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兩部影評兼談自由式教育現實中的無奈
送交者: 馬銘 2006年12月04日14:20:4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各種教育模式都有其優和劣。 與其刻意選擇模式和地域,,不如父母多下苦工進行引導。所以說早期的啟蒙教育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的關懷引導很重要。

作者:馬銘 於2006年12月

與朋友聊天,談到了回不回國的問題。朋友的妻子說,在哪裡工作都行,就是孩子的教育成問題,小孩子在這面長大,已經好幾歲了,回去可怎麼辦?

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移民只好留了下來。當然,最終選擇留在北美的原因不僅僅是孩子教育問題,還有其它重要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當時作抉擇時,孩子肯定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方面。

朋友及其妻說,國內壓力那麼大,雖然有些學校也比以前開放多了,但是實際上還不是一樣,大家拼命向前擠,結果孩子的自由全被扼殺了。而這北美這邊呢,“你看我表妹,在美東長大,16歲後家裡就不約束她了,她自己去打工掙零用錢,現在從一所不錯大學的經濟系畢業了,上大學期間,家裡只解決部分費用,主要費用來源於她向教育部的貸款。表妹的那個小弟也一樣,現在正在考慮是上COLLEGE還是上UNIVERSITY,自己考慮,父母不約束他的。”這段話中隱含着一個信息,即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北美的自由式教育,社會和父母要為“還是孩子的子女”開闢一個廣闊的自我發展天空。

恰好最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Accepted (中文譯作《錄取通知書》),另一部是Clerks II(中文譯作《瘋狂店員2》)。

Clerks II是繼1994年的同名電影續拍的。講述了一對進入30而立還沒有到40不惑年齡的一對青年人,兩個人是好朋友,形影不離地一起打工10餘載,主要是作店員(Clerk)工作,做過雜貸店,而今天是在一家快餐店打工。一日,一位高中同學恰好來店,此君由於“革新”了一種什麼搜索引擎,被一家大公司收購,於是現在變成了千萬級的富翁。路不同話也不同,話多講了幾句後,雙方爆發大戰。我嘲笑你在高中時代膽小怕事受盡欺辱,你諷刺我畢業十幾年還與高中生站在一起給餐館打工。趕跑打走了膽小怕事的高中同學後,這兩好哥們中的一位,覺得實在心裡憋屈得很,於是瘋狂地沖向了卡丁車遊樂園以解鬱悶。而另一位呢,正陷入婚姻的苦惱。原來他碰上一位突然瘋狂愛上他的姑娘,而這位姑娘的父親答應他們成婚後送他一套房及一家洗車店生意,這些前景令他砰然心動,於是定婚,於是決定明天就隨姑娘搬到遙遠的南方去,可是他說不清楚究竟愛不愛這位天下飄下來的“金妹妹”。這是快餐店內的兩位苦惱的店員哥們。在店外,在店外的牆角處也 “立”在兩位哥們。這兩位年紀小些,以前是癮君子,官方強制6個月戒毒後,現在天天隱在快餐店外零售大麻等毒品。與其說他們為出手大麻而站在店外,不如說他們不知道除此以外還能做些什麼,其中一位向天道,我真希望做點什麼,比如領導一場星球大戰般的反恐怖戰役,去末日火山把魔戒銷毀。兩對哥們,四個20到 30多的年青美國人,分別有各自的煩惱。在隨後的一天內,這間快餐店發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故”,而到了這天晚上,這四位哥們卻被關入同一間拘留房。在牢房中,店員哥倆吵開了,一位說道,我一直以來認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雖然我們打工10多年,因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們活得還是很開心,現在你卻要為了那位你不愛的金姑娘離開我(這台詞是不是有點同性戀的味道,嘿嘿)。另一位的回答是,我不去結婚和象大多數人那樣走上生活規道,我還能做什麼,我又沒有文憑沒有證書,正好碰上這麼一個機會,為什麼不去結婚呢?不,在這裡有人愛你的(指快餐店一位女經理人),你想想在以前那家便民雜貸店我們是多麼快樂,我們可以把便民店盤下來,我們自己干。Yes, 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我們沒有錢,最少需要5萬美元。兩位店員討論了半天“明天的故事”,結果被迫重新陷入了苦惱之中。正在此時,站在拘留間另一端的大麻兩哥們開口了,錢我們有!(很驚訝吧)但是有一個條件,便民店開張後必須允許我們哥倆立在店外一角,不許報告警察,不能趕我們走。

這是一部寓意比較深的一部喜劇,其中粗話髒話俏皮話不少,但是讓人沒有感覺到突然和不堪,而是與劇情成為比較有機的一體。這部喜劇,除了講述要追求真愛這種老套的好萊塢電影真理外,重在表現喜笑言罵中的思考,對不同層次人生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一位影迷在評論這部電影時說,我是伴着《瘋狂店員》長大的,從1994年的第一部到2006年的第二部,片中主角在成長,我也在銀幕下成長,這部影片使我想起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同時也提醒我要懷着美好的熱情地注視着前方的未來(I was reminded of a better time in my life, and also reminded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電影的結局是大圓滿結局,兩位店員哥們開了自己的店,其中一位還找到了真愛及未婚先孕的一子。兩位大麻哥們,不知還賣不賣毒品,但是他們依然站在店外一角就那麼立着,恰如店內的兩哥們立在收銀機旁為顧客服務一樣。正如片中所說,我們的工作就是站立,為什麼站在那裡呢?還是請大家看英語原文吧,原文還是很傳神的,”Standing For Truth. Standing For Justice. Standing Around.”(是不是覺得用詞太大了,是不是覺得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用不着使用這些大詞?不知若干年後還會不會拍第三部,估計會拍的,只是不知又要講什麼樣的人生大道理,受教育了的美國影迷們又如何評價此片對其人生的影響?嘿嘿。)

