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两部影评兼谈自由式教育现实中的无奈
送交者: 马铭 2006年12月04日14:20:4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俗语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各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和劣。 与其刻意选择模式和地域,,不如父母多下苦工进行引导。所以说早期的启蒙教育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时的关怀引导很重要。

作者:马铭 于2006年12月

与朋友聊天,谈到了回不回国的问题。朋友的妻子说,在哪里工作都行,就是孩子的教育成问题,小孩子在这面长大,已经好几岁了,回去可怎么办?

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移民只好留了下来。当然,最终选择留在北美的原因不仅仅是孩子教育问题,还有其它重要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当时作抉择时,孩子肯定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

朋友及其妻说,国内压力那么大,虽然有些学校也比以前开放多了,但是实际上还不是一样,大家拼命向前挤,结果孩子的自由全被扼杀了。而这北美这边呢,“你看我表妹,在美东长大,16岁后家里就不约束她了,她自己去打工挣零用钱,现在从一所不错大学的经济系毕业了,上大学期间,家里只解决部分费用,主要费用来源于她向教育部的贷款。表妹的那个小弟也一样,现在正在考虑是上COLLEGE还是上UNIVERSITY,自己考虑,父母不约束他的。”这段话中隐含着一个信息,即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北美的自由式教育,社会和父母要为“还是孩子的子女”开辟一个广阔的自我发展天空。

恰好最近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Accepted (中文译作《录取通知书》),另一部是Clerks II(中文译作《疯狂店员2》)。

Clerks II是继1994年的同名电影续拍的。讲述了一对进入30而立还没有到40不惑年龄的一对青年人,两个人是好朋友,形影不离地一起打工10余载,主要是作店员(Clerk)工作,做过杂贷店,而今天是在一家快餐店打工。一日,一位高中同学恰好来店,此君由于“革新”了一种什么搜索引擎,被一家大公司收购,于是现在变成了千万级的富翁。路不同话也不同,话多讲了几句后,双方爆发大战。我嘲笑你在高中时代胆小怕事受尽欺辱,你讽刺我毕业十几年还与高中生站在一起给餐馆打工。赶跑打走了胆小怕事的高中同学后,这两好哥们中的一位,觉得实在心里憋屈得很,于是疯狂地冲向了卡丁车游乐园以解郁闷。而另一位呢,正陷入婚姻的苦恼。原来他碰上一位突然疯狂爱上他的姑娘,而这位姑娘的父亲答应他们成婚后送他一套房及一家洗车店生意,这些前景令他砰然心动,于是定婚,于是决定明天就随姑娘搬到遥远的南方去,可是他说不清楚究竟爱不爱这位天下飘下来的“金妹妹”。这是快餐店内的两位苦恼的店员哥们。在店外,在店外的墙角处也 “立”在两位哥们。这两位年纪小些,以前是瘾君子,官方强制6个月戒毒后,现在天天隐在快餐店外零售大麻等毒品。与其说他们为出手大麻而站在店外,不如说他们不知道除此以外还能做些什么,其中一位向天道,我真希望做点什么,比如领导一场星球大战般的反恐怖战役,去末日火山把魔戒销毁。两对哥们,四个20到 30多的年青美国人,分别有各自的烦恼。在随后的一天内,这间快餐店发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故”,而到了这天晚上,这四位哥们却被关入同一间拘留房。在牢房中,店员哥俩吵开了,一位说道,我一直以来认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虽然我们打工10多年,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活得还是很开心,现在你却要为了那位你不爱的金姑娘离开我(这台词是不是有点同性恋的味道,嘿嘿)。另一位的回答是,我不去结婚和象大多数人那样走上生活规道,我还能做什么,我又没有文凭没有证书,正好碰上这么一个机会,为什么不去结婚呢?不,在这里有人爱你的(指快餐店一位女经理人),你想想在以前那家便民杂贷店我们是多么快乐,我们可以把便民店盘下来,我们自己干。Yes, 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我们没有钱,最少需要5万美元。两位店员讨论了半天“明天的故事”,结果被迫重新陷入了苦恼之中。正在此时,站在拘留间另一端的大麻两哥们开口了,钱我们有!(很惊讶吧)但是有一个条件,便民店开张后必须允许我们哥俩立在店外一角,不许报告警察,不能赶我们走。

这是一部寓意比较深的一部喜剧,其中粗话脏话俏皮话不少,但是让人没有感觉到突然和不堪,而是与剧情成为比较有机的一体。这部喜剧,除了讲述要追求真爱这种老套的好莱坞电影真理外,重在表现喜笑言骂中的思考,对不同层次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一位影迷在评论这部电影时说,我是伴着《疯狂店员》长大的,从1994年的第一部到2006年的第二部,片中主角在成长,我也在银幕下成长,这部影片使我想起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提醒我要怀着美好的热情地注视着前方的未来(I was reminded of a better time in my life, and also reminded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电影的结局是大圆满结局,两位店员哥们开了自己的店,其中一位还找到了真爱及未婚先孕的一子。两位大麻哥们,不知还卖不卖毒品,但是他们依然站在店外一角就那么立着,恰如店内的两哥们立在收银机旁为顾客服务一样。正如片中所说,我们的工作就是站立,为什么站在那里呢?还是请大家看英语原文吧,原文还是很传神的,”Standing For Truth. Standing For Justice. Standing Around.”(是不是觉得用词太大了,是不是觉得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用不着使用这些大词?不知若干年后还会不会拍第三部,估计会拍的,只是不知又要讲什么样的人生大道理,受教育了的美国影迷们又如何评价此片对其人生的影响?嘿嘿。)

