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美伊離戰爭多遠?
送交者: wizard 2006年04月27日10:14:4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一】
 如今美國人“關照”下的伊朗,與3年前的伊拉克有着驚人的相似。

  美國和伊朗日益走向戰爭。但戰爭的序幕是否已經打開?還是走向戰爭仍有不短的路途?說法仍舊眾多。

  有學者稱,從伊拉克戰爭中觀察到一個實質性現實: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有美國人拎着大包金錢,攜帶大量宣傳品潛入伊拉克,策反伊拉克高級官員和軍隊指揮官,甚至不惜血本地武裝反對派。如今,這一現象再次出現在伊朗境內。

  近日,上海現代管理研究中心安全事務研究所所長沈根林教授告訴本刊記者,如今美國人“關照”下的伊朗,與3年前的伊拉克似乎有着驚人的相似。沈教授長期致力於國際戰略問題的研究,對伊拉克戰爭發展走向和本·拉登最後結局等問題,都做過比較準確的預測。

  臨戰跡象

  分析認為,美國對伊朗已進入臨戰前的偵察階段,而且特徵非常明顯。

  其一,美軍無人駕駛飛機頻繁飛臨伊朗上空。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近一年來,美國以伊拉克為基地,多次派出無人駕駛飛機進入伊朗上空進行偵察,以尋找其開發核武器項目的證據,並試圖發現伊朗防空系統的漏洞。而且,它還與以色列合作,對伊朗進行立體偵察。同樣據美國媒體披露,有兩顆美國間諜衛星和兩架以色列高空偵察機不分晝夜地監視伊朗境內的“可疑地區”,嚴密監視伊朗軍隊的動向。美、以兩國的間諜衛星和高空偵察機每天都發回大量的圖片。“事實上,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偵察持續了十幾年,而最近的這些情況證明,美國已進入臨戰前的偵察階段。”

  其二,美軍的特種部隊和策反人員也已潛入伊朗,企圖收買、策反伊朗反對派人士和軍方高級將領。美國媒體報道,2001年11月,一支由美國中情局專家和特種兵組成的特別分隊攜帶數百萬美元現款秘密進入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一些部族的酋長進行談判,企圖將他們拉下水。據悉,這數百萬美元只是“收買酋長計劃”的前奏。中情局為這一計劃開出了高達2億美元的價錢。

  其三,美軍的諜報人員也已深入伊朗境內,對一些重要目標進行偵察、核對和定位。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早在1996年,美國中情局就在伊朗北部修建了一座間諜基地。中情局派出的特工小組和伊朗反對派展開了密切合作,得到對方提供的大量線人。與此同時,在匈牙利西南部的美國陶薩爾空軍基地,美軍搞了一個為期90天的秘密培訓。美國軍官對3000多名伊朗人進行了特殊訓練,共耗資900萬美元。這些受訓者隨時準備潛回伊朗。

  計劃早已制訂?

  如同美國的伊拉克戰爭計劃一樣,它可能早在3年前就已制訂了攻打伊朗的秘密計劃。今年4月16日,《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前情報專家威廉·阿金的話說,美軍方早在2003年3月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就開始制訂對伊朗實施全面軍事行動的計劃。

  阿金說,美國當時制定了一個名為“近期伊朗戰場”的計劃,內容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進攻伊朗。與此同時,美國和英國軍方計劃人員為此進行了演習。美國總統布什還下令起草摧毀伊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這些作戰分析和打擊計劃最終將成為與伊朗進行大規模作戰計劃的一部分。此外,美國空軍模擬打擊伊朗防空體系和有關目標,海軍則分析伊朗的海防力量,並起草了控制霍爾木茲海峽的方案。

  還有,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2004年6月命令戰略司令部作好執行一項全球打擊計劃的準備,計劃中就包括打擊伊朗的核設施。根據該計劃,在接到總統的命令後,美國轟炸機和導彈將在12小時內實施打擊行動。

