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與胡平先生就“成功”議題作一次對話(三)
送交者: 即興 2006年09月19日09:35:2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上接《與胡平先生就“成功”議題作一次對話(二)》

很抱歉,胡平先生在第五節首段中說:“ 馮友蘭先生談到過人生成功的三種因素:才能、努力和機會。他認為有三種類型的成功:一、學問方面的成功,有所發明或創作,如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大科學家等等。二、事業方面的成功,如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事業家等等。三、道德方面的成功,在道德上成為完人,如古之所謂聖賢。這三種成功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立德(道德成功)、立功(事業成功》和立言(學問成功)。按照他的分析,這三種成功的性質既然不同,它們對於才能、努力和機會這三個因素的要求也就不盡一致。”

由於我的疏忽,將以上論述誤解為胡平將提到的三立作為成功的三要素了。並因而發表了一些不對題的議論。現特將有關第五段的對話重述於後,以作更正。並在此對讀者與胡平先生致歉。

【胡: 五
馮友蘭先生談到過人生成功的三種因素:才能、努力和機會。他認為有三種類型的成功:一、學問方面的成功,有所發明或創作,如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大科學家等等。二、事業方面的成功,如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事業家等等。三、道德方面的成功,在道德上成為完人,如古之所謂聖賢。這三種成功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立德(道德成功)、立功(事業成功》和立言(學問成功)。按照他的分析,這三種成功的性質既然不同,它們對於才能、努力和機會這三個因素的要求也就不盡一致。
大致說來,學問方面,「才能」占的比重較大,事業方面,「機會」成份占得較多,而道德成功,則主要地取決於努力。我們不能說「人皆可以成李杜」,因為一般人沒有李白杜甫的天才,再努力、再有運氣也不行。我們也不能說「人皆可以成劉邦、李世民」,因為倘若遇不上那種風雲際會的時機,一個人再能幹、再努力也不行。但是,我們可以說「人皆可以成堯舜」,這裡所說的「堯舜一,自然不是指作為政治領袖的堯舜,而是指作為道德完人的堯舜。當然,立德與立功立言並不是截然區分的,一個立言的人在立言時,也可以立德。譬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在成就丁偉大的科學發現(立言)的同時,也成就了偉大的人格,也就是同時立了德。一個立功的人在立功時,也可以立德。譬如一些偉大的政治家,他們為了人類解放建立了豐功偉業(立功),同時他們的光輝品質也為世人樹立了榜樣,因而也是立了德。所謂立德,固然不必立言,也不必立功,但那決不是說可以什麼事都不做。立德也是必須要做事的,而且必須要做好事、做正確的事,同時還必須極其認真地、竭盡全力地去做。只不過可能由於他的才能有限,並沒有搞出什麼前無古人的大發現大發明,或是時機不巧,未能在事業上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已。
馮友蘭先生的這番議論當然是很有意思的。毫無疑問,在所謂立德立功立言這三種成功中,「太上立德」,也就是道德上的成功是最高級的。毛澤東同志教導我們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他指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這種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我們平時也都說,英雄的事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乃是從這些事跡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精神。這裡的「精神」就是「德」。
需要強調的是,道德上的成功雖然不必非有事業上或學問上的成功相伴隨不可,但它必須有所倚托,「精神」必須外化方能證實自己的存在。黑格爾曾經正確地批評過一種所謂「道德完人」的理想,因為這種道德完人只知道關心自己,把「稍有理性的人都不會重視的微疵小瑕看得無比重要」,到頭來反而把「關心公眾和怎樣為公眾服務」這種大事輕置一邊。這好比一個醫生,放着成羣亟需解除痛苦的病人不管,卻在那裡關起門來搞什麼「狠斗私字一閃念」。此類荒唐現象在極左路線橫行之際真是司空見慣。與此相似的還有,許多人至今仍愛歌頌那種逆來順受式的善良,以為唯有這種善良才是最純粹的善良。在一個剛直強毅屢遭非議的地方當一個人人稱讚的好人實在也不難,只消做到以下兩點就行了:善良而不勇敢。殊不知真正的美德永遠是柔中有剛的。道德成功的美稱絕不屬於任何羔羊家兔。道德成功需要付出極大的英勇努力。這種英勇,正如黑格爾所言,並不是要對着那些「微疵小瑕」糾纏不已,而是要體現在對邪惡的奮力抗爭和為公眾的熱心服務之上。英國大詩人米爾頓說得好:「我不能頌讚那種不能經久、與世隔絕、既沒有受過鍛煉、又不能發生聲息的英勇;她從來不衝出去和敵人照面,卻在一場爭取那不朽花環的艱苦的競賽中偷偷地溜跑了。」

