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易經》價值的邏輯證明
送交者: 劉雲楓 2014年06月28日22:03:3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易經》價值的邏輯證明

《易經》這一部書,是儒家學說的看家寶。自古以來的學問家,不知道在這本書上花了多少功夫,可是,據說依然不能夠參透其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大道理。我去西單圖書大廈,看到有關《易經》研究的書籍,擺了滿滿兩個書架,每一本都有半塊磚頭那麼厚,讓我望而卻步,也不由得讚嘆老祖宗的確是“功夫了得”。弘揚中華文明、讓中國人的的宇宙觀、人生觀以至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在世界上站住腳的非《易經》莫屬了。


《易經》就是這麼一種“與時俱進”的學問,直到今天,還閃爍着讓人頭暈目眩的智慧的光芒。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由此得證。這種觀點,會得到大多數中國人的支持,因為,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笨蛋,更沒有一個民族願意承認自己的“集體弱智”。那些鑽研《易經》並從中發現奧秘的人,也正是要以《易經》之偉大來提升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來發揚2500年來連續不斷的中國文化。


《易經》有沒有價值?如果有,價值幾何?是一錢不值,還是真正的寶貝,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中國人。那些花費畢生精力研究《易經》的人,也並不是認定了《易經》具有深厚的科學內涵和人文價值,更多的是被其神秘性所吸引。就像挖掘金礦的人,也不敢保證能找到金子,而是被一種虛幻的發財夢所誘惑。這就需要我們用一種異樣、至少是簡單的、人人都可以明白的視角證明《易經》的價值所在。為此,不妨嘗試如下一個簡單的邏輯,這個邏輯成立的基礎也是簡單的,即:文化、文明、人類的智慧是逐步進化的,並沒有什麼先驗、超驗或者說從天上掉下來的“外星智慧”。


這個邏輯過程,是邏輯中的三段論。

大前提: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都是逐步進化的。

小前提: 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的一種。

結論: 中華文明是逐步進化的。

 

大前提: 任何一種文明的早期產品,無論是物質產品,還是精神產品,都是簡單和粗糙的。

小前提: 《易經》是中華文明初始期的精神產品。

結論: 《易經》是簡單和粗糙的。

 

這就是我的《易經》觀,也是我對《易經》價值的邏輯證明。

在中華文明的早期,我們祖先的智慧的確發揮到了空前的程度,撰寫了一部在當時看來“博大精深”的“百科全書”。可是,必須面對、無法迴避的事實是,《易經》所處的時代,社會的生產水平、生活水平是十分低下的,人們對於自然和社會的認知也是非常粗淺的,更不要去奢談什麼“科學實驗”了。“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沒有先進的工具和技術,更沒有科學的思維訓練和邏輯基礎,就憑“鐮刀和斧頭”,卻能夠創造出一部至今還“熠熠生輝”的哲學著作,除了奇蹟,就是鬼話。


20世紀的最後幾年,新儒學再一次“東風再起”,我也高興了幾天,準備為中華文明的偉大崛起彈淚相慶了。可是,看着看着,覺得“風頭太猛”,尤其是《易經》研究,已經是“鬼話漸於迷人心”了。為了證明我不是胡說八道,就摘兩段台灣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在《易經系傳別講》裡的原話。


“這個‘易’,就是《易經》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經》,懂得了《易經》的易,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這個宇宙是怎麼來的。”——看看《易經》的威力多大!再看,“《易經》的學問一點也不高深,因為它平凡,天地間萬物萬有的道理便都包藏在其中了。‘天下之理得,而成位於其中乎’,這個法則,把所有一切應用物理的法則,一切人類的法則,統統都包括在內了”。


看到這些話,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恐怖,照這種斷言,我們平日所看、所學都不是什麼“正經東西”,應該把所有和《易經》無關的書放把火燒了,然後,開始“讀經運動”,那樣我們以後的日子才有指望。可是,真正的悲劇在於,《易經》那樣的“天書”,沒有幾個平常人能看得懂,就算你“從娃娃抓起”,辦什麼“國學班”、“國學院”也未必有什麼效果。因為,既然我們這個最聰明的民族之中最聰明的人,花了2500多年都沒有搞明白的東西,也不大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國學根基淺薄”的人身上得到“正解”。


