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後娘養的中國人
送交者: 曲圓 2006年08月17日08:59:1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想用做一個比方來開始引出這個話題。如果你的家很貧窮,你三餐都不保,穿得破破爛爛,而你的父母卻瞞着你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送給隔壁的張三去,你會認為正常嗎?你一定會有一種後娘養的感覺。

當我看到剛剛解密的外交檔案,才知道1960年底以前我國對外援助逾40億元的時候,一種“後娘養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


我們都知道,50年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需要輸血國家。全國剛剛解放,中國是個一空二白的爛攤子,國庫空虛,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民眾急需安養生息,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在自己的物資還很緊張的情況下,政府卻大筆一揮向外國實施援助。據記者粗略統計,除越南和蒙古外,到1960年底,我國提供援助的國家還有:朝鮮、柬埔寨、尼泊爾、緬甸、馬里、烏干達、剛果、喀麥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阿富汗等,一共22國。支援的物資除了直接的匯款外,還有大米、麵粉、葡萄乾、酒、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等等,

在我們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人民都吃不飽飯,有的地方整村整村地餓死人,甚至發生“人吃人”的現象,有的村莊為了掩蓋慘狀維護形式大好的局面,甚至派兵駐守住交通要道,不讓災民出去要飯。就在這樣的悲慘形勢面前,我國仍然“慷慨解囊”。如1960年,我們援助幾內亞10000噸大米,還宣布“向剛果提供5000噸至10000噸小麥或大米”。如此“慷慨”,“慷”的是誰的“慨”。中國人喜歡把國家比做家庭,把政府比做父母,把百姓當作兒子。可你們看過父母寧願把自己的兒子餓死,也要結友國之歡心嗎?

有人說,新中國成立當時孤立無援,需要結交國際上的盟友。可是國際政治是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的,一切以本國的利益為主導,有利益的時候可以結交,沒有利益的時候,就棄如鄙履。那個時候的中國,國家利益本應是把有限的資金用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打腫臉蛋充胖子,把自己都享受不到的葡萄乾、高檔酒獻給“友邦”。毛澤東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政治家,他是一個具有封建思想的皇帝。在毛澤東的頭腦里,他個人的利益就是國家利益。中國與這些受援國的關係,還是央央大朝與番邦的關係,其出於面子考慮大於實際利益的考慮,歸根結底也是維護他個人的面子。比如1953年8月,印度北部洪水泛濫成災,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建議中央,我國援助印度10.5億元人民幣,當毛澤東主席了解到蘇聯捐贈了25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7億)時,批示“款數似應增加至十五億或廿億人民幣”。在他眼裡,中國人民的實際承受能力可以忽略不計,而這個面子卻丟不起,所以援助金額必須要超過蘇聯。他要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大搞外援,與慈禧太后的“寧與友邦,不於家奴”如出一轍。中國是他的中國,吃不吃紅燒肉是他的自由,可人民卻被剝奪了填飽肚子的自由。

這些用錢維繫的“友邦”,能友到哪裡去,吃完了還會伸手要,這樣的友邦無異於流氓。越南曾經是中國的“兄弟國家”,為此中國一直對越南提供援助,除了直接的物資援助外,還援建鐵路、農業援助、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藥劑製造廠等,還有碾米廠、汽油庫、火柴廠、加固水壩等等。到了80年代,中越交惡,當解放軍浴血奮戰搶占了越軍據點的時候,卻發現越南軍隊吃的是中國的援越大米。吃了你的還打你,這叫做哪門子的兄弟。我們對朝鮮的援助更可謂源遠流長直到現在。可是朝鮮印製人民幣偽鈔的時候,怎麼就不想想我們對他的援助。50年代我們支援過的印度,也在60年代初因為邊境線問題與中國打了一場戰爭。中國贏了,卻失去了更多的土地,這是後話。

中國援助別國不遺餘力,可當自己發生了天災人禍的時候,卻又來了一個“夾屎硬”,悍然拒絕別國的援助,以維護“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面子。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當年大地震發生之後,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就主動提出要提供無償援助的事宜。可中國外交部正式謝絕日本政府願意提供援助的表示,《人民日報》也發表社論,明確地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災努力說明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考驗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曾經擔任國防部長的遲浩田透露,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華國鋒率領中央慰問團在災區的帳篷里說,“外國人想來中國,想給援助,我們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不着別人插手,用不着別人支援我們!” 後來遲浩田回憶說,“我們當時聽了很激動,鼓掌、流淚,也跟着那麼喊。多少年後才知道是幹了大蠢事!自然災害是全人類的災害,我們每年不也都要向受災國家提供那麼多的援助麼!” 試想哪個父母,願意看着自己的兒子在災難中慢慢死去而不願接受別人的幫助。

我是唐山大地震那年出生的,比起50年代出生的長輩們我已是萬幸了,可我還是有一種“後娘養的”感覺。如今中國正處在百年未遇的“盛世時期”,可還有千千萬萬交不起學費讀不起書的孩子,還有以億記的收入低微缺醫少藥的農民,可我們政府卻把把大筆的美元資金支援給阿根廷,在國家元首出訪前把大筆的資金用來下訂單買飛機打前哨,而不是考慮為人民的福利增加投資。在老牌工業化國家普遍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這些大筆的訂單顯然是雪中送炭,而外國人民也不見得就此感激,還是經常以貿易壁壘的形式阻止中國產品的輸入,或旨高氣昂地壓迫人民幣升值以減少出口。本來中國的勞動人民在全球化下犧牲頗多——壓低的工資、超常的工時,出口的減少意味着收入進一步減少。中國政府的做法實在令外國人迷惑,一方面好像中國還屬於貧窮的第三世界,另一方面,卻大手大腳,奢侈豪華。用家庭來做比方,就像在我家,父母穿金戴銀,出手闊綽,而我卻穿破衣睡草蓆,只讓每天吃飽而已,父母對我的撫養義務還要我花錢一樣,怎麼能讓我不覺得我是後娘養的呢?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當年的這些援助項目雖然屬於光明正大、高尚的“慈善事業”,可為什麼要對數據保密呢?而且還要保密40年呢?瞞了人民偷偷摸摸地干“慈善事業”,是怕人民“吃醋”嗎?這更加加深了我的懷疑——中國人是後娘養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劉城龍:大學士的早餐嚇着了道光帝
2005: 半窗齋夜話(17):在痛苦和尷尬中反思
2004: 為人民公社辯護
2004: 打個稍微合適點的比方--關於人民公社
2003: 作愛的經濟分析
2003: 張開眼,誰看見了?
2002: 反對台獨並不是“偉大事業”,而是唯一
2002: 關於北大學生登山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