  外交準備

  美國是否對伊朗“動手”,也體現在外交上,可以說,經過了充分的醞釀,甚至還有可能組織一次聯合部隊,就像它在伊拉克戰爭前的外交“表現”一樣。

  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舉行的新一輪磋商中,美國極力推動有關方面對伊朗實施包括凍結資金、飛行限制等在內的制裁。分析人士指出,正如布什所說,美國對待伊朗核問題策略的第一步將是通過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朗終止鈾濃縮活動;如果這一步失敗,將迫使安理會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甚至可能要求安理會通過決議,允許使用軍事力量迫使伊朗服從。

  4月23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在一個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伊朗不會放棄其鈾濃縮活動,並表示已做好面對後果的準備。“伊朗鈾濃縮活動還有核研究和發展是不可逆轉的。”他說。這或許意味着,美國和伊朗已經在慢慢進入戰爭軌道了。

  儘管英國首相布萊爾表態說不會在“軍事上”支持美國進攻伊朗,但事實上自伊朗核問題日漸突出後,美國人已經在做着組織多國部隊的準備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

  現在來看,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對美國(以及對以色列)的態度甚至比當時的伊拉克還要強硬。伊朗人宣稱,它已生產出低純度濃縮鈾,而且“正對P2離心機展開研究”,他們的核計劃是不可逆轉的。

  伊朗人的表態和內賈德的強硬令小布什大為惱火,似乎也為其提供了制裁、攻打的理由。而再看小布什的態度,他的表現看起來也遠遠比當年攻打伊拉克時要強硬得多。他認為,如果不在自己任內解決伊朗問題的話,下屆總統也很難解決這一問題。他甚至在參眾兩院中宣稱,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內賈德的決絕和小布什的自信,也從側面表明了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沈根林看來,從伊朗核問題的發展趨勢來看,美國可能不得不選擇“打”。

  首先,無論是關於伊朗核武發展的速度和技術,還是它隱藏在地下的核設施,美國都無法獲知確切的內情。就連世界上最出色的軍事專家也都無法預測出伊朗真正的核水平。拉姆斯菲爾德稱伊朗需數年才能研製出核武器,也有專家說要3-5年,還有說要至少10年。但伊朗的核彈何時出世,恐怕只有伊朗人自己才會知道。“心裡越是沒底,美國人越是覺得可怕。”沈根林說,它現在是相當緊迫的,或者寧願相信伊朗很快就能造出原子彈。因此,它面對嚴峻的威脅不會空等,必須遏制伊朗擁有核武器的能力和決心。而在目前,對美國人來說,唯一有效的辦法似乎只是戰爭手段。

  按照美國人的想法,用外交方式和平解決這一問題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為它和伊朗的仇恨由來已久。1979年,德黑蘭發生震驚世界的人質事件,52名美國人被扣為人質長達444天。美國人最後派特種兵營救慘遭失敗,還損失了兩架飛機,美國人對此結果是記憶猶新的。從整個戰爭全局來看,這一事件可算是美伊全面戰爭爆發的誘因。

  【二】

  戰爭怎麼打?

  如果戰爭難以避免,具體的打法會是什麼?從目前來看,認為戰爭會爆發的那部分消息源也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會爆發全面戰爭,也有報道說美國人可能會動用核武器。沈根林分析認為,只有一種最可能的打法,即空中突襲。那麼,為什麼這麼講?

  首先,美國和伊朗之間爆發全面戰爭以及美國最終占領伊朗的可能性不大。

  從目前美國的軍事實力來看,真正打一場兩“伊”戰爭(伊朗和伊拉克),時機並不成熟。所謂的兩伊戰爭,意指大規模進行陸、海、空進攻的全面戰爭。由於美國仍深陷伊拉克戰場,如果再抽調兵力進攻伊朗,儘管有一定的戰爭能力,但若從世界各地抽調力量到中東,對美國的全球軍事防禦是不利的。所以,美國再打一場類似伊戰規模的戰爭,可能性不大。