【程:我認為努力的確是成功的要素,有了明確的目標,無論制定的計劃如何的周全,沒有全力的努力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但是,才能如果是指確立切實可行的目標的能力當然是不錯的。但如果是泛指一般性的工作,生活能力,那就不全面了。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自知之明,還是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加之不懈的努力來達致成功。至於機會,我以為不是決定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原因後面還會說明。
胡平先生,你說了許多如何獲得成功的道理,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將成功的標準,裁判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欺人容易欺己難,自知沒達到預期目標,而獲得了他人授予的“成功者”的桂冠,只能滿足自己的虛榮。明智者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只會精益求精。相反,面對別人的嘲笑,真正的強者也必能泰然處之,繼續走自己的路。確立了正確的成功觀,胡平所提到的種種憂慮也就不復存在了。】

上接《與胡平先生就“成功”議題作一次對話(二)》最後一段(第六段)

【胡: 七
在不少人心目中,成功意味着成名。在一般人追求成功的意志中,成名的願望占有很大的比重。這恐怕是無可非議的。【程:胡平先生對於一個政治活動家而言,這可不是無可非議,而是致命的弱點啊!】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一項事業,他並不是想藉此來否定自己,而是想藉此來肯定自己,因而他希望在這項事業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名字真是個奇怪的東西,它無非是幾個字的偶然排列,照道理說,一個人的名字和這個人自身、這個人的作為之間的關係該是最外在的了。但是,出於人類認識的特點,我們卻把這二者最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有個俄羅斯謎語說:不是蜜,卻粘住一切東西。這個謎語的謎底是詞。人的名字這種詞,就是粘住了這個人的一切東西的東西。假如有人表示,他希望自己的一切都能夠被他人所了解,唯獨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名字,那麼這種謙遜其實是沒有什麼內容的。什麼是無名英雄?嚴格說來,無名英雄不是那些我們知道他們的一切事跡而僅僅不知道其真名實姓的英雄,無名英雄是指那些我們既不確切地了解其事跡、同時又不知其名姓的人。

【程:正因為此,胡平先生,你不是實際上承認了。你那樣的政治活動家,自己並不想當無名英雄。你們有時不也說些讚揚無名英雄的話嗎?這是否也只是誘人入殼,為先生那樣的人的成功作犧牲嗎?可見,政治家們讚揚無名英雄只是欺人之談!】

【胡:】 在正常情況下,成功與成名是互相聯繫的。自己的成功被社會所承認,這就意味着成名。但是在以下兩種情況,成功未必就會成名。一、自己所成就的事業雖然被人們所接受,但人們卻未能從這項事業中認識到成功者。譬如,發明火藥的人就沒有成名。二、甚至有這種情況,連那件成功的事實本身都被埋沒無聞。畢竟,任何一種成功,都必須藉助一定的方式使之傳播開來或保存下去才能獲得自己的社會意義。你做出了一件重大的科學發現,但是你的珍貴手稿卻毀於刀兵水火,造就使得你的成功化為烏有。文天祥是在「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前提下堅信自己道德成功的偉大意義的,這種意念只有在肯定會有秉筆直書的史官的情況下才會堅實可靠。

由此可見,廣泛而自由的信息交往,實在是保證一切成功獲得其應有的社會意義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遣憾的是,這個基本條件並不總是充分具備的。這就告訴我們努力拓展信息交往的絕頂重要性,同時也向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一個嚴峻的事實是,有時候,成功未必就成名。所謂虛榮心,不是別的,就是指一個人過份地渴望成名,他總是按照最容易成名的途徑去追求某種成功,儘管他明明知道這種成功並不是最應該去追求的,甚至是很不應該去追求的。真正的榮譽心並不排除成名欲。但與虛榮心不同的是,它始終把目光集中在偉大高尚的目標;它有所為,也有所不為;有時,甚至甘願沒沒無聞。
成功,這是一個四周閃耀着誘人光輝的字眼。它既能召喚人心中最崇高的情感,又能刺激起人身上最卑下的欲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地淨化自己的追求。

