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經典收藏}
送交者: 枯藤老樹 2014年08月21日00:31:1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第一部中國剪紙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新興的剪紙,首先是切合新時代人的心裡與審美需要,投其所好,畫面飽滿不避繁瑣,反受歡迎。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第二部:古畫 
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傳統,是舉世睹目的珍貴文化遺產。早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兩幅帛畫,就以其生動的氣韻,簡潔的筆墨,流暢的線條,表達出完美的意境,確立了中國繪畫藝術以線條造型的民族風格形式。發展到魏晉南北朝,中國畫逐漸演變成單幅的捲軸畫,成為獨立的藝術欣賞品,題材亦日益擴大。除人物,宗教題材外,初期山水畫也隨之出現。同時,書畫理論著述的問世,指導了藝術創作的方向。此一時期的代表作是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當時的藝術特點,其技法比前代有了長足的進步。 
隋,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繪畫藝術綜合了前代的風格,為唐代的大繁榮奠定了基礎。展子虔的“遊春圖”,標誌着山水畫的最終形成,其影響深遠。唐五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開創了新紀元,五代時期,花鳥畫從人物山水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畫科,山水,人物,花鳥等各類,均得到了極大發展,題材廣泛,名家輩出,成就卓越,對後代影響至大。宋代承繼前朝,全面發展了各畫種,題材愈加廣泛,畫派並出,空前繁榮,盛極一時,其光輝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現了以水墨寫意為主體的文人畫,講求詩書畫統一,注重筆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畫派新支。元代繪畫,直接師法唐五代,是文人畫大發展的時期,將書法融入畫法之中,在筆墨技巧上起了新的變化,使水墨寫意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明初承元文人畫的餘波,並加以發揮,旋繼南宋院畫而興起院體畫,盛極一時。中晚期文人畫又大興。明末清初以八大山人為代表的遺民畫家發展了文人畫,使之又進了一步,對後世影響頗大。入清以後,受董其昌畫論的影響,畫壇風氣摹古大於創新,稱為正統派。至中葉揚州八怪的出現,打破這種狀態,成為各抒己見,打破常規,旗幟鮮明的藝術革新派。各類畫科均在此階段有所發展,同時,中西藝術也得到交流,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又一個繁榮階段。及至清末,海上畫派及後來的嶺南畫派的興起和出現,是傳統的中國畫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新風貌。吳昌碩和後來齊白石的出現,使大寫意出現了新局面。到近代,由於徐悲鴻,林鳳眠等一大批留學海外的畫家出現,進一步融合了中西藝術,使中國畫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中國繪畫藝術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世界上獨數一幟的風格,並對周圍的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西方的繪畫也從中汲取良多。這一特色的形成,與中國的社會發展,民族欣賞習慣,以及傳統學術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第三部:紙扇 
中國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關係。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杆、蒲草等也能編強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製,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一平扇(即是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摺疊,二摺扇可自如敞開收疊。平扇來之於"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編製成的扇子稱"竹+捷")。戰國秦漢時期,一種半規形"便面"其形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成為當時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細竹篾編形製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漢時期,對稱"合歡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其形尚圓,合歡扇特點是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當時以中原一帶所制紈扇最為考究,有"齊紈楚竹"之說,即指用山東絹和湖南竹製作扇面的紈扇。漢時十分流行這種紈扇,並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此種對稱式團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並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 
清代時,對稱類型的扇面除圓形外,有長圓、扁圓、方圓、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馬蹄形……這些扇形突出的特點是對稱、輕盈、工藝性強。 
摺扇,古稱"聚頭扇",或稱為撒扇,或摺疊扇,以其收攏時能夠二頭合併歸一而得名。南宋時,摺扇的生產已有相當規模。摺扇盛行於明代,皇帝下召命宮內工匠仿製高麗扇,吸取外來工藝製作,促進國內扇子發展。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第四部:中國山水花鳥畫 
