡各種食品和生活物品應有盡有,但沒有任何是從中國來的,除了店主人。”雷蒙德·黃如今任教於三角洲州立大學。在成長過程中,雷蒙德·黃時常會聽到種族性辱罵,但他都置之不理,直到他的家庭遭遇到一次最嚴重的種族歧視。

  那時,他的父親看中一幢位於白人社區的房子,並決定購買。但社區的白人居民明確地宣稱:不讓中國人住這裡。當他們準備遷入時,居民們開始往車道上扔瓶子,到處都是玻璃碎片。“我父母決定不搬家了,因為他們擔心我們會受傷。”黃家最後在自家雜貨店後建了一所住屋,一家六口就擠在這幾間房裡生活。

  隨着時代變遷,連鎖超市逐漸成為新的商品採購選擇,很多華人經營的雜貨店都漸漸關閉,雷蒙德·黃家的雜貨店也轉讓給了別的華人繼續經營。現在,格林維爾城中到處可見關門的雜貨店。

  傑羅姆·蘇的MIN SANG雜貨店是格林維爾城裡為數不多還在繼續營業的雜貨店之一。這家店已經經營了60多年,早些年生意特別好,現在生意越來越淡。雜貨店有一批固定的客人光顧,傑羅姆·蘇其實可以繼續經營,但是隨着年紀越來越大,他也在考慮賣掉雜貨店。

  傑羅姆·蘇的雜貨店給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方便,因此他很受尊重,當地人都稱他為“中國黑人”。雜貨店並不處於社區的安全地帶,傑羅姆·蘇曾經遭遇過搶劫,事後有顧客進來幫忙查看傷情,並給予他很多支持來追查搶劫犯。

  在密西西比州格林維爾,萊恩·關與肖恩·關兄弟倆的父母也靠開雜貨店賺錢。他們的父母是70年代從香港移民過來的。這個社區有許多人保留了他們家族的中國文化元素,在他們與家人朋友常有的聚會中,也往往有中國菜。

  萊恩·關是德爾塔州立大學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他遭遇了很多歧視。“我一直處於被孤立的狀態。為了交朋友,我不得不去迎合別人,沒辦法做真正的自己。”萊恩想要重新找回丟失的那部分“中國遺產”,只要有機會,他就會為他的中國血統辯護,並努力讓其他人了解他的中國身份。

  萊恩很希望家人能搬離三角洲,“中國人很容易成為目標,他們知道我們不會反擊。我的祖父就死於一次搶劫,他在交出錢後還是被槍殺了。”雖然萊恩對其他城市更感興趣,但他畢業後還是想留在家鄉,他覺得與家人在一起更重要。

  肖恩是一名機械師,他很享受南方緩慢的生活節奏,也很欣賞密西西比的槍支文化,“我們可以公開攜帶槍支,而且允許隱藏攜帶。”這對肖恩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可以武裝起來保護家人。

  肖恩說:“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人很優秀,總有一種常見的說法,‘哦,他能做到,因為他是中國人。’我更希望用行動來證明自己,而不是血統。”

  “中國人來這裡定居已經超過100年了。剛來的時候,我們沒有權利,我們不能去白人學校,甚至不能去理髮,也不能去醫院,我們是二等公民。但在民權時代過後,我們得到了更多權利,我想是社會意識到‘嘿,華人的確在作貢獻。’”弗里達·管坐在家中院落的木椅子上,操着濃重的美國南方口音,頭髮花白,眼睛常眯成月牙。她是一名退休的圖書管理員,丈夫去世後,獨自一人生活在密西西比州奧利弗布朗奇。

  弗里達·管的兩個兒子分別住在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和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在這裡沒有未來”,附近的大城市,如傑克遜和孟菲斯等,是很多三角洲華人的發展去處。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爾,周瑞林和周春莉夫妻倆都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出生長大。退休後,他們選擇回到家鄉生活。周瑞林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擔任月球任務的太空工程師。他身後牆上掛着的都是工作時獲得的各項獎章和榮譽。

