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圓明園有150萬件文物嗎?
送交者: 劉雲楓 2014年10月18日18:57:3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圓明園到底有多少文物?


圓明園像個無底洞,中國人把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都往裡邊扔——國讎家恨、愛國熱情、不理智的空想以及思古之幽情。至於,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寶物,好像也都在圓明園,且被英法聯軍打包搶走了。圓明園到底有多少文物呢?且聽在下分說。

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內外的各類圓明園文物至少有150萬件”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由於記錄圓明園擺設的陳設清冊沒有留存下來,可能毀於戰火,因而失去了精確排查圓明園流失文物的依據,這個數字也只是一個估算。

這是一說。也是最激動愛國者人心、讓愛國者久久不能平靜的數字。

1,旁證

先找幾個旁證。

1924年,民國政府建立故宮博物院,接受委員會清點故宮文物約為:110萬件1925年,公開出版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書法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

紫禁城,無疑是帝制時期之藏寶重地,故宮之中,又以乾清宮為最。不過,就算是富甲天下,寶物無數,皇帝對屬於自己的寶貝,依舊是斤斤計較,一個也不能少。《養吉齋叢錄》記錄了滿清皇帝是如何保管乾清宮文物的:

乾清宮為常日臨御之地。球圖法物,粲然備陳,而尊藏實錄玉牒、寶籍瓊函,尤為嚴重。間歲,命三品以上官滿、漢各二員,同批本處官及乾清宮總管首領太監,於四月內抖晾一次,昭敬慎也。閣支地極高,以梯上下,函裹重迭,故抖而不晾。亦四五日方訖事。用內監及蘇拉百餘人,奉派之員,立而監視。事畢,犒之以金,由本宮首領太監分給。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進入宮內搶掠,據劫後的清點記載,當時乾清宮一處,被搶走瓷器、玉器、珊瑚、瑪瑙、銅器、銅鍍金佛、書畫冊等共340……

除去紫禁城,滿清還有奉天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以及海淀之“三山五園”是其寶藏之集中地。對此,民國初期徐珂編著(1917年出版)《清稗類鈔》中,有“熱河行宮有寶藏”之條目,如下:

奉天、熱河二宮多寶藏,熱河尤多。某殿壁嵌桃樹高逾丈,根柯悉寶石,葉皆碎玉,枝上百餘桃,壘壘下垂,皆紅 洗也,每桃約重四五兩。又壁嵌《明皇墜馬圖》,悉以玉製,髮髻、袍帶、靴騎大越數尺。最精為明皇,黃袍丹裹,墜狀袍角掀起,丹露,有雲譎波詭,頰益三毫之致。一案中虛藏機械,悉袐戲圖,手按人物皆動,髮髻若活。

光緒末,宮中興土木,孝欽後思移熱河行宮物入大內,載一百八十巨車入京師,計瓷玉、雕漆及紫檀器十八萬件,自是而熱河珍異半入內廷矣。

(黃字為不確定之文字,待找到原稿,再行補充!)

還有一個關於避暑山莊文物的,CCTV電視專題片《避暑山莊》第四集,提到:道光至同治年間,清廷曾先後十三次,將避暑山莊約17萬件文物,搬運至紫禁城。文物數量與《清稗類鈔》接近,但,時間並不重合,可知是兩次不同的文物撤運。也可見,《清稗類鈔》的記述是可信的,避暑山莊文物總數當在36萬上下。

2,圓明園文物有多少?

要弄清圓明園到底有多少文物,肯定是一個難題,但,也絕非無計可施。因為,世間萬事,絕非天外來物,總是存在於一個特定環境中的。事,會終了;物,會消失;然而,事物所依賴的環境卻是永恆的。圓明園不在了,但,再大、再重要的圓明園,也只是滿清皇室社會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圓明園的形制、規模、檔次,必是與其節點地位相當的,其收藏的文物,也與其節點地位正相關。

這就是本文首先給出旁證的原因——圓明園,不可能比紫禁城有更多、更好的文物。滿清皇室苦心經營近300年,大內禁地,首善之區,戒備森嚴,固若金湯,正是藏寶納財的首選。所以,最多最好的文物,一定是放在紫禁城的,絕無第二個選擇。即便如此,1924年清點的文物總數也只有117萬件。據此,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說圓明園有150萬件文物,豈不是信口開河嗎?

為此,本文之重點,不是要具體數清圓明園有多少文物,而是要弄清:1,圓明園在清皇室文物收藏中之地位;2,圓明園是否適宜收藏高等級文物?3,圓明園收藏的最高等級文物有哪些?最大數量之上限,是多少?

滿清之珍奇異寶,無數,尤其是乾隆帝,號稱十全老人,恨不得把全天下之好東西一網打盡。那麼多寶藏,放在哪兒呢?

