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神州奇葩 “一村兩制”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送交者: 建文 2008年03月12日15:03:5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黑龍江省依安縣新合村一個黨支部、一個村委會,但在生產上一部分實行集體經營,一部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兩種體制並行,人稱“一村兩制”。新合村有6個自然屯,耕地1.6萬畝,人口1342人。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該村集體積累已近200萬元,擁有各類配套農機具,具備了一定的農業機械化基礎。當時在分與不分的問題上,他們按照中央“因地制宜,宜統則統,宜分則分”、“尊重群眾意見,不搞一刀切”的要求,把決定權交給群眾,先後召開全村黨員大會和村民大會進行了認真討論,願意搞集體的實行集體經營,願意分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在最初的幾年裡,由於部分農戶來回變動,集體經營戶與家庭承包戶數量變化較大,從1986年起基本趨於穩定。目前,全村共有居民347戶,其中集體經營戶237戶,家庭承包戶110戶;黨員48人,參加集體的46人。有些個體經營戶有重新返回集體的願望,但社員不同意,當然也有人不想回來。全村兩種經營體制共同發展,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

集體經營戶與家庭承包戶生產生活情況對比

多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幹部群眾發揚艱苦奮鬥、拼搏爭先、苦幹實幹的精神,大力調整生產結構,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多種經營,不斷改善村容村貌,走上了村強民富、和諧文明的發展之路。一是經濟穩步發展。2006年,全村農業經濟總收入達12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26元。二是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全村累計植樹造林3100畝,森林覆蓋率達19%。修築白色硬化道路3.1公里,紅磚路1.05公里,其它道路全部鋪上了砂石,成為無土路村。新建5000平方米休閒廣場,為村民休閒娛樂提供了場地。居民住房磚瓦化率85%以上,有線電視和自來水入戶率分別達到60%和90%以上。三是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黃賭毒和封建迷信活動基本絕跡,違法犯罪現象多年沒有發生。全村星級文明戶達336戶,占全村總戶數的98.5%。目前,全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鄰里友愛,家庭和睦,各項事業穩步前進,有些工作還位居全國和省內前列,多次得到國家和省、市、縣的表彰,曾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省級“五個好”建設先進村黨組織、省級安全文明村、省級生態村,齊齊哈爾市農業先進村等多項榮譽稱號。村黨支部書記蘇在興從1969年開始就擔任支部書記,是全國勞動模範,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連續五屆被評為依安縣“十佳公僕”。新合村的發展給全村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無論是集體經營戶,還是家庭承包戶,生產生活都有了長足的變化。但從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條件、居民生活狀況等方面的對比情況看,集體經營戶要好於家庭承包戶,具體情況如下:

——從糧食種植業看。1983年剛實行“一村兩制”時,集體經營戶與家庭承包戶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基本相同,種植水平接近,單產基本相同。近年來,集體經營戶依靠集體的力量,加大旱田改水田的力度,水田面積由不足千畝發展到1.2萬畝,集體經營戶的種植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06年,集體經營戶的糧食總產量達到4150噸,畝產水稻510公斤,玉米600公斤,大豆190公斤。而家庭承包戶的糧食種植結構變化不大,總產量僅有1268噸,畝產小麥210公斤,玉米400公斤,大豆130公斤,芸豆150公斤。

——從機械化水平看。1983年,村集體農機具固定資產總額12.4萬元,總動力598馬力;家庭承包戶沒有農業生產機械。2006年,村集體農機具固定資產總額已達708萬元,總動力23800馬力,包括膠輪拖拉機16台,鏈軌拖拉機8台,水稻收割機9台,水稻插秧機56台,手扶拖拉機42台,水稻育秧機11台,自走式水稻插秧機38台,水田“654”大型旋耕機3台,小四輪拖拉機35台,平地機2台,挖掘機1台,農田三輪車39台,大小汽車5輛,從插秧到收割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農民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家庭承包戶的農機具資產總額為54萬元,總動力273馬力,包括小四輪拖拉機45台,農用三輪車16台,播種機7台,農用犁69部。

——從農民人均收入看。1983年,集體經營戶人均收入641元,家庭承包戶573元,差別不大。2006年,集體經營戶的人均收入達到7200元(不含第二年的生產投入),家庭承包戶收入為3100元(接近齊齊哈爾市的平均水平,含第二年的生產再投入)。

