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官二代”,何時會退出歷史舞台?
送交者: 心理语言機 2017年08月21日01:39:0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洪振快
  由山東新泰“官二代”事件點燃的網絡批評熱情正在慢慢熄滅。與此前的諸多類似事件——如山東濟南80後廳官被指是某省級領導的侄女婿,溫州一個區政府公開發文要求解決官二代的職位,河南固始縣在2008年全縣選拔正科級幹部和縣局級幹部任用中,最後確定的12名鄉長大多是當地官員親屬,等等——一樣,該事件的最後結局可能是不了了之。網絡的力量是有限的,“官二代”事件有理由相信還將不斷上演,而且網民也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也許,回顧一下歷史,對此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西晉詩人左思才華出眾,但因出身寒門而鬱郁不得志,憤懣在胸,化為吶喊,對“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不公現象表示了強烈的質疑和不滿,由於說出了寒士們的共同心聲,千餘年來一直引起強烈的共鳴。 
  左思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講究門閥出身的時代,勢族全面掌控社會資源,不是出身門閥世家,很難擠進政治核心,所以出身寒門的左思仕途不順是情理之中的事。 
  世族出身的人無才無德卻占據高位,王凝之可謂典型。王凝之官至會稽內史。會稽內史是會稽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王凝之憑什麼占據這樣重要的職位呢?可以說,沒有任何別的原因,僅僅因為他是“官二代”。 
  王凝之何許人也?只要加上三個身份標籤,你就知道他是什麼來歷了。這三個身份標籤分別是:第一,他是謝道蘊的丈夫。眾所周知,謝道蘊是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標名青史。但是,關鍵的不是謝道蘊有才,而是她的叔叔是宰相謝安。王凝之差不多算是宰相女婿,當然可算“官二代”了。第二,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兒子。眾所周知,王羲之是“書聖”,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王羲之曾經也做過會稽內史,也是高官,其父官至淮南太守。從這一點看,王凝之也是“官二代”,甚至“官三代”,當會稽內史簡直是世襲。第三,王凝之是王導的孫兒輩。王導是和謝安齊名,甚至權勢還在謝安之上的人物,兩人都是東晉王朝的台柱,並稱兩大宰相。王導是王羲之的族叔。王家和謝家,是東晉最有政治勢力的家族,“王”“謝”並稱,王家還排在謝家之前。王凝之既是王家之人,又是謝家女婿,其“官二代”的顯赫身份誰能與之相比?撈一個會稽內史的官噹噹,自然不在話下。 
  問題是,王凝之有什麼才能可以勝任會稽內史這樣的重要職位呢?這一點,從一個事情上可以看得比較清楚。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孫恩、盧循起兵造反,攻打會稽,作為地方最高長官的王凝之先是不相信同是五斗米教“教友”的孫恩會謀反;等叛軍逼近時,卻又不肯組織抵禦,而是做法事請“鬼兵”助陣;當城被攻破的時候,他仍然不相信有“共同信仰”的“教友”孫恩會殺他,因此也不逃走。其結果是,王凝之被一刀砍掉了腦袋,子女全部被殺害。 
  從王凝之應對緊急事態的行為來看,他是一個政治白痴,根本就不具備政治判斷力。他的夫人、才女謝道蘊是個有眼光的人,早就看出他是個草包。史載謝道蘊“大薄凝之”,意即非常鄙薄王凝之,她還曾向叔叔謝安抱怨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大意是“天下怎麼還有姓王這樣的人!”將窩囊廢推上領導崗位,以致誤人誤己、誤國誤民,這不是窩囊廢本人的錯,而只能說是門閥政治的錯。  
  無才無德的“官二代”占據重要位置,而有才有德的寒門之士卻無法施展才華,這在門閥政治之下是常態,這種落後的制度最終被扔進了歷史垃圾堆。隋唐之後由於實行科舉制,選拔人才機制逐漸公開、公正,王凝之現象已不多見,勢族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權力世襲的思維在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真正退出過舞台,在某些歷史時段還會死灰復燃。而在“官二代”現象漸趨隱性之後,“吏二代”現象又漸趨明顯,逐漸為人們所注目。 
  為了避免門閥勢力影響權力運行,宋王朝加強了中央集權,宋以後更逐漸強化。為此而做的制度設計,包括限制官員權力世襲,採用任期制和迴避制等。迴避制要求官員不得在自己家鄉任職,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不能在同一部門或地方任職,等等。但是,對比較底層的政府辦事人員———胥吏則沒有如此嚴格的規定。由此出現了一個社會現象,即胥吏們想盡一切辦法霸占原來的位置,在自己的五年聘用期滿後還要想方設法讓有血緣關係者占據其職位,比如父傳子、兄傳弟及傳給親友等,使當胥吏成為“世業”,形成了明顯的“吏二代”現象。比如清代浙江布政司衙門(類似省政府)有一個“通供”的職位,“父以傳子,兄以傳弟,錢糧出入,盡歸掌握”(雍正元年七月十二日御史汪繼燝奏摺)。胥吏在衙門“子弟親戚,轉相承授”(陳宏謀《在官法戒錄》序),“每有父子姻親,盤踞年久者”(徐文弼《吏治懸鏡》)。這種現象相當普遍,在宋代以後逐漸被關注,改變這種狀況的呼聲時有所聞,但直到帝制中國終結仍難以治理。 
  “官二代”、“吏二代”現象是帝制中國社會競爭的必然邏輯。在帝制中國時代,幾乎所有社會資源都受政治支配,通過壟斷政治就可以壟斷經濟利益、社會地位等,因此社會各階層必然都力圖將政治資源掌控在自己手中。無論是魏晉的門閥世族,還是明清的衙門小吏,他們的思維並無不同,都力圖通過壟斷政治而壟斷社會資源。而為了壟斷政治,就要規避競爭,因此權力世襲是最好的辦法,故而都將之視為一種社會博弈策略加以採用。  
  由於帝制中國的政治本來就是一個“家天下”的私人政治,而不是政治權力向社會各階層開放的現代公共政治,所以治理“官二代”、“吏二代”現象總是顯得力不從心。很明顯,只要政治特點沒有發生實質的變化,社會博弈策略也不會發生實質的變革。只有政治成為公共政治,政治競爭是公開、公平的,王凝之現象才有可能徹底消除,否則社會博弈規則決定了操控政治的小利益集團勢必不會放棄優勢的地位,通過壟斷政治而壟斷社會資源,成為社會特權階層。 


006JZmKgzy7dlQUxgflaf&690.jpg

23.jp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上帝信仰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和線索05
2016: 論女明星袁立的基督精神
2015: 為何江澤民沒有保(住)陳良宇因而被胡
2015: 你要不要回到貧窮的毛澤東時代
2014: 劉雲楓:大陸人為什麼這麼無恥?
2014: 專制是中國人性的必然,不是貓888專制
2013: 中共特色當局不敢把薄案庭審現場直播,
2013: 關於濟南公審的幾點看法
2012: 這整個一個排演的戲都在隱瞞一個內幕。
2012: 有人提出假設,如果滿洲國不亡,現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