  其次,美國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也不大。

  美國口口聲聲說要遏制世界核武器的發展,這是其一。其二,自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全世界普遍都對核武器感到深惡痛絕。如果後果可怕的核武器再次出現在現代社會,對美國的形象是不利的。而且,從政治因素和核污染等因素考慮,美國人也不會輕易動用核武器。

  所以對美國人來說,能在用常規武器解決的前提下,儘可能不選擇核武器。

  再次,美國動用特種部隊去破壞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也不大

  原因在於,美國的特種部隊在1979年營救人質時已失敗過一次,這是其一。其二,伊朗的地形很複雜,沙漠較多,不便於特種兵對準確目標的攻擊;而且伊朗深知美國欲對其核設施進行破壞,防守的嚴密程度可想而知。其三,美國特種部隊的常規武器還沒有強大、先進到一次性摧毀伊朗核設施的水平。按目前美國特種部隊的武器能力,很難摧毀一個隱蔽較深的核設施。

  另外,美國想通過一次性空襲就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的想法也是不現實的。1981年,以色列在2分鐘內就徹底摧毀了伊拉克的核設施,但伊朗不是伊拉克,它的核設施幾乎全部深藏地下,空襲摧毀的難度相當高。

  最可能的方式

  如果開戰,美國攻打伊朗可能性最大的方式就是對其進行持續的、長時間的空襲,類似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戰爭模式。

  首先,美國擁有巨大的空中優勢,這種優勢是伊朗空軍力量所無法抗衡的。美國空軍是三軍中最強的軍種,其遠程奇襲能力非常強大,甚至可以達到“全球力量,全球到達”的概念。

  其二,大規模空襲動用的兵力相對較少,付出代價的可能性也較小。如果採取地面攻擊,傷亡會很高。儘管伊朗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但還不足以抵禦美國強大的空襲。

  其三,這種戰法可充分發揮美國高技術兵器的優勢。美國近年發動的現代戰爭顯示:它的空軍無論是在到達時間的準確度還是命中率的精確度上,都是相當高的。

  其四,這種戰法有利於美國人在外交上靈活、機動。通過大規模空襲,而不是訴諸大規模地面戰,可使美國人易於控制戰爭規模,可大可小,運用自如。它可以根據戰爭的目標、結果、國際輿論等來控制戰爭的規模和持續時間。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戰爭模式並不需要眾多外國軍隊的配合,他們充其量只起到輔助性作用。

  因此,採取大規模的空襲,美國似乎有足夠的力量來打這場戰爭。

  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能否認將來會有地面部隊的跟進,但前提一定是:空中力量必須完全占據戰爭的主動權。

  【三】

  戰爭將以“平局”收場?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最可能的結局是什麼呢?沈根林教授預測,最後的美伊戰爭博弈很可能會出現“平局”的結果。原因何在?

  首先,伊朗不是1999年的科索沃,不是2001年的阿富汗,自然也不是2003年的伊拉克。在美軍面前,阿富汗塔利班部隊力量較弱,只是一幫烏合之眾;而伊拉克由於薩達姆的原因,整個軍隊也是人心渙散。

  伊朗不一樣。伊朗是一個宗教信仰程度相當高的國家,民眾的向心力相對較大。與伊拉克人相比,伊朗民眾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有更多的敵意。

  其次,伊朗早就在準備應對美國的軍事打擊。十幾年來,它毫無疑問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終有一天,美國人會打過來的。因此無論是在政治、軍事方面,還是在輿論、經濟方面,它所做的準備遠遠比伊拉克要充分。它的戰爭設施和核設施也隱蔽得相當好。據稱,伊朗正在擴建核設施,並在地下核設施上方“鋪放”更多防護層,以加強核設施的保護。伊朗主要戰略目標已由防空系統層層防護,許多極其重要的目標已深藏地下,其中納坦茲、伊斯法罕核設施中最重要的部件已深藏18米深地下。