——從住房條件看。1983年,全村農民住房磚瓦化率是0.5%。現在,全村集體經營戶住上磚瓦房的達到95%,家庭承包戶住上磚瓦房的為46%。

——從社會保障水平看。教育方面:全村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學生在義務教育期間的學費、書費、雜費全部由集體承擔,集體經營戶和家庭承包戶一視同仁。醫療方面:集體村民每年繳納15元統籌金,醫藥費實行按比例報銷,其中勞動力報銷80%,家屬報銷50%。村里設有衛生所,能夠治療常規疾病,進行簡單的手術,村民每季度還享受一次免費體檢,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較好解決,鄰村來看病的也很多。養老方面:40歲以下的集體村民由村里辦理統一的養老保險,60歲以上的老人,根據貢獻大小評等定級按年度發放養老補助金,標準由2000元到6000元不等。

適應形勢,同心協力,努力推動集體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1983年實行“一村兩制”時,村里規定願意集體經營的,各戶分得的土地、車、馬、家具、種子等仍集中統一使用。經營體制上,全村成立聯合生產大隊,聯合生產大隊下設生產小隊和專業生產隊,各隊統一經營,單獨核算,自負盈虧,形成了協調高效的生產經營體系。這些年來特別是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他們按照中央和省、市、縣的要求,採取多種措施,努力壯大集體經濟,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較好效果。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新合村位於依安縣西南澇區,過去以玉米、小麥等旱作農業為主,十年九不收。面對“青鹼地、澇窪塘、春旱、夏澇、秋早霜”的惡劣自然條件,他們因地制宜,調整生產結構,實施“旱改水”工程,稻田面積達到近萬畝。僅此一項,畝增收350多元,年可增收340多萬元。在大力調整生產結構的同時,他們又着力打破單純依賴種植業的單一生產格局,實行多元化發展,相繼創辦了農機修配廠、米麵加工廠、果園、漁場、奶牛養殖場、農貿公司等經濟實體,村固定資產達到1500多萬元,流動資產超百萬元,形成了以農業為主、村辦企業為輔、農林牧副漁多業並舉、貿工農多元發展的格局。

——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提高增產增收水平。一是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全村灌、排水渠總長度達到了223.5公里,打補水井100多眼,購置了2台自走式10公里長澳大利亞噴灌機,徹底解決了旱能灌、澇能排問題。二是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幾年來,村集體共投入307萬元、爭取上級政策支持300多萬元,購置了各種農機具,實現了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三是大力強化科技支撐。成立了農業技術開發研究所,聘請了7名高級研究員和農藝師,從事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的種子繁育工作,研究培育出多個新品種並全部大面積推廣種植,增產、抗逆效果明顯,水稻畝產由過去的平均300公斤提高到現在的550公斤,全村糧食總產由1984年的55萬公斤提高到415萬公斤,增長了6.5倍。四是大力提高土壤肥力。每屯都成立了專業積肥小組,每年積造農家肥1.6萬立方米,全部施用到地里,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地力和產出水平。

——發展社會事業,建設和諧新合。新合村一向重視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義務教育、合作醫療、養老保障等制度,都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累計投入高達上百萬元,僅合作醫療一項,村年投入就達12萬元。近年來,他們先後投資70多萬元,建起了36間標準化校舍和實驗室,購置了電視機、錄像機、投影機、錄音機等電教設備,使村小學達到省級標準化學校,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因貧輟學現象從未發生。去年,他們藉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契機,維修460平方米衛生所,修建80平方米農家超市1處,自來水入戶85戶,安裝有線電視275戶,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里公益事業,如修橋、鋪路等,由集體統一組織。

——倡導科學文明之風,培養新型農民。他們強化毛澤東思想武裝,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以苦為樂的精神,特別是在班子成員中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掌權不忘本,用權為人民,甘為公僕,較好地發揮了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行之有效、靈活多樣的活動,寓教於學、寓教於樂,全村設立了5個閱覽活動室,經常開展集體性學習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據本村特點,制定了村規民約,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遵章守紀的行為習慣,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宣傳畫、格言警句村里隨處可見,既有毛主席語錄,也有古今名言,還有自己提煉概括的生動語言。去年建立了文化廣場,花6萬元從河北買來的大型漢白玉毛主席塑像矗立其中。