【程: 胡平先生,我以為,成功與成名只有當某人將成名作為主要目標的特殊情況下會聯繫得起來。一般來說完全是兩碼事。你雖在行文中點綴了些高尚的詞句。但綜觀全文,我個人認為,你的的成功觀到此才顯露出真是髒的可以了。】


【胡】 八
論及成功,我們還必須提到機遇這個概念。機遇一詞是個時髦的說法,它大致與以往人們愛說的「時」、「命」相當。在有關成功的一系列概念中,「機遇」也許是其中意義最曖昧的一個。「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這個眾所周知的二律背後就清楚地揭示出它的複雜性與含混性:毫無疑問,離開了一定的客觀情勢,誰也不能建立勳業:然而我們誰又能否認,任何一種成功都意味着對命運的征服與戰勝?我們把有些人的成功歸之於順境的造化,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把另外一些人的成功歸之於逆境的鞭策。要詳盡地闡明這裡面包含的一切關係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不過在這裡,我們至少可以指出以下幾點:

【程:且慢,胡平先生,你這話又將英雄與成功混為一談了。既然行為者達到預期的目標稱為成功。那麼,成功與時勢就無關,因為,在制定目標時,審度時勢已是行為者必做的功夫,失敗就因在制定目標及實施計劃時沒有正確審度時勢,而成功主要原因就在於正確地審度了時勢。所以,失敗沒有歸因於時機的理由。行為的成功者是否能成為英雄,那倒確實與時勢有關,因為你的成功行為是否引起巨大的社會效應確實與時勢有關。同理,成功可能只是一次默默無聞的行為,不必定能造時勢。】


【胡:
一、機遇只對那些能夠認識它的人們才存在。除非我們對自己的追求具有熱烈而明確的態度,否則我們就永遠也碰不上什麼機遇。
二、環境的順逆有其相對的一面。同樣的境遇,對於從事某些工作也許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對於從事另外一些工作卻很可能是得天獨厚的便利。
三、順境、逆境畢竟也有着絕對的含義。所謂絕對的順境,最主要的就是整個社會的自由。因為社會自由的意義不是別的,它就是指在人們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排除了所有的外部障礙。無怪乎愛因斯坦要認為,任何物理上或是一般科學上的發現都不及對社會自由的發現和維護來得重要。馬克思說得好: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優秀的哲學家、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這段話提醒我們:在真正的逆境面前繞道而行,不去勇敢地承擔起為同時代人創造自由的社會環境而一味地追求某種個人的成功,只能是第二流的事業。由此,我們便不難解決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道難題了:有兩種英雄,一種是被時勢所造就的英雄,另一種則是造就時勢的英雄。這當然不是說,要成功第二種英雄的事業可以完全不需要任何機遇。它毋寧是強調:為了同時代人的完美與幸福而工作乃是最高尚的工作,為此而受挫、失敗也是極其光榮壯麗的。】

【程:所謂機遇是人們從事社會活動的環境。這環境對行為的影響應該在制定目標時即被考慮。也即我們在制定目標時就應考慮到環境對行為得失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果出現意外的不利或有利因素,這都是行為者的缺失,都是判斷行為者不成功或不太成功的根據。因為,如果出現意外的有利因素,說明行為者的目標偏低,相反,則說明目標太高。只有這樣來衡量成功與否,才能促使行為者在今後頂定計劃時對環境作更仔細的研究,對偶然得失吸取教訓,並避免由於偶然的得而忘乎所以。為失取應得的更多成果而總結經驗。】