  而且,伊朗早就開始為美國對其發動戰爭做好準備。路透社援引一份報告稱,伊朗已經在位於伊斯法罕的鈾轉化設施建造了第三個隧道入口。而在今年2月前,鈾轉化設施只存在兩個隧道入口。

  再次,伊朗境內存在各種勢力的武裝,其中包括一些極端勢力的武裝。當這些武裝的生存狀況受到美國攻擊的威脅時,它們也有可能會加入整個伊朗的反美陣線。美國情報和反恐專家警告說,如果美國主導對伊朗動武,伊朗必將通過它的情報和真主黨小分隊在全球對美國機構和利益進行報復行動。

  最後,現在伊朗總統內賈德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完全可能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他與薩達姆不同。他在政治信仰、性格特徵、宗教意識和權力欲望方面,都與薩達姆有着本質的區別。在關鍵時刻,他不會像薩達姆一樣患得患失,或在關鍵時間節點上低頭妥協,現在看來,內賈德骨子裡有一種民族英雄的情結,他要做一個敢於向美國人叫板的中東地區的領袖人物。

  為何會是平局?

  首先,對於伊朗的核設施,美國人顯然不能在短時期內予以摧毀;而即使在空襲過程中破壞了某些核設施,也不可能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或核研究能力。

  不管美國人如何打擊,伊朗的核研究力量,它的科技人員和技術力量不會被輕易清除。因此從美國方面來講,戰爭的徹底性是很值得懷疑的。對伊朗方面來說,一旦遭到美國人大規模的突然襲擊,它肯定不會束手就擒,肯定會採取反擊的手段。對伊朗來說,伊拉克的下場就是一個最好的教訓。它從伊拉克戰爭吸取的教訓之一是:只靠抵抗是不夠的,必須主動反擊。而且,伊朗本身也具有這種反擊能力。

  有英國媒體報道稱,伊朗已經組建了由自殺式襲擊者組成的部隊。一旦伊朗的核設施遭到打擊,他們將襲擊英國和美國的目標。據伊朗官員透露,4萬受過訓練的人彈已經準備就緒。

  其次,伊朗現有的武裝力量可以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包括在伊拉克境內)的部隊,而且在伊朗境內,美國人認為他們害怕的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存在的。伊朗的導彈和遠程導彈都可以作為其反擊的運載工具。這一點與伊拉克不同,至少伊拉克境內絕對不存在美國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而且,如果美國把戰爭規模擴大到所有重要軍事目標以及核設施目標的話,其軍事力量還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做到全面攻擊。因此,伊朗的反擊程度就會遠遠高於伊拉克。

  最後,美國對伊朗的進攻會引起伊斯蘭國家的巨大反響。眾所周知,伊朗在伊斯蘭國家中起着一個宗教領袖的作用,其影響力比伊拉克更大,美國對伊朗的空襲很容易激起伊斯蘭國家的反感和中東地區反美情緒的再次高漲。這也是美國不得不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所以,沈根林教授預測,如果美伊開打,那麼這場戰爭很可能會打成“平手”。戰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後,雙方最終還是會上談判桌的。可以預見,美國在戰爭中遭遇的重大損失,將迫使其坐下來與伊朗談判。在國際中間組織的調停下,美伊雙方都會通過談判來解決一些問題。

  而且與伊拉克戰爭不同的是,在整個事件和戰爭進行之中,國際調停將一直不會停止。這主要是因為戰爭會影響國際石油價格,造成油價持續上漲。而這一災難性後果,恰恰是許多國家難以承受的。

  所以,人們總希望避免戰爭,也希望美伊雙方能夠在談判桌上真正解決問題。


  美國“動手”未應天時

  伊朗人的愛國情感和渴望發展科學的激情塑造了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的當代伊朗人特性: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資本主義企業家、頂尖科學家和激進的愛國主義者的混合體。