關於集體經營與家庭承包的利弊分析

從新合村的實踐看,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過程中,集體經營具有一定優勢。

——土地集體經營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主要表現為:在土地資源利用上,集體的土地資源相對集中,有利於農田水利建設,有利於機械化的推行;在經濟實力上,集體的經濟實力遠遠強於個體農戶,有利於現代生產裝備的更新和農業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在勞動能力上,集體經營管理可使勞動專業化,有利於勞動能力和勞動效率的普遍提高;在信息能力上,集體經營獲取信息的途徑遠比一家一戶廣闊得多。多年來,新合村依靠集體優勢大力發展規模生產,實現了從育秧、種植到收穫的全程機械化、水利化和良種化。而家庭承包戶憑藉自身的條件,很難拿出資金對中低產田進行全面改造,很難增加配套的生產設備,也很難加快新品種的選用和推廣,生產能力相對較低。

——土地集體經營有利於普遍提高農民的經營水平。部分自主經營能力弱的農民參與土地集體經營後,不必去考慮如何闖市場和怎樣促增收,只要按照村集體的農時安排,像“上班”一樣天天到村集體參加生產勞動。家庭承包戶則不同,如果個人自身經營能力弱、科學種田水平低和市場信息把握不准,年景好時有贏餘,年景不好就會出現虧空。該村村民周德民在1986年以前承包土地單獨經營,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賠了本。後來他主動參與集體經營,收入年年增加,生活也富裕起來。

——土地集體經營有利於擴大村集體積累。新合村實行“一村兩制”以來,村集體積累不斷擴大,從1983年的27.2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600多萬元,每年以14.4%的速度遞增。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也給參與集體經營的農民帶來了很多實惠。家庭經營戶的資金積累緩慢,而且每年的收入既要用於日常生活,又要為下一年生產投入成本,有時還要受到年景好壞的影響,由此導致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不但人均收入水平低,生產投入水平也低,而且不太穩定。

——土地集體經營有利於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風險。在土地集體經營過程中,由於農業基礎設施齊全,規模化生產和機械化水平高,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強,趕上災年或市場出現波動,也能以豐補欠,使農民利益不受大的損失。個體承包經營的農民沒有這樣的優勢,對嚴重自然災害無能為力,對市場波動沒有應對的辦法和措施。

實行集體經營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農民長期在集體參加勞動,形成了依賴思想,大多數成為“聽話型”農民,自主創新意識差,單獨闖市場的能力不強。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勢是,一方面有利於調動農民群眾個人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市場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又有利於解放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勞務經濟發展;並且農民自由度大,不受集體約束,個人“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怎麼有利就怎麼幹”。但是也應當看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主觀能動性,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客觀上對經濟促進作用的局限性也日趨明顯,主要表現在:

——經營能力方面的不足。家庭承包戶占有的土地與資本是有限的,尤其是種植品種雜,規模小,因而在土壤改良,種子、化肥和農藥選用,大型農業機械購置,新型農業技術運用等方面,都顯得勢單力薄。

——勞動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形勢下,農村家庭勞動力相對減少,如果想通過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來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就勢必要減少對經營土地勞動力的投入量。

——獲取信息能力方面的不足。家庭承包戶由於對農業技術、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信息獲取不及時,掌握不全面,便人為地耽誤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和農產品旺季銷售的時機。這種勞動先行,信息滯後的被動狀態,導致家庭承包戶的農產品不能適銷對路。

——思想意識方面的不足。家庭承包戶經營土地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不看長遠,只看眼前,具有封閉性和小農意識。對農業生產中的新技術不敢用、不會用,甚至有懷疑態度和牴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妨礙了土地可持續性生產能力的保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中國治理性別比失衡是“診錯了病根下錯
2007: 欣聞北京開始全面封殺台灣“國際空間”
2006: 《鄧小平晚年之路》(補遺之一)歷史的
2006: 鄧小平晚年之路(補遺之六)掃清華的外
2005: 潤濤閻還需要新生嗎?
2005: 最好做的生意∶手紙
2004: 台灣一位外交官給朋友一封“無奈”的信
2004: 愛國、愛民主政府和愛政黨
2003: 李瑞環: 退下來是解脫
2003: 深圳,你的黑夜有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