  和許多華人一樣,周瑞林和周春莉從小也是在父母開的雜貨店裡長大。“當你個子高到可以看到櫃檯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會坐進購物車裡,另外的孩子當司機,然後把購物車推到房子外面去玩;或者扮演交通警察,拿出黃色、綠色、紅色的果汁軟糖作為信號燈。這些回憶對我來說很有趣。”

  周瑞林和周春莉都是基督教徒,在教會裡非常活躍。上世紀40-50年代,在中國人還沒有完全融入當地社會時,教會為他們提供過很多幫助,比如開設英語課。漸漸的,教會生活就成了華人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人會去教堂做禮拜,或者一起打麻將。

  周瑞林一家都是橄欖球迷,在他們看來,觀看密西西比大學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橄欖球對抗賽是家裡的大事,他們會分別坐在看台的兩側,以確保支持不同隊伍的家庭成員之間能夠和平相處。“我女兒支持密西西比大學,兒子支持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過去我們常常坐在一起看比賽,但覺得不好玩。”周瑞林說。

  周瑞林夫婦很喜歡南方的生活,感覺非常自在。他們的很多親戚朋友也住在附近,閒暇時大家會一起聚會。

  藝術家史蒂夫·易12歲時移民到美國,“我1952年來到這裡,當時連一個英語單詞都不會說,只能呆在教室里畫畫。球隊的大個子同學都不喜歡我,他們會往我的背上吐口水。但是等到我完成學業的時候,他們都來祝賀我,因為我贏得了所有的獎學金。”史蒂夫·易擅長水彩畫,曾贏得過幾十場繪畫比賽,繪畫作品在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的畫廊中展出。

  在20多年前的一次肝移植手術後,史蒂夫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精力充沛,如今獨自一人生活在孟菲斯。

  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對華人具有種族偏見的幾十年歷史里,有三位華人衝破藩籬成為城鎮的市長,被當地社會所接受。拉克·榮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密西西比州斯勒吉的第一位中國市長。他之所以競選市長,是因為這是解決他住的地方附近道路損壞的唯一辦法,他想獲得資金來修路。

  拉克·榮是一個非常有公民意識的人,他會積極融入社區,主動和白人打交道,遭遇歧視時,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圖為拉克·榮站在他的紅色跑車前。他戴着一頂橄欖球帽,以示對密西西比大學橄欖球隊的支持。

  一百年間,華人在種族隔離的大環境下相依為命求生存,形成了緊密的社區關係。而在大城市,比如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等,華裔很多,社區數量密集,紐帶卻沒這麼明顯。

  這種獨特的緊密關係,讓攝影師龔和韓覺得特別溫暖,“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你沒想到會有大量亞裔或華裔美國人的地方。”密西西比州格林維爾有華人社區的墓園。墓園始建於1931年,不僅安葬格林維爾的中國人,也安葬來自三角洲其它城鎮的中國人,目前大約有300名中國人安葬在這裡。

  如今,當地的華裔群體已經步入老齡化,大部分高中生畢業後便定居別處。這是三角洲華人長久以來的寫照: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大學讀書,然後看着他們遠走高飛。但分散各地的三角洲華人及其後裔仍維持着血濃於水的關係,這種態度始於老一輩的中國人,並逐漸滲透到年輕一代,一直延續到今天。

 

故事鏈接:

http://wemedia.ifeng.com/61820639/wemedia.shtml

https://cn.nytimes.com/lens/20180315/mississippi-delta-chinese-americans/dua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前任川普競選團隊總管被起訴 12項罪名
2017: 看看本篇講的有無道理?別一看老川就激
2016: ZT:蔣介石--如此獨裁
2016: 數理邏輯與社會選擇理論
2015: 參考文獻:美國是如何徹底輸掉敘利亞的
2015: 各位,所謂的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以
2014: 微信的結果就是最終發現:我和過去的朋
2014: 空氣污染最嚴重國家前十名,世界衛生組
2013: 鐵獅子:楓葉國之秋色(組圖)
2013: 我把幾位女網友的矛盾關係大概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