【胡: 九
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機遇,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奮鬥,這是一個不大說得清的問題。好在它對於我們每個人自己來說,其實是一個並不重要的問題。怨天尤人不管有多少真憑實據,總歸是無聊的,因為它毫無意義。它好像吃指頭一樣,純屬幼兒時期的遺習。小孩子事情沒幹好,總愛推客觀、找藉口,目的在於求得大人的原諒,從而使自己不至於失去些什麼!大人這樣做又是何苦呢?我們又是在期求誰的原諒呢?別人就是原諒了我們(其實不會有人原諒我們的,因為別人本來並沒有要責怪我們的意思),那又於事何補呢?假如有上帝,那確實好極了,我們這些時運不濟的失敗者們大可以向他傾訴委屈,仁慈而又洞察一切的上帝一定會原諒我們,從而給予我們和那些幸運兒的成功者一樣的報賞,於是乎我們遭到失敗的事實便被一筆勾銷。可惜的是,上帝並不存在,報賞從何談起?凡失去的就是失去了。人生沒有安慰賽。明確地指出這一點無疑是令人痛苦的,但它卻能使人清醒、促人感奮。
在我看來,不怨天尤人乃是一種極大的優點,也是一種極高的要求。在構成一顆剛毅的靈魂的諸多因素中,不訴苦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對成功的熱望必須升華為對成功的無動於衷,並轉而從奮鬥自身中找到生活的真諦。馬爾加什流行一句諺語:懶人尋找鋤頭時總是在想,天哪,但願我找不到!對於某些人來說,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失敗了找不到藉口。阿Q的精神勝利法之所以可悲,並不在於阿Q總是失敗(趙太爺們勝利了,難道就可敬了嗎?》,阿Q的恥辱在於他從來不曾真正的奮鬥.怯懦很容易與英勇混用,因為兩者都需要忍耐,兩者都不在乎成功。

【程:行為的目標既然已經包含了對得與失的預估,也就已經將機遇條件置於考慮之中了。這就排除了將失敗推委給機遇不佳的可能性。其實,要做一個成功的人,不怨天尤人,不是極大的優點而是起碼的要求。好怨天尤人者決不可能是個真正的成功者。】

【胡: 十
是的,在堅持奮鬥的前提下,我們應當學會對成功無動於衷。不問收穫,但問耕耘。追求成功當然是正當的,然而一味地崇拜成功卻是低下的。一味地崇拜成功,可能誘使人們放棄正確的價值準則,要麼導致無所不為(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要麼導致趨炎附勢(成王敗寇)。諸葛亮的「出師表」所以感人之至深,就在於它體現了對信念的執着追求,把成敗利鈍置之度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時,我們甚至要必須具有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也就是說要有甘願失敗也要拚力奮鬥的精神。假如說我們由於意志薄弱,不能把自己提高到那樣一種崇高的境界,那麼至少,我們也應當學會對這種光榮的失敗滿懷敬意以及對那些可恥的成功無限鄙夷。在剔除了虛榮勢利這些雜質後,對成功的熱望就純化為赤誠的奮鬥。正像年輕的馬克思所說的那樣: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程:如果將成功看作是對完成自己的預定目標所作的自我鑑定,就不應該對成功與否無動於衷,而是必須對於不相關的人的評論無動於衷。同時,也不必對別人的成功與否妄加評論。這樣也就不存在是否要對別人的“光榮的失敗滿懷敬意或對那些可恥的成功無限鄙夷”了。
我們不必將成功與道德密切地聯為一體的。除非你將道德完善作為行為的目標。即使這樣,那道德標準也只能是自我完善,自身修養的標準。雖然,我們的在頂定道德修養目標時,會考慮到希望獲得哪些人的讚揚。但這最終還是屬於自定的目標,而成為衡量是否成功的標準的。這與盲目地跟着一時的社會輿論隨波逐流,喪失了明確的自我意識不同。】

一九八六年二月


相關文章
作 者 :胡平
出 處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9月5日16:51

(論成功 全文完博訊www.peacehall.com)

對話到此結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清華北大,你們慚愧了嗎
2005: 醉里挑燈論劍: 溫總理到了火車站又能如
2004: 江澤民未蓋棺已論定
2004: 對比江澤民和鄧小平的兩封辭軍委主席信
2003: 《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
2003: 現代鬧洞房七法
2002: 關於毛澤東時代的人民生存狀態
2002: 一個上海青年和日本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