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麥天樞、袁偉時談《大國崛起》
送交者: lesson 2006年12月09日14:16:1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麥天樞、袁偉時談《大國崛起》
[ 吳塵子 ] 於2006-12-09 20:21:48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麥天樞、袁偉時談《大國崛起》

文章提交者:19671116 加帖在 貓眼看人

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平的目標應該是在內部,社會不能再有大波折,要學習歷史妥協,建立歷史理性,因此《大國崛起》重點突出了大國內利益集團妥協、合作的過程。

  現居北京的山西作家、學者麥天樞是《大國崛起》的總策劃人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任北京《中國青年報》記者,是當時報告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九十年代主要從事近代史和中國農民的研究,是電影《鴉片戰爭》的編劇。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大國崛起》的最後一集播出的翌日,他接受了亞洲周刊的訪問。他說:“這部電視片最初提出是總製片人、總編導任學安,他是一個很想做事的人。二零零三年六月,他找我說想拍這部電視片的念頭。他的直覺很好,最初的動機是: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正在崛起,世界大國崛起的經驗對中國無疑是有價值的。我始終強調,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平的目標應該是在中國自己內部,社會不能再有大波折。面對社會變革的未來目標,學習歷史妥協,建立歷史理性。”以下是訪談摘要:

  你對整部片子的構想,有哪些總體思考?

  我對編導談過五個方面的考慮。第一是確認世界歷史的方向,全球競爭的歷史走到這個大國崛起的幾十年實踐構成的時候;世界各民族開始交往的時候;以科學、現代貿易為動力的這樣一個文明,無可阻擋地成為整個人類歷史的方向。承認和確認這樣一個方向,不是民族自尊心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社會互動比較的趨勢問題。我們面對無論是世界歷史還是自己歷史,都要承認我們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必須順從人類歷史的基本方向。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的和平崛起有根本不同。過去指和平崛起的概念是對別人沒有威脅的,是在世界各國友好中的崛起,我認為這不是主要的。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平的目標應該是在中國自己內部,社會不能再有大波折,世界市場和經濟秩序已經建立,那種弱肉強食、你爭我奪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在世界和平的大格局調整下進行的。但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政治變動的方式是震盪的,目前還沒有理由,也沒有經驗說,我們已經走出了這個怪圈。中國社會和平崛起,根本的任務是國內不能出現大的政治震盪,不能消耗已經有了的改革成就,各階層、各利益集團,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革的目標。

  中國如何實現這樣的和平崛起呢?

  這就是第三方面的思考。中國社會在自我利益的調整過程中,如何和平崛起呢?記得,我當時對劇組編導開玩笑說,如果這部片子能讓中國人記住「妥協」兩個字就成功了。要學會妥協。在內容設計上,就重點突出了崛起的大國都是各階層、各利益集團妥協、合作的過程。英國是這樣,美國更是這樣。我們在每一集都突出了這樣的內容。英國社會議會的妥協,美國開會時不同的州之間的妥協,各國都有這方面的問題。

  西方社會與中國社會不同,它有明確的階層劃分,各階層的利益是不溝通的,是對立的,在英國統治階層上千年是非常穩定的,其它利益階層崛起的話,就發生衝突。第三集就落筆於和平革命上,這光榮革命的光榮在什麼地方呢?光榮在於妥協了,沒有流血,沒有引致社會劇烈的震盪。

  第四,所有這些大國的重大歷史進程和歷史時刻,都出現具有歷史擔當的令人尊敬的重要人物。每一個大國都有這樣的情況。任何一個偉大的國家,抓住了偉大時機,創造了偉大的成就,就一定意味着偉大的人物擔待了這種歷史責任。如果缺了這樣的環節,是自然主義的變革過程,那麼付出的代價必定很大。因此電視片充分肯定了重要歷史人物的意義。第五,充分考慮了各國的基本策略。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面臨的客觀條件是不同的,國內的主觀成就也是不同的。區別這些不同的時候,我們站在一個背景下,那些因素對今天的中國是相對關係密切的。比如關於德國,關於日本,注重教育,注重知識,我們就多花了些筆墨。

  今天回頭看,你對這部片子有什麼遺憾嗎?

