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百度知道 > 青蒿素的發現者是誰
送交者: 剃刀 2009年11月04日08:51:0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百度知道 > 醫療健康 > 中醫

青蒿素的發現者是誰

青蒿素 - 中國人自主知識產權藥品的代表品種

青蒿素的發現

青蒿作為藥物可以從2000年前,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醫書《五十二病》記載中發現,當時是用作治療痔瘡的。500年後,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記載,青蒿就用來進行抗瘧治療了,只不過以前都是把瘧疾當成熱病。偉大的祖國醫藥經典著作《本草綱目》也作了同樣的記述。

20世紀60年代,東南亞和非洲出現了抗藥性瘧原蟲株,越戰中,大批人員因藥物抗性株感染瘧疾而病亡,中國為了支持越南的鬥爭,1967年成立了五二三辦公室,先後組織60多個科研單位和500多員研究人員參加,研究項目包括:新抗瘧藥物研治、驅蚊藥物及措施等。其中包括從中草藥中尋找新型藥物及對其進行藥效篩選。

青蒿的抗瘧作用,一直流傳於民間,60年代,江蘇高郵地區仍然用沸水氽青蒿,用湯治瘧疾。多家研究單位都注意到了這個土方,經過水、醇、苯加熱提取,其提取物均不能抗瘧。1973年,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分用乙醚、丙酮和石油醚從青蒿中提取到了抗瘧有效成份青蒿素I。

青蒿 即植物黃花蒿,英文名 Artemisia annua L.

青蒿素I - 第一個從青蒿中被提取出的有效抗瘧組份,為白色針狀結晶。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全世界抗瘧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後,認為單方青蒿素的使用容易使瘧原蟲產生耐藥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單方青蒿素,改用複方青蒿素的建議。
(註:目前,我國的生產的青蒿素全為單方青蒿素,複方青蒿素的專利已轉讓給瑞士諾華。)


【歷史】
一.歷史回放

  自古以來,中國各地中醫草醫使用數種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藥。但從
1593年出版李時珍《本草綱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歷史中,青蒿( 又名香蒿,拉丁學名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為正品,穩居‘太子’之位。其他均為贅品( 假藥)。

在中醫藥千年的歷史中,現今大名鼎鼎的黃花蒿( 又名臭蒿,拉丁學名Artemisia annua L.)連假藥資格都沒有,因為它的臭味較大,很難當成青蒿( 香蒿)來賣錢。老百姓只是用它來薰薰蚊子而已。時至公元1990年,黃花蒿忽然時來運轉,搖身一變取代了青蒿的‘太子’的地位,一舉成名天下知。

  要說臭蒿“狸貓換太子”一事,就要追溯到20世紀下葉。1959年,越共中央
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1五
月,應南越吳廷琰政府要求,美國肯尼迪總統派遣了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標
志着越戰的開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蘇聯和中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全力以
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戰逐步升級,越打越烈。

  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質金錢支援越南北方政府以外,中國政府派遣
中國人民解放軍6886部隊秘密入越參戰。身上沒有任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
解放軍戰士身着越南人民軍的黃綠色軍裝,頭戴胡志明帽,在越南的叢林中周旋。
戰士們紛紛感染瘧疾,其中惡性瘧疾死亡率極高,極大地影響戰鬥力。但是當時
抗瘧特效藥氯喹已經產生抗藥性,醫護人員對戰鬥人員大量減員一籌莫展,毛澤
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對此十分關注。與此同時,越共軍隊也因患瘧疾大量減員,越
共中央胡志明主席請求中國政府代為研究尋找能替代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藥。

  1967年5月23日,毛澤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研究工作,要尋找能夠替代
氯喹治療瘧疾的新藥。周恩來總理直接參與,國務院專門成立“5.23”辦公室。
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等數十
家國家級和省市級的研究機構在各大軍區所屬的“5.23”辦公室領導下,承擔了
這項當時較為秘密和重大的科研工作。1967年5月至1972年底的五年中,各地承
擔5?23項目的科研人員把中醫藥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瓶瓶罐罐翻了個底朝天,
檢驗了無數的中草藥治療瘧疾的成方、單方、驗方、秘方。花掉了以億元計算的
人民幣,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是一無所作獲。如果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的發生,今人何以評說就不得而知了。

  引用近年來見於報端文摘的關於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報道,當年“5.23”工
程的盛況可窺一斑。