隋唐時代山水畫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畫種。在隋代至唐初山水畫基本擺脫了魏晉南北朝山水畫那種“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的稚拙狀態而逐漸走向成熟。這時期的山水畫大多安排了人物活動的內容,雖然人物畫得極小,但多有敘事性質。顯然這是山水畫由人物畫背景脫胎而成留下的歷史痕跡,也是畫家心理定勢的反映。在畫法上主要採用勾廓填彩的方法,設色多以青綠重彩為主調,這種畫法稱之“青綠山水”(或“金碧山水”)。至盛唐時畫家李思訓及其子李昭道繼承隋代畫家展子虔的畫法,使青綠山水的表現技法,更加成熟,描繪更加精緻,色彩更加富麗,形成一種裝飾畫風。李氏父子 
李思訓之後,出現一位天才的畫家叫吳道子,他似乎不滿意初唐以來那種帶有富貴氣的青綠山水,於是“自創山水之體”。據文獻記載,中國在公元四世紀就出現描繪山川自然之美的“山水畫”。但其時山水畫的藝術水平並不高,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評論說: 
“魏晉以降,…”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鈾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歷代名畫記》卷一)。 
形象地描述出魏晉時代畫家畫山水基本是:一座座山峰排列的狀態,象金花裝飾的犀角梳子。畫上不是水面小,容不下行船;就是人畫得比山高大。畫家大多以樹石來襯托環境。樹木一棵棵排列的樣子,就好象一個人伸出手臂(指樹幹),張開手指(指樹冠)。可見那時山水畫空間處理不當,山石樹木畫法比較稚拙。從現存魏晉時期的敦煌壁畫和顧愷之《女史箴圖》中的山水畫法,證明張氏所言,真實可信。由於這個時期沒有山水畫作品流傳到現在,所以本文從隋唐時代開始介紹。據說李思訓用幾個月時間才畫好的嘉陵江山水,而吳道子採用自創畫法(可能是“疏體”),一天就畫成功,而且藝術效果與李思訓的作品一樣實生動。所以史書上說“山水之變,始於吳”。就是說吳道子變青綠山水為水墨山水。此後大詩人王維採用吳的畫法作“破墨”山水,筆法勁爽,很像吳道於。而且作品具有“重深’的特點。中唐以後畫山水的人日益增多,由於沒有程式束縛,畫家對山水畫法,大膽地進行藝術探索;畫家張璪善於破墨,作畫常以手摸色,甚至有時還手握雙管,畫出榮枯不同的樹木。畫家韋偃作畫“山以墨斡,水以手擦”。畫家王墨(一作洽)畫山水以墨潑於絹,為山為石。甚至還有一位范山人,竟掘地為池,放滿水,加進墨和顏料,再用絹在水中拓色,拓出怪石古松。……顯示出那個時代畫家的創新精神。雖然這些畫家沒有留下有關作品和著作,只有張璪留下一句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其影響非常深遠,幾乎成了中國畫家的口頭禪。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第五部:中華刺繡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生產和使用紡織品的國家之一。眾所周知,中國素以“絲綢之國”聞名世界,中國南部廣大地區自古以來產有蠶絲,促進了刺繡、織錦工藝的發展。刺繡熟稱“繡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織物上,以針引線,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穿刺,通過運針將繡線組織成各種圖案和色彩的一種技藝。 
中國刺繡有着悠久的歷史。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刺繡工藝就被吳人應用於美化生活。到了三國時期,中國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水平。有專家考證,三國時期的“趙夫人”是中國刺繡中“畫繡”的鼻祖。中國刺繡起源於3000多年以前是有證可據的。 
“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堪稱中國四大名繡,享譽國內外。此外,根據分類不同還有京繡、甌繡、顧繡、苗繡、卡繡、榕繡、漢繡、發繡、機繡、絨繡、剪絨繡、抽紗刺繡等等,其中京繡的宮廷服飾以及少數名族的苗繡都得到了有較大的發展。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第六部:中國結藝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上古,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成為今天極為精緻華美的藝術品。中國結每一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命名。 
中國結源遠流長,上古時代就有結繩記事之說。繩結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不斷地演繹和完善。從它豐富多彩的功能和奧妙無窮的形式中,感受到它的美和內涵。於是,在編結中神會地賦予其技巧和美感。這種表達情感、傳遞文化、比興寄語、鎮凶納吉的吉祥裝飾,逐步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的一枝奇葩-中國結。隨着現代文明的發展,人們更加嚮往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生活。於是,中國結以其豐富的裝飾性和象徵性重新被現代人大量地運用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2009年11月9日 - 善 歌 - 博海書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共特色當局不敢把薄案庭審現場直播,
2013: 關於濟南公審的幾點看法
2012: 這整個一個排演的戲都在隱瞞一個內幕。
2012: 有人提出假設,如果滿洲國不亡,現在是
2011: 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快完蛋了,這是“人民
2011: 落英繽紛:給利比亞人支幾招——拉登被
2010: 社會不可強制——解開“治亂循環”之謎
2010: 蜀帖龍: 家寶同志 別談改革為好
2009: 號外! 阿富汗大選投票圓滿成功!兩位
2009: 許晴反問:換國籍就不愛國嗎?五毛們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