  篇幅非常有限,我覺得很遺憾。每一集的歷史跨度大,濃縮在五十分鐘,不容易。英國光榮革命那部分就沒有辦法再展開。不同利益的衝突集團能妥協而大家都讓一步,尋找利益最大化的一個目標,社會進程中的付出代價就比較小了。美國更是這樣,開國領袖和議會代表們,開了上百天會議,各階層、各地區的人意見是尖銳對立的,不亞於中國人成王敗寇的激烈過程,但他們卻具有堅韌不拔的妥協意識,西方在尋求妥協的過程中,毅力非常頑強,極有歷史耐心,這種理智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缺乏的。不僅是民眾缺乏,知識分子也缺乏。

  在這部片子,我始終強調,面對社會變革的未來目標,學習歷史妥協,建立歷史理性。在大問題面前,思考、討論、對話,互相承認,這樣一個社會基本意識是中華民族理性中最缺少的東西。

  有評論認為,這部片子是中國電視發展史的一個標誌,你怎麼看?

  最初編導都到位後,我對他們談了一個晚上。我提出希望大家對這部片子的未來要有信心,信心來自整個中國社會的傳播質量非常低下,玩低俗的東西,結果是極不負責任的,導致了人們興趣的轉移,但人們的興趣是不會永遠或全部停留在那些東西上面的,玩幾年就玩膩了,人們就會渴望嚴肅的東西。因為中國社會不論如何世俗化,但這個民族的骨子永遠有一些關心社會前途的人。

  電視片《大國崛起》反響熱烈,亞洲周刊就此專訪了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歷史學者袁偉時。“我沒有看電視,只看了解說詞,總的印象比較好。”他說,“《大國崛起》可以定義為一部政論片,它提供了很多國家歷史發展的過程和經驗分析,對正在轉型的中國來講是有益的,有助於中國人睜眼看世界。”

  “但是大國崛起的許多關鍵因素,仍然沒有說清楚,或者說迴避了。”袁偉時講得很慢,用詞很斟酌,“從片子的整個調子來看,還是儘量和主流的官方話語接軌,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在對俄羅斯(蘇聯)的解說上,片子對蘇聯基本只有歌頌。一九二零年羅素應邀去蘇俄考察,他認同社會主義,但反對專制、獨裁。看了蘇俄後,他提出很嚴厲的批評,不是批評飢餓貧窮,而是批評專制和剝奪個人自由,警告『把無限權力集中在個人手上』很危險。不幸言中,蘇聯垮台了。這是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批評,但片子故意迴避了。”

  袁偉時認為《大國崛起》最大的弱點,是對大國發展中制度因素分析很不到位。“決定一個國家興亡盛衰的因素不是領袖,是制度選擇。如果國家的制度選擇路徑錯了,問題就大了。比如俄羅斯,沒有選擇民主法治制度,從根本上就錯了。日本也是一樣。《大國崛起》表現日本從各方面學習西方先進經驗,但恰恰最關鍵的一點,日本在政治制度上沒有現代化,沒有真正學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專制制度成了通向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基礎,這個最重要因素片子也迴避了。”“最後一集《大道行思》應該是分析大國崛起因素的點睛之筆,但是迴避了民主制度、憲政和保護私有財產、保護自由的重要性,這些是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最關鍵的因素,恰恰把這些迴避了。我認為這是這部片子最嚴重的弱點。”

  同時袁偉時堅持認為,此片不應“過度解讀”為是官方史觀變化。“它能在中央台播出,只能說官方認為這片子不算離經叛道,可以接受。但它不是一部官方的宣傳片。”相反,袁偉時覺得,片子真正體現的是中國學術界的進步,因為提供歷史腳本的中國教授,他們幾乎都是八十年代後培養出來的新一代史學家,有些還從西方留學回來,眼界寬了,知識結構變了,因而能突破官方原有的偏見。

簽名檔
熱愛自然 平等交流 大道行世 天下為公

回復關係:
麥天樞、袁偉時談《大國崛起》 [ 吳塵子 2006-12-09 20:21:48 ] 3163字 [ 0/216/1 ]
看來編劇還有自知之明,通過了,便惋惜本質東西“迴避”了,其實不迴避的話,《河殤》就是下場 [ 58.241.134 2006-12-09 20:44:11 ] 0字 [ 0/8/0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中國人民素質高低論與"杯弓蛇影"
2005: 在中國,你必須會說英語
2004: 故鄉憶事--雞和鴨的故事
2004: 阿拉法特,留下勇氣和懦弱的遺產
2003: 民運人士對民主的誤解
2003: 共產劫富後的兩個中國
2002: 自從有了信訪辦
2002: 在西藏看天葬-比較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