  在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伊朗核問題報告前夕,西方媒體不斷“曝料”,聲稱美國政府正在加大對伊朗發動空襲的可能,將伊朗“政權更迭”列為最終目標。外界似乎“普遍”猜測,伊朗將可能成為又一個阿富汗或伊拉克,美國的軍事打擊也猶如“箭在弦上”。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法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弗雷德里克·特里耶(Frédéric Tellier)並不這麼認為。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這位曾在美國哈佛和芝加哥大學深造、在德黑蘭生活了2年的法國人指出,作為國家主義的一種表達方式,核計劃是伊朗和國際社會博弈的籌碼,因此不會輕易“玩火自焚”。軍事專家宋曉軍也表示,現在並不是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合適時機。

  真實的伊朗

  弗雷德里克·特里耶致力於研究伊朗地理政治環境多年。1999至2001年,他作為法國駐德黑蘭使館的科學文化專員在伊朗生活工作,而後到法國國防部負責伊朗政治和核項目的戰略研究。去年年末,他發表了研究成果《伊朗時刻》(L'heure de l'Iran),今年2月被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譯成英文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強烈反響。

  特里耶在文中前瞻性地預測到內賈德當選總統後的伊朗核問題走向,這歸功於他對伊朗這個國家的透徹了解。要分析伊朗核問題的實質,就必須了解這個伊斯蘭國家的政治現狀。伊朗哲學家達瑜什·沙葉甘Daryush Shayegan曾如此描述當代伊朗:“伊朗社會不再伊斯蘭化,儘管外表依舊。因為形勢所逼,它日益傾向自由,因而顯得更加現代,也更加溫和。”

  2005年6月的總統大選,是伊朗歷史的分水嶺。改革派總統哈塔米因8年執政政績不佳而被人民拋棄,伊朗政壇再次成為保守派的天下。這並不是壞事,因為保守派內部正在轉變,分化成“務實派”和“守舊派”兩大派別,前者正在沿着改革派的足跡前進。他們清楚意識到,1979年伊斯蘭革命依靠三大支柱:意識形態、國家獨立和技術發展。如今第一根支柱似乎正在崩塌,但後兩者仍能保持伊斯蘭政體的穩定。

  伊朗人民對政治的興趣大不如前。無論誰當政,這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和伊斯蘭原則都沒有改變。於是,民眾把目光投向能給自己日常生活謀福利的一方。內賈德就是這樣的人物。雖然他是一個極端保守主義者,但在出任德黑蘭市長沒幾個月時間,就解決了前任始終難以處理的問題,如搬遷軍營修築新路,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等。

  內賈德當選總統後,就充分利用了伊朗民眾最普遍的另一種“信仰”——越來越多的伊朗人信奉國家主義。伊朗人的愛國情感和渴望發展科學的激情塑造了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的當代伊朗人特性: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資本主義企業家、頂尖科學家和激進的愛國主義者的混合體。

  伊朗年輕一代在美式快餐和超級市場中成長;在這個國家的大學,也給學生註明BA(學士)、MA(碩士)或PHD(博士)的頭銜。伊朗青年的生活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一樣,接觸互聯網、衛星電視、錄像帶和CD等。

  200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伊朗婦女希林·伊巴迪(Shirin Ebadi)曾說:“獨立、自由和民主是那場革命的潛台詞。”即便有伊朗青年不喜歡伊斯蘭政權,但他們肯定了1979年伊斯蘭革命,它和1906年憲政革命以及1950年石油國有化並稱“20世紀伊朗歷史最重要時刻”。2003年6月,鬧運動的伊朗學生拒絕了洛杉磯波斯語電視台的支持,聲稱“這是學生運動,不是美國運動”。他們在反對伊斯蘭政體的同時,並不想破壞伊朗的獨立性和主權完整。這場“學生運動”起始於反對大學增加學費,而後才附帶喊出“民主口號”。