  “根據全國“五二三”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雲南省於1971年成立了
“昆明五二三領導小組”,以昆明軍區後勤衛生部、省衛生廳、省科委等單位為
成員,部隊和地方共有30多個科研機構參加,直接參與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員前後
約320多人;全省涉及16個地州的30多個縣,1400多個生產隊,搜集民間抗瘧疾
中草藥單方、驗方4300餘個;其他省主要參與研製的單位有6個,主要協作單位
有39個。一場全國性協作、全國集團軍式的“抗瘧”戰鬥悄無聲息地展開了。”
( 1)

  “在大量查閱“本草”記載及其它醫藥典籍、資料的基礎上,科班出身的科
研人員積極向民族、民間醫生收集治療“打擺子”單方、驗方及驅蚊、滅蚊的方
法。在搜集、整理、採集、試驗研究後,把注意力逐步集中到了中藥“常山”及
馬兜科植物“金不換”、“管蘭香”上,這些藥物雖具有明顯的抗瘧效果,但遺
憾的是又具有無法克服的毒性。” ( 2)

  車到山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改寫了中藥青蒿的歷
史。1972年底,雲南“5.23”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傅良書,副主任周建波,李舒
從北京參加完全國“5.23”會議回來,向科研人員傳達時提到,北京中醫藥研究
院中藥研究所發現青蒿的粗提取物有邊緣抗瘧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對
此研究,建議他們篩選一下本地的蒿屬植物進行研究。

  “1973年新年,羅澤淵到家住雲南大學的朋友家玩,在雲大校園裡意外地發
現了許多苦蒿”。“抱着試一試的想法,采了一大把抱回藥物研究所。之後,她
製備了苦蒿不同溶劑的提取物,順利地分得了數種結晶成份。當從事多年抗瘧藥
藥效學篩選工作的黃衡看到編號為結晶體三的化合物過篩結果時,驚訝地發現,
原本被感染得呈“滿天星”狀的小鼠血片中,瘧原蟲竟全部消失了。“會不會只
是一個偶然”,黃衡驚喜之餘冷靜地提醒自己。但是,多次試驗結果重現後,他
激動了,“這不是偶然,我們真的找到有效的抗瘧成分了。”黃衡把這份意外之
喜告訴了組裡的其它成員。一時間,全體人激動難抑,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總
算看到了一線希望之光。”( 2)

  “經過進一步的經藥效學、藥理學研究,到三月底,課題小組成員們證明了
苦蒿結晶三確實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瘧的特點。與此同時,羅開均將苦蒿的植物
標本送請著名分類專家吳征鎰教授鑑定,定名為菊科蒿雪大頭黃花蒿。因此,他
們將該結晶命名為黃花蒿素。”( 2)

  “戚育芳告訴大家說四川的青蒿也是黃花蒿,開花期比雲南晚,說不定四川
會有。沒有耽擱,戚育芳和詹爾益馬上打點行裝趕赴重慶。得知重慶市醫藥公司
正準備處理一批不合格的青蒿藥材。大喜過望之下,他們一口氣買下了500公斤,
回到所里加工提取,發現這批蒿中的有效成份很多,可以從中提取大量的結晶。”
( 2)

  黃花蒿素的發現為‘假青蒿’黃花蒿中若干年後“狸貓換太子”奠定了堅實
的基礎。

  二.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為菊科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
主產於安徽、河南、江蘇、河北、陝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黃花蒿:又名臭蒿,苦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 Artemisia annua L.)的全
草。商品均以色青綠、乾燥、質嫩、未開花、氣味濃郁者為佳。含青蒿素。

  牡蒿 :為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在江蘇、
上海、四川等地藥材市場上作“青蒿”使用。

  茵陳蒿: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全草。東北
地區常作“青蒿”入藥。不含青蒿素。

  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 R.)的全草。以青蒿收載
入《滇南本草》,雲南昆明亦稱此為青蒿。

  三.狸貓換太子

  在以上提到的五種蒿草中,只有黃花蒿( 臭蒿)含青蒿素。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藥書籍中的藥用“青蒿”只有一種,
即青蒿( 香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也可見於外文資料( 3,4)。

  在發現青蒿素以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出版的中藥書籍將入藥“青蒿”
改為:“包括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黃花蒿( Artemisia annua
L.),兩種均可入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彩色圖集》( 1990年
版)時將藥用“青蒿”定為:“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
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從此中藥的‘青蒿’ 變成了
‘黃花蒿’。上演了一出現代的“狸貓換太子”的輕喜劇。

  但目前國內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黃花蒿外,中藥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入藥。

