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读问题多的《一个感觉》
送交者: 西西里柠檬 2007年04月26日12:37:3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我觉得问题多的一小步,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步。

【孔子提出的各种社会观点,是基于他对人作为社会的动物在社会交往中所具有
的一些本性的认识的。】

凡是人类,都具有人类性,古今东西没有差别,比如人人皆有良知,而人人也都
有私欲。差别只在于在于不同文化对人性的鉴别和选择有所不同,正如夏凉所思
考的,人性论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分野。

西方世俗文化是完全包容欲望的,在古希腊传统中,人之所以为万物的尺度,乃
是由于人有「理性」,这是西方契约文化的端倪。而把欲望归属于人性、以至于
人性的核心部分,这也是西方宗教所指人有原罪的现实文化基础。谈西方世俗文
化不能脱离西方宗教语境,谈西方宗教也不能脱离西方世俗文化语境,比如你对
一个东方人说你有原罪,他会反弹,他会说我肯定有过失,但我没罪。这不是措
辞上的误解,而是东方文化相信人性本善。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儒家并不否定人欲,并不禁欲,但人欲不等于人
性。「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儒家思想是从人的「良知
」出发来认知和把握人性的,而良知是人人与生俱来、自然而然存在的,孟子人
性四端中对侧隐之心的论证,非常雄辩,傲视千古,无人能驳。所以儒家文化是
以人的良知为人性立法,而西方传统是以人的理性为人性立法,这是西方世俗文
化和东方儒家文化各自人性论中比较正面的概念。人性恶不是西方世俗文化中本
源性的概念,但人性中包容本能和欲望,恶则必然如影随形。(东方文化也存在
性恶论、不善不恶论、亦善亦恶论,但思想的产生是偶然的,而历史的选择是必
然的。东方的历史文化选择了儒家的性善论。)这种文化差异的历史影响是巨大
的,但不等于说西方人无良知,东方人无欲望,只是西人的人性良知更多地寄存
于宗教而东方人的本能欲望则从人性中划离出去而已。再讲深一点,中国文化存
在欲、情、理三个层面,中国文化中的「情」,严格来讲无法翻译。情里面存在
自然本能的东西,也包含自觉理性的东西,这是中国文化非常个性化的一个重要
特征,不理解这一点,任何人对中国文化都没有发言权。比如「存天理,灭人欲
」让人骂得很厉害,说中国文化窒息人性,其实还原历史文化语境,这句话没有
任何问题,因为后面还有「留人情」这三个字,桃李无言。所以说东、西方文化
都是人的文化,都具有人类共性,但各自的精神气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东方文
化是一种深情的情理文化,这一点不需要大海来做证,数千年来浩如烟海的诗词
所表达的审美境界,足以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芸芸众生的人心、人性展现无余。


【谈到和谐社会,世界上那个文化不讲究和谐?】

社会和谐与社会平衡、社会制衡是有区别的,这一点我同意THE TIME的看法。中
国文化的「和谐」,本源上讲是一种从整体看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比如讲
求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但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人自身的身与心也需要和谐,而
且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和谐关系。西方文化中有平衡、制衡概念,但和谐观念则
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所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里面,风调雨顺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
谐。

就说这几句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一顿大感慨
2006: 墩体感叹:发财发不上的痛苦
2005: 我们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文学
2005: 大老鹰: 五味坛的标志
2004: 姚明的寿命有多长?
2004: 也来说说日本的媚中哈中现象
2003: 周恩来和他的初恋情人
2002: 雨的思忆
2002: 五味斋散记接龙(之八) --- 下半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