  當然,伊朗也沒有外界想象中那麼“反美”。很多家庭都有移居國外的親戚,其中不少就住在美國。大多數年輕人每天上網,用拉丁字母按波斯語發音來寫郵件,和移居國外的親戚聯繫。對於這些年輕人而言,反美是個“笑話”。他們的很多教授都有美國大學的學位,而且是在1979年革命以後獲得的。伊朗議會中就有70名議員擁有博士學位,大多是“美國授予”。

  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曾說:“伊朗現象的能量……不是通過什葉派教義的教士,而是宗教、古老的伊朗國家主義和現代國家結晶的混合;不是反對西方文明,而是融合所有在美國大學學習的工程師、技術員和科學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內賈德等新一批伊朗領導人感到,核項目是贏得大量支持的最佳方案。2003年10月,伊朗沙里夫大學的500名學生遊行支持為國家獨立而進行的核項目。這所大學是伊朗最為西化的學校,以訓練科學精英為主。遊行的學生或來自特權階級,或曾參與學生運動,或曾去國外旅遊,甚至有在美國學習的經歷,但他們都一致希望伊朗成為地區大國,躋身發達國家之列。

  此外,內賈德十分巧妙地把濃縮鈾代替石油成為伊朗國家獨立的象徵,並且他聲稱弱國、小國也有權利發展核技術,而把這一問題引向國際社會南北衝突的範疇,贏得伊斯蘭和阿拉伯世界,乃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共鳴。

  美國為何不能動手?

  小布什政府曾經軍事打擊阿富汗和伊拉克,推翻了當時的政府。美國媒體認為,打伊朗是小布什的卸任禮物,伊朗問題決定着未來十年美國控制中東石油的能力。但問題沒有如此簡單。伊朗的政府由民選產生,政績不錯,伊朗社會內部相對民主,民眾也支持政府發展核項目。對此,軍事專家宋曉軍說:“美國無法做到‘以打促變’,打擊並不能推翻伊朗政府,除非美國再徵兵數十萬,但這樣得不償失。”

  特里耶也表示,靠民眾力量推翻伊朗政權還不可能。伊朗至少在經濟方面有所起色,經濟增長超過6%。2004年,英國經濟風險分析機構“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給伊朗B+,2005年升級到BB。伊朗人民並不希望再來一次革命,破壞國家的獨立和穩定。而且,被美國攻打後的伊拉克,成為伊朗人的“前車之鑑”。伊朗人目前的生活至少比戰後伊拉克強許多。

  宋曉軍說,從伊朗憲法就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個相對民主的國家,伊朗國內司法獨立,社會上也允許存在反對聲音,波斯語博客的數量在全世界僅次於法語博客。“美國現在動手沒有多少好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美國若要通過安理會打擊伊朗,則會遭到一些大國的反對。”

  內賈德也許不是一個合格的外交人員。他在當選總統前,只有三次短暫的出國經歷:去伊拉克戰鬥,去奧地利幫助暗殺一名庫爾德領導人,以及以德黑蘭市長身份去莫斯科參加世界市長會議。他也沒有國外教育的薰陶,在外交上儼然以“鬥士”形象出現,和國際社會的衝突再所難免。

  但他打出的“核危機”牌正在奏效。正如特里耶所分析,伊朗發展核項目是其長期戰略。首先,伊朗以此測試西方的決心。其次,這個“強硬”的國家在恰當時假裝讓步。最後,當西方外交官感到外交上“有所進展”時,就會給伊朗的一些“回報”,例如避免制裁等。伊朗在國際社會的“安撫”下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然後內賈德繼續這一策略。

  當然,伊朗的未來仍會在華盛頓寫就。這是每個伊朗政客心照不宣的內容:和美國的接觸,雖然“可怕”,但無法避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給色狼戴安全套,把貪官餵飽 
2005: 台灣誰不喜連戰登陸?
2004: 李光耀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2004: 越南自衛反擊戰是鄧小平的失策?
2003: 愛國就是具體地擔當責任
2003: 反戰觀點探討
2002: 流淌着蜂蜜、牛奶和鮮血的土地
2002: 寫在“五一”節來臨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