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幼河:我們,漸行漸遠……
送交者: 幼河 2015年01月26日23:54:4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我們,漸行漸遠……

我們是“知青”的這一代。這1968年後的十來年大約有兩千萬人“上山下鄉”。當時城市的同齡人中“知青”大概占多大比重?我從來沒有見過確切的統計數字。不過我知道,“上山下鄉”運動期間,中國城鎮人口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7%左右,且10餘年一直是這種比例。粗略估計一下,當時城市人口大約是1.4億左右。那麼1.4億人口中2千萬左右的人曾經是“知青”(這樣估算有些問題,只能是粗略的推斷)。這個比例可真夠高的!我認為,保守的估計,同齡人中曾經是“知青”的人占大多數。

現在“知青”的這一代,年長者接近70歲,年少者也超過50歲,其中有些人已經陸續逝去。昨天一位曾是雞西“知青”的朋友告訴我,他所知,我們網站上統計的原雞西“孩子氣”的數字不確,他知道至少有6人沒有統計在內,而且都是男“知青”。以我所去的黑龍江省山河農場一個分場為例,當年來的黑龍江省雞西煤礦“知青”,北京“知青”和上海“知青”,現在各種原因去世的,雞西“知青”大約占到了15%20%,北京“知青”10%15%,上海“知青”大約10%左右。

其實從歲數上講,上海“知青”大,北京“知青”小,可是為什麼年齡居中的黑龍江雞西“知青”亡故的多呢?大概是上海人更理智,後來也更注意保養吧。當年各地青年相互打群架的時候,上海“知青”是很少動手打架的。他們比其他地方的“知青”顯得像“受氣包”,因此活得也長。雞西“知青”動不動就拼酒,狂抽煙;啊哈,一片肝硬化和肺癌。是這樣嗎?不管怎麼說,我所在分場的各地“知青”至少10%的人亡故了。估計整個曾當過“知青”的人群中也是這個比例吧?

是啊,每當我在我們自己“知青”的網站上,看着各地亡故“知青”的名單,總是久久地沉思。這思索中當然有“下一個就是我”的成分,不過更多的是想時代的變遷。

如果10年後我71歲的時候再次想這個問題,我們這些的同齡人占中國人口的比重是多少?其中當過“知青”的在同齡人中的比重又是多少?目前60歲以上的人占中國大陸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曾是“知青”的比重就更小了吧?現在我們“知青”已經走了至少十分之一;再過10年大概有小半人可能就不在了;20年後或許剩下不多了,在中國大陸人口中的比重已微不足道。總之,我們這些“知青”漸行漸遠,最終必然退出歷史舞台……

我指的這個“漸行漸遠”不僅僅是因為生理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些老“知青”同現在的年輕人在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我必須強調,是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意味着誰對誰錯。每代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不同的生活主題和嚮往。

我們去同一農場的老“知青”有自己的網站。微信興起後,過去曾在一個農場的“知青”的朋友圈裡都有自己微信群。我當然時常泡在裡面。我發現,我們這群老“知青”中“九斤老太”式的人物不是極少數。很多人對當前年輕人的看法相當的否定。既然我上面已經表明對代差引起的價值觀的差異不持立場的態度,自己就不認為這裡面有什麼絕對的對錯。不過我的“荒友”如何想那時他們自己的事兒。

最近女歌手姚貝娜去世,網上悼念她的人很多。與此同時,老軍人張萬年上將去世,然而網上就沒什麼人提他。對此,我們老“知青”微信群里有人不滿,意思是“為國家曾出生入死的軍人去世,居然不如一個因病去世的歌手”。我想這或許就有不同的生活態度的成分吧?年輕人大張旗鼓地悼念姚貝娜,我們老“知青”中有人看不慣,可是,我們能在現在的人群中占多大比重?年輕人比我們多得太多。或許我們中間的“九斤老太”聲稱,有時真理是在少數人手裡的。可能,如果是真理,早晚會被世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既然如此,那就“騎驢看唱本”嘛。

我們與他們年輕人的漸行漸遠再正常不過了,而且最終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既然如此,又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剛才微博上增加了一個粉絲,一看是以前
2014: 可憐的韋唯,在我是歌手節目上唱太陽最
2013: 談談人的動物性
2013: “贍養”之意,與輩份無涉
2012: 呵,北京有大褲衩,蘇州有低腰褲。
2012: 我覺得美國不能總是人為把利率壓低,本
2011: “不知道歌曲的背景”的意思是“如果知
2011: 我糾正大家一個錯誤的思維,嘿嘿
2010: 這樣吧,我們不談論創造論,我們談論ID
2010: 剖析Gates同學的採訪,澄清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