  四.青蒿素

  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無色針狀晶體,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
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
  熔點:156-157℃ ( 水煎後分解)

  五.參考資料
  1.
http://pharm.holley.cn/drizzlycms/index.php?act=newsinfo&;amp;resourceid=506
  2. 《青蒿素的故事》雲南日報 熊燕, 2004-12-12。
  3.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Running Press ISBN 0-914294-92-X
  4. Yeung.,Him-Che. Handbook of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s.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Los Angeles 1985。

回答者: cuobai - 下位魔導師 十一級   2007-11-10 22:26

青蒿素是我國在世界首先研製成功的一種抗瘧新藥,它是從我國民間治療瘧疾草藥黃花蒿中分離出來的有效單體。它的研究始於60年代中期。在周總理親自批示下,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究開發並在國際上註冊的為數不多的一類新藥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治療惡性瘧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藥物。伊斯坦布爾第十屆國際化療會議上6000名各國醫壇專家公認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中國神藥,是世界醫藥史上的剖舉,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提供經費進行驗證推廣。 由於青蒿素不溶於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劑型僅為栓劑,生物利用度較低,影響了其藥效的發揮。從8O年代中期起,國內就開始研製青蒿素衍生物及複方。我國又研製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雙氫青蒿素3個一類新藥,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雙氫青蒿素則用於口服和栓劑。還開展了抗瘧複方的研製,研製出了複方雙氫青蒿素和複方蒿甲醚。目前已上市品種有雙氫青蒿素製劑、青蒿琥珀酸酯製劑、蒿甲醚製劑和複方蒿甲醚等。 

回答者: wt07283 - 伍長 四級   2007-11-10 22:27

中科院藥物所研究員、青蒿素的發現者——李英 

回答者: junfeng321 - 解元 五級   2007-11-10 22:39

 
青蒿素
青蒿素(黃花蒿素)


通用名稱:青蒿素

英文名稱:Artemisinin

中文別名:黃花蒿素、黃蒿素

英文別名:Arteannuin、Artemisinine、Qinghaosu

【藥理】

藥效學

青篙素是從中藥青篙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藥物。其對鼠瘧原蟲紅內期超微結構的影響,主要是瘧原蟲膜繫結構的改變,該藥首先作用於食物泡膜、表膜、線粒體,其次是核膜、內質網,此外對核內染色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擾表膜-線粒體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於食物泡膜,從而阻斷了營養攝取的最早階段,使瘧原蟲較快出現氨基酸飢餓,迅速形成自噬泡,並不斷排出蟲體外,使瘧原蟲損失大量胞漿而死亡。體外培養的惡性瘧原蟲對氚標記的異亮氨酸的攝入情況也顯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蟲蛋白合成。

藥動學

青篙素口服後由腸道迅速吸收,0.5~1小時後血藥濃度達高峰,4小時後下降一半,72小時血中僅含微量。它在紅細胞內的濃度低於血漿中的濃度。吸收後分布於組織內,以腸、肝、腎的含量較多。本品為脂溶性物質,故可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在體內代謝很快,代謝物的結構和性質還不清楚。主要從腎及腸道排出,24小時可排出 84%,72小時僅少量殘留。由於代謝與排泄均快,有效血藥濃度維持時間短,不利於徹底殺滅瘧原蟲,故復發率較高。青篙素衍生物青篙酯,T1/2為0.5小時,故應反覆給藥。

【適應症】

主要用於間日瘧、惡性瘧的症狀控制,以及耐氯喹蟲株的治療,也可用以治療兇險型惡性瘧,如腦型、黃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與盤狀紅斑狼瘡。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1)控制瘧疾症狀(包括間日瘧與耐氯喹惡性瘧),口服,首次1g,6- 8小時後 0.5g,第 2、3日各0.5g;直腸給藥,首次0.6g,4小時後 0.6g,第 2、3日各0.4g。

(2)惡性腦型瘧,肌內注射,首劑 0.6g,第 2、3日各肌注0.15g。

(3)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盤狀紅斑狼瘡,第 1個月每次口服0.1g,一日 2次;第 2個月每次0.1g,每日 3次;第 3個月每次0.1g,每日 4次。

[製劑與規格]青蒿素片(1)50mg(2) 100mg

青蒿素栓(1) 400mg(2)600mg

青蒿素混懸注射液(1) 1ml:150mg(2) 2ml:300mg

肌肉注射,首次劑量0.2g,6-8小時以後給藥0.1g,第二,第三日各肌肉注射0.1g,總量0.5g.重症第4日再給0.1g,或連用3日,每日0.3g,總量0.9g.小兒每公斤體重15mg,分3日肌肉注射.口服,首次劑量1g,6-8小時以後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三日一療程,總量2.5g.小兒每公斤體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內服完.注射部位疼痛,硬塊.