第二部电影是Accepted (《录取通知书》),这是一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美国翻版。差等生,高中毕业了,发出无数大学申请信,竟然没有一家学校要我。老爸老妈前两年就看出我不争气了,于是从小学就狠抓妹妹的学习,希望不要变成我这个哥哥第二(美国父母也认识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了。嘿嘿)。在高中毕业典礼上拿不出一份录取通知书,不是让老爸老妈丢脸吗?怎么办?没人要我,我自己给自己发通知书,于是纠结几个同样没人要的同党,伪造一个大学网站,租借了一家废弃的原精神病院,粉刷一通,挂上一个大牌子,找了一个不满意教育现状而从大学辞职的一位老头当校长,于是一个叫South Harmon理工学院(学校英文名简称是S.H.I.T)就成立了,并由这个大学给自己发一份录取通知书。折腾了一个暑假,爸爸妈妈终于被骗过去,我也终于入学South Harmon学院。这位电影主人公确实很牛,大胆而且有创意。但是影片到此并没有结束,而只是个序幕。老爹老妈好骗,可是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由于这个伪造的大学网站被造得太逼真了,网站竟然具备自动录取功能,结果陆陆续续有上百名家长领着孩子来注册入学,并且每人都交了第一年上万美元的学杂住宿费。事情搞大了!这可不是伪造大学录取信骗爹妈了,而是要违法开办没有注册的学校了。男主人公于是就要说明真相把这些学生赶走,但是来这里的每个人都与他一样,在高中不务“正业“,结果没有一所学校愿意录取他们,全世界只有S.H.I.T学院愿意录取他们。男主人公被感动了,于是决定继续把这间学校办下去。

这部影片是部喜剧,也是部黑色幽默剧。从大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当今大学教育模式的“反动“。其实对每个学业不成功的孩子和学生来说,却有更深一层意味。一位影迷评论道:I've seen this film before. In fact, we've *all* seen this film before, haven't we? The problem is, I have no idea how anyone could do it differently.我们每个人都“看过”这个影片,难说不是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象影片所描述的那样做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学校录取你,你只好与大学失之交臂,在以后漫长的生活中恐怕也很难拿一个学位回来,以后社会自然有份工作会分配给没有学位的学生们。差生不能抱怨社会,只能承认自己的失败,中外古今社会历来如此(当然天才除外)。影片的结局是令人振奋的(当然也是虚幻的)。影片后半部是描述S.H.I.T学院被邻近的正规大学发现是冒牌学校而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这个急速扩张的大学想买S.H.I.T学院这块地,但被男主人公拒绝了。一个未经当地教育委员会同意并注册的学校,下场只有一个,学生被遣散,学校关门,主持人被法办。但是在法庭上,法官也被感动了,被学生们自救的初衷感动了,被S.H.I.T学校所采用的“每位个体自设课程并兼当教员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模式”感动了,法庭批准S.H.I.T学院可以试办一年。

作为并不成熟个体的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的子女来说,他们的前途,每个中外父母都非常关心。一个理想的模式是,在社会压力下,子女能自我发现(或者说能被激发出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勇敢地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而不必听从于他人的安排。但是现实生活中,每个父母还是非常担心这些TEENAGE的。事实上,在当今的北美,在社会各个角落,我们不仅能看到学业失败的TEENAGE,也能看到30多岁后依然晃来晃去的年青人。大家接受的是“教育要让孩子自由”的观点,但是偏偏现实是划好道让人走,并且预置了一个又一个坑位,让每个人自己发现自己的位置。在这些预设的坑位里,如果发现不了你的位置,那么你就是这个社会的弃儿,LOSER。

对于大多数华人移民来说,来到北美以后,面对着很多压力,凭着聪明和敏锐,自然感觉到哪里有什么自由式的教育,于是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发现孩子能得B+就绝不让得B。有些移民,自己很辛苦地作工,没有更多时间教育孩子,那么非常希望孩子能被激励,能自觉,能自我发现。

事实上,每个个体的发展轨迹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能早日发现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有些孩子直到30岁也不太清楚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面对这些种种差异,那么作为父母,就要引导孩子们尽量发现自我,发现在社会中位置。这种引导教育,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教育体系所应有的本义。

因此,自由式教育这个名词还是歧义不少的,引导式教育应该更准确。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民主仅是民主,感慨也只是感慨
2005: 钟庆:“匠人”眼中的经济学
2004: 《致命武器》第十四章:我是一名农民…
2004: 国名应该改了
2003: 施琅武力收复台湾始末
2003: 我怎样成为一个基督徒
2002: 上海经济,最大的泡沫与政治笑话
2002: 中国这次会不会跟着俄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