第二部電影是Accepted (《錄取通知書》),這是一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美國翻版。差等生,高中畢業了,發出無數大學申請信,竟然沒有一家學校要我。老爸老媽前兩年就看出我不爭氣了,於是從小學就狠抓妹妹的學習,希望不要變成我這個哥哥第二(美國父母也認識到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了。嘿嘿)。在高中畢業典禮上拿不出一份錄取通知書,不是讓老爸老媽丟臉嗎?怎麼辦?沒人要我,我自己給自己發通知書,於是糾結幾個同樣沒人要的同黨,偽造一個大學網站,租借了一家廢棄的原精神病院,粉刷一通,掛上一個大牌子,找了一個不滿意教育現狀而從大學辭職的一位老頭當校長,於是一個叫South Harmon理工學院(學校英文名簡稱是S.H.I.T)就成立了,並由這個大學給自己發一份錄取通知書。折騰了一個暑假,爸爸媽媽終於被騙過去,我也終於入學South Harmon學院。這位電影主人公確實很牛,大膽而且有創意。但是影片到此並沒有結束,而只是個序幕。老爹老媽好騙,可是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由於這個偽造的大學網站被造得太逼真了,網站竟然具備自動錄取功能,結果陸陸續續有上百名家長領着孩子來註冊入學,並且每人都交了第一年上萬美元的學雜住宿費。事情搞大了!這可不是偽造大學錄取信騙爹媽了,而是要違法開辦沒有註冊的學校了。男主人公於是就要說明真相把這些學生趕走,但是來這裡的每個人都與他一樣,在高中不務“正業“,結果沒有一所學校願意錄取他們,全世界只有S.H.I.T學院願意錄取他們。男主人公被感動了,於是決定繼續把這間學校辦下去。

這部影片是部喜劇,也是部黑色幽默劇。從大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對當今大學教育模式的“反動“。其實對每個學業不成功的孩子和學生來說,卻有更深一層意味。一位影迷評論道:I've seen this film before. In fact, we've *all* seen this film before, haven't we? The problem is, I have no idea how anyone could do it differently.我們每個人都“看過”這個影片,難說不是嗎?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能象影片所描述的那樣做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學校錄取你,你只好與大學失之交臂,在以後漫長的生活中恐怕也很難拿一個學位回來,以後社會自然有份工作會分配給沒有學位的學生們。差生不能抱怨社會,只能承認自己的失敗,中外古今社會歷來如此(當然天才除外)。影片的結局是令人振奮的(當然也是虛幻的)。影片後半部是描述S.H.I.T學院被鄰近的正規大學發現是冒牌學校而告上了法庭,原因是這個急速擴張的大學想買S.H.I.T學院這塊地,但被男主人公拒絕了。一個未經當地教育委員會同意並註冊的學校,下場只有一個,學生被遣散,學校關門,主持人被法辦。但是在法庭上,法官也被感動了,被學生們自救的初衷感動了,被S.H.I.T學校所採用的“每位個體自設課程併兼當教員和學生的自我教育模式”感動了,法庭批准S.H.I.T學院可以試辦一年。

作為並不成熟個體的在父母眼中還是孩子的子女來說,他們的前途,每個中外父母都非常關心。一個理想的模式是,在社會壓力下,子女能自我發現(或者說能被激發出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勇敢地走出一條成功之路,而不必聽從於他人的安排。但是現實生活中,每個父母還是非常擔心這些TEENAGE的。事實上,在當今的北美,在社會各個角落,我們不僅能看到學業失敗的TEENAGE,也能看到30多歲後依然晃來晃去的年青人。大家接受的是“教育要讓孩子自由”的觀點,但是偏偏現實是劃好道讓人走,並且預置了一個又一個坑位,讓每個人自己發現自己的位置。在這些預設的坑位里,如果發現不了你的位置,那麼你就是這個社會的棄兒,LOSER。

對於大多數華人移民來說,來到北美以後,面對着很多壓力,憑着聰明和敏銳,自然感覺到哪裡有什麼自由式的教育,於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在高中階段,發現孩子能得B+就絕不讓得B。有些移民,自己很辛苦地作工,沒有更多時間教育孩子,那麼非常希望孩子能被激勵,能自覺,能自我發現。

事實上,每個個體的發展軌跡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能早日發現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有些孩子直到30歲也不太清楚能做什麼想做什麼。面對這些種種差異,那麼作為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們儘量發現自我,發現在社會中位置。這種引導教育,不僅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社會的教育體系所應有的本義。

因此,自由式教育這個名詞還是歧義不少的,引導式教育應該更準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民主僅是民主,感慨也只是感慨
2005: 鍾慶:“匠人”眼中的經濟學
2004: 《致命武器》第十四章:我是一名農民…
2004: 國名應該改了
2003: 施琅武力收復台灣始末
2003: 我怎樣成為一個基督徒
2002: 上海經濟,最大的泡沫與政治笑話
2002: 中國這次會不會跟着俄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