但是,我們不得不對國人的刻苦精神所感動,有關《易經》的研究廣泛而深入。在Google搜了一下,發現與《易經》相關的研究主要有四大類:第一類,譯介類;這一類著作最為豐富,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翻新。由於《易經》“微言大義”,加之,《易經》成書年代距今久遠,殘破毀損在所難免,每一個字都有多種不同的含義,給後來者的“二次開發”留下了廣闊空間。第二類,《易經》的哲學思想。在我看來,這類研究是有根據的。因為,早期人類在混沌之中睜開雙眼之後,馬上就會意識到“人從哪裡來”、“人向哪裡去”,“自然從哪兒來”、“宇宙向哪兒去”等一系列根本問題,並按照當時的認知水平給出解答,這就是哲學——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在其萌芽期都有類似的思考,古埃及、希臘、古巴比倫以及我們都是如此。這方面代表性的研究首推馮友蘭,他在30年代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和60年代的文章《易傳的哲學思想》(1960)、《易經的哲學思想》(1961)中,以實證方法分析《易經》,結果不甚了了。但是,他對《易經》卻是“一往情深”,臨死還說:中國哲學的希望在《易經》,很讓“愛國者”提氣,只是他自己那口氣再也提不起來了。


第三類,是對《易經》所處時代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研究。主要思路是用《易傳》的卦辭,去映照當時的現實,屬於考據一類,大有捕風捉影的“樂趣”。最近,社會各界經過多方論證,給孔夫子畫了一幅“標準像”,和這一類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四類,《易經》與自然科學;如沈仲濤《易卦與代數之定律 》 (1924)、《易卦與科學》(1934),這是科學易的拓荒之作。1937年,薜學潛出版《易與物質波量子力學》(1937),這本書把易學原理歸結為易卦方陣演變定律,認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狄拉克方陣算學,以及物質波、量子力學諸定律,都可用易方陣定律解釋。這種研究是真正的“古為今用”,顯示了中華民族一貫的作風,就是從死人墳墓里找寶貝。孔夫子是“學術帶頭人”,明明“三皇五帝”子虛烏有,卻一定要恢復“周文之制”。所以,說中華文明落後的人,大概犯了一個基本錯誤,就是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時間坐標是相反的,即:歐洲文明的時針是指向未來的,而中華文明的時鐘指向過去;西方人“順水”而下,自然是越來越快;中國人“逆水行船”,肯定是越往上走,越艱苦;中國歷史“頭重腳輕”,越往後越不成體統,此為癥結所在。《易經》的壞處在於,它把自然、社會的一切大道理都講明白了,就像一位非常能幹的父親,置辦了一座永遠也揮霍不完的金礦,後世子孫除了向別人炫耀祖先的光榮,真的沒什麼事兒可干,因為,所有的事情都由《易經》包辦了。《易經》與自然科學之間關係的研究,就給了當今中國人這樣的榮耀。


實際上,《易經》並不複雜,據我個人的理解,或者說我認同的《易經》內涵,有三層意思:第一,萬物皆“易”。這個“易”,是動的意思,就是說自然、社會的一切事物,均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這是《易經》的第一個含義;第二,陰陽互動,一陰一陽謂之道。這一層說的是運動的內在規律,即兩種相反的力量構成了“動”的內生動力;兩種力量此起彼伏,相互呼應,既有對抗,也有協同,推動着事物走向循環往復的運動軌道;第三,簡易之“易”。從表象看,世相是十分紛繁的,可是,在這複雜的表象背後,隱藏着“簡單歸一”的規律。這就是《易經》的核心內容。實在地說,先人能有這樣的認識,已經是了不起的“集體智慧的結晶”了,而所有有關《易經》的其他“驚人發現”不過是後人的附會之說。


我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兒。一位年輕的母親帶着孩子去看自己的女朋友,女朋友有孕在身,快做媽媽了,很驕傲地腆着大肚子。據說,小孩的眼睛有穿透力,能像B超一樣看清子宮裡孩子的性別。這位母親想測試一下孩子的“特異功能”,和孩子說:你看看阿姨肚子裡是弟弟?還是妹妹?小孩兒認真,盯着孕婦的肚子,一言不發,過了半天,很無奈地說:媽媽,我看不出來。周圍的人都笑了。


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易經》的價值再高,也沒有“穿越時空”的透視力。《易經》屬於也僅僅屬於它所在的那個時代,現今的中國人喜歡它,鑽研它,說它在那個時期處於人類智慧的巔峰都不為過,可是,一定要說《易經》“博大精深”,值得現代人到《易經》裡發現經濟、社會乃至自然科學的法則和奧秘,就不沾邊了,不客氣地說,實屬扯淡。

 

2006111日星期三於北京家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阿妞不牛:共和國衛士與六四持槍暴徒
2013: 觀察天壇上帖,總結如下:
2012: 鄰居號召:薄粉要認清形勢和毛左劃清界
2012: 瓶裝水的流行說明了中國環境生態的急迫
2011: 憲政中國請看:本壇何人常到大使館吃飯
2011: 落英繽紛煽動在中國鬧茉莉花革命的證據
2010: 誰說毛主席不懂經濟?
2010: 嘻嘻, 把邏輯這個裸官後代給介紹一下
2009: “大躍進”,不是“毛澤東同志頭腦發熱
2009: 歐陽山甲: 中國模式緣何對世界充滿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