[用法及用量]成人常用量:①控制瘧疾症狀(包括間日瘧與耐氯喹惡性瘧),青蒿素片劑首次 1.0g,6~8h後0.5g,第 2、3日各0.5g。栓劑首次 600mg,4h後 600mg,第 2、3日各 400mg。②惡性腦型瘧,青蒿素水混懸劑,首劑 600mg,肌注,第 2、3日各肌注 150mg。③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盤狀紅斑狼瘡,第 1個月每次口服 0.1g,1日 2次,第 2個月每次0.1g,每日3次,第 3個月每次 0.1g,每日 4次。

口服青蒿素的抗瘧活性不及注射。栓劑亦優於口服,但採用栓劑時,如肛塞後 2h內排便,應補給 1次。

青蒿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盤狀紅斑狼瘡均可獲不同程度的緩解。治療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現蟻走感,半個月後逐漸減輕,月余後一般情況改善。

[劑型與規格]片劑:50mg/片,100mg/片。栓劑:600mg/枚。水混懸劑:100mg/ml。

[用法]

(1)直腸給藥: 1次 0.4—0.6g, 1日 0.8—1.2g。

(2)深部肌註:第1次 200mg, 6—8小時後再給100mg,第 2, 3日各肌注 100mg,總劑量 500mg(別重症第 4天再給 100mg)。連用 3日,每日肌注 300mg,總量 900mg。小兒 15mg/kg,按上述方法 3日內注完。

(3)口服:先服 1g,6,~8小時再服 0.5g,第 2, 3日各服 0.5g,療程 3日,總量為 2.5g。小兒 15mg/kg,按上述方法 3日內服完。

[製劑]油注射液:每支 50mg(2ml); 100mg(2ml); 200mg(2ml); 300mg(2ml)。水混懸注射液:每支 300mg(2ml)。片劑:每片 50mg; 100mg。

【禁用慎用】

妊娠早期慎用。

【給藥說明】

口服青蒿素的抗瘧活性不及注射。栓劑亦優於口服,但採用栓劑時,如肛塞後 2h內排便,應補給 1次。

青蒿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盤狀紅斑狼瘡均可獲不同程度的緩解。治療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現蟻走感,半個月後逐漸減輕,月余後一般情況改善。

【不良反應】

青蒿素毒住低,使用安全,一般無明顯不良反應。少數病例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但不嚴重。水混懸劑對注射部位有輕度刺激。

個別人一過性轉氨酶升高,輕度皮疹.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腹瀉等,可自行恢復.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一般無明顯不良反應。少數病例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但不嚴重。水混懸劑對注射部位有輕度刺激。

【相互作用】

1.本品必須與伯氨喹合用根治間日瘧。

2.與甲氧苄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並可減少近期復燃或復發。

【作用與用途】

本品為一高效、速效抗瘧藥。作用於瘧原蟲紅細胞內期,適用於間日瘧及惡性瘧,特別是搶救腦型瘧均有良效。其退熱時間及瘧原蟲轉陰時間都較氯喹短。對氯喹有抗藥性的瘧原蟲,使用本品亦有效。

【劑量與用法】

口服,首次服1g,間隔6~8小時後再服0.5g,第二、三日各服0.5g。3日為1療程。深部肌注,首次200mg,間隔6~8小時後再肌注100mg,第二、三日各肌注100mg,總量500mg;肌注300mg/日,連用3日,總量900mg。小兒15mg/kg,按上述方法3日內注完。

【副作用】

1 有輕度噁心、嘔吐及腹瀉等,不加治療能很快恢復正常。

2 注射部位淺時,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塊。

3 個別病人,可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及輕度皮疹。

4 妊娠早期婦女慎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大甩賣,拋掉了大部分美國股票
2008: 潤濤閻: 大選已經沒有懸念
2007: 卸磨殺驢的時候快到了
2006: 文摘節選--論集團心理
2006: 歐陽山甲:貧富分化論(原創)
2005: 1954年中國空軍擊落英國民航客機事件
2005: 胡祈:孔子的籠子
2004: 曹長青:誰會是美國下屆總統?
2004: 布什勝利演說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