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吴式方架太极简介
送交者: 即兴 2006年09月16日18:05:0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吴式方架太极简介 即兴(曾用名:程蕾)

现在常为人提到的太极流派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家。当前有嫡系家传的我仅闻陈、杨、吴三家。杨式原根据动作的舒展程度又有大、中、小三架式。小架最利于实战的搏击。现时最流行的健身太极则是在大架杨式太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更现代化的快餐式简化太极便是专为忙碌的上班族,老年病弱及老外设计的最新款式了。吴式则是在杨式小架的基础上演化而成。

杨露禅在京师教拳时,纪子修与吴全佑(吴鉴泉之父)是其门下的师兄弟。因为杨露禅晚年曾说不再收徒,因此当杨班侯知道杨露禅又传拳于纪子修等人时就很不高兴,责怪父亲不该违背诺言。杨露禅最后只得让吴全佑与纪子修等人归于精于杨氏小架的杨班侯门下。因为,吴全佑,纪子修等与杨氏有约定不得外传杨式太极拳。于是在吴全佑的主导下师兄弟一起在杨氏小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自创流派对外传习。最后由吴全佑的儿子吴鉴拳正式奠定了吴氏方架的拳路。所以吴式方架既承继了杨式小架的特点,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杨式小架少有传人,杨式大架又因健康功能的宣扬,尤其是四九年后,中国政府介入的推广,最终杨式大架便成为经官方认定的标准太极拳式,而杨式小架几乎绝跡。现在,可说吴式方架是最接近杨式小架本来面目的太极拳流派。

吴氏太极拳的前辈们多数打方架,直到吴鉴泉晚年定下圆架,方架开始受到冷落。吴鉴泉之女吴英华(打的也是方架)死后,现在鉴泉太极拳社里已见不到方架了。吴鉴泉之子吴公仪练的也还是方架,后来南下广州,并因与白鹤拳在澳门打擂而声名大振。接着赴东南亚教拳,一时威名远扬。但是他死后方架败于泰拳,从此方架在南方就失去了人气,但在东南亚还有练习者。

张达泉因从学于纪子修,又与吴鉴泉关系密切,在他的拳路中受太极方架影响极深。他所传授的一枝太极,可能是国内方架的唯一余脉了。 当年戴英老师曾经提及,张达泉的拳式承继了杨式小架与吴式方架的主要特点。当今保留的少数张达泉拳论中,也指出了方架的特点是:

两脚如同钻,身腰一条线;身随腰转动,脚与腰相连;功到脊足顶,方知力是旋;意在肩肘腕,气在任督转;神在中蔌钻.

以后,有时间我想根据我的练拳体会,再来说说对此的理解。


补记:
上文原贴于《罕见论坛》,后在与草根网友的交流中得知。北京太极名家王培生先生所传也可能是吴式方架。现将作者《答草根先生》一文附记如下,以作备考。

答草根先生——王培生太极拳路的猜测

王茂斋、杨禹廷先辈在上海的太极圈内很有名声。王是吴全佑和纪子修前辈的师兄弟。也可说是吴式方架创、传的第一代参与者之一。据此推断,王培生先生在太极传承关系上应该属于方架的。根据你所说架式很小,重心平稳起伏小,动作细腻,这正是方架的特色。尤其,是起伏小,在我看到的所有太极套路中,只有我们方架有此特色。这也是我们学拳时,戴英老师十分强调必须做到的。起势下蹬时设定的胯关节高度一旦确定,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同一高度。甚至做下势时也不能改变。这一点,腰腿功力差的初学者是很难达到的。 至于“意在先”则是各路太极的共同要求。

因为,王培生先生常期在北京活动,所以在北方可能名声大些。我们在上海就对他不了解了。大家知道张达泉是上海主要的方架传人。戴英是他后期最得意的学生,但是他门与官方接触很少,只是默默耕耘者,所以北方人知道的不会很多。

杨禹廷是王茂斋的学生。杨禹廷先生应该说与张达泉先生属于同一辈份。那么,王培生先生与戴英老师应属同辈。

王培生先生所精拳种颇多,可能后期会修改拳路,不然的话,方架太极就不能说仅张达泉一枝独流了。不知你可见到网上有他或他学生的拳架影视资料否。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流沙河的抗战回忆--抓壮丁和中美人民的
2005: 邓力群:大跃进饿死人的一个侧面
2004: 网络虚拟下的男欢女爱
2004: 再说杨墨兼用
2003: 旅美华人给国内亲美人士的一纪耳光
2003: 蒙尘的帝国-明清到底孰强孰弱
2002: 又为人祸哭神州
2002: 共产党要垄断“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