大內紫禁城是第一地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為重要的是,紫禁城在禮制中,是天上紫微星的落腳點,是皇朝的根基,是權力之中心。如此說來,天下重器、國之瑰寶必放在紫禁城,別無他選。其二,紫禁城之守衛,更為嚴謹;宮牆之高、護城河之寬、門禁之森嚴都是其他行宮別苑,無法比擬的。其三,有專門的設施和機關;銀庫皮毛瓷器琺瑯器等等,各有所藏;帝后特別喜好之物,還另闢專門之藏室及暗室。例如,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倉皇西行,但臨走之前,她將自己的寶物都藏在密室之中。等她回京檢點,一件也沒少,因為,密室之門,只有她和大太監李蓮英知道。別人即便是貼身宮女,也不清楚。

紫禁城之外,藏寶的地方,還有避暑山莊、瀋陽故宮、圓明園以及海淀諸園。其中,瀋陽故宮所藏之文物等級,應在避暑山莊和圓明園之上,因為,那畢竟是滿清發跡之地,也是其萬一失勢之後的大後方,必要留點家底,也要把上好的東西供奉給祖宗。一個例證是,乾隆十一年,乾隆帝把曾經藏在紫禁城交泰殿的39枚歷代國璽整理一番,其中,25枚留在交泰殿,其餘10枚送交瀋陽故宮,四枚留在自己身邊。歷代國璽,既是最高等級的寶貝,也是最高權力的象徵。這麼貴重的寶物,不是隨便哪兒可以存放的。而在瀋陽故宮珍藏其中十枚,足見瀋陽故宮在滿清皇室的地位。

圓明園和避暑山莊相比,又下一等。為什麼如此說呢?可以找到很多例證,不過,篇幅所限,只列舉主要的。其一,避暑山莊之規制,比圓明園高;避暑山莊有楠木殿,圓明園沒有;避暑山莊有純銅殿,圓明圓也沒有;其二,避暑山莊是為了安撫和親善蒙藏維回貴族的,既如此,在建築形制上,炫耀鋪張,乃是必然;其三,避暑山莊遠離京城,是一個獨立的夏宮,必須萬般齊備,缺一不可;圓明園和紫禁城,咫尺之間;圓明圓之功能不求其全面,而求其補缺,即:只要補充紫禁城之缺陷就行了。以收藏而言,紫禁城有了,圓明圓斷不會再立一個。

以此而言,圓明圓所藏,不管是數量,還是等級,必然在避暑山莊之下。

這是第一個問題。

好東西人人喜愛,不光是皇帝和后妃,老百姓也喜歡,只是沒錢沒實力,而已。所以,即便是貴為天下之主,無所不有,皇帝對自己之所愛,也不會隨手亂放,而是要找一處可靠所在。圓明園是一個存放寶物的安全所在嗎?不是。

清代之苑囿,都沒有長久之計,換言之,有點臨時建築的性質。類似於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大體上,一個皇帝一個,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根據地。新皇帝上任之後,舊園子多半就給太后安度晚年了。自己另闢一塊自留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建一個新天地。

例如,康熙的夏宮是暢春園,六部衙門無不俱備。其周邊,還有皇親國戚和各路大臣的別墅,以便隨時聽候召喚。可是,雍正即位,政治中心就轉移到圓明園了。暢春園,給了皇太后,也就是雍正的娘,乾隆的奶奶。有人說,乾隆不是一直在圓明園辦公嗎?不假。乾隆是一直在圓明園,但是,他也沒閒着,又以為母親祝壽之名,興建了清漪園。所以說,乾隆雖然沒有移駕別往,去清漪園上班,可其實,他早已是“人在圓明心在清漪”了。若不是如此,他也不必給自己下不在清漪園過夜的死規矩了。

也不要忘了靜明園和靜宜園,他們也都是皇家御苑,血統純正,身份高貴,可後來,為什麼漸漸地被人淡忘呢?因為,這就是園子的宿命。本來就沒做長久打算,所以,被廢棄是必然的,差別僅僅是時間長短。質量好的,多用一陣;質量差的,少用幾天,但都不能改變臨時的命運。既然是臨時性處所,能有多奢華呢?既然房子都是臨時性的,能指望其中存放帝后心愛之物嗎?

嘉慶帝之中心,就轉移了,從圓明園轉到了綺春園。所以,綺春園又來了一套大宮門二宮門之類的衙門和朝房;咸豐朝,國力日衰,沒力氣再搞一套了。於是,咸豐就在圓明園、避暑山莊、綺春園和清漪園之間來回倒騰。哪一處能用,就在那一處呆着;哪一處好,就在哪一處將就;他已經沒有精力和財力,再興土木了,他的精力都發泄在后妃身上了。更不幸的是,英國人把圓明園給燒了。使得道光、同治光緒和宣統,只好在清漪園、三海與紫禁城搖擺了。

《養吉齋叢錄》有一則筆記,顯示滿清王朝對於西山、海淀各處別苑之態度和處置方法:

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稱三山。乾嘉兩朝,翠華不時臨幸,或駐驆數日,或即還御園。其臨幸時,在何處傳膳辦事,召對臣工,先一日傳知,俗謂之挪動。道光初年,間有春秋遊豫。厥後四方多故,庫藏漸虛,力行節儉之政,於是,三山遂不復至。工作盡停,陳設全撤。咸豐五年,移駐御園,稍稍循乾嘉舊制。

這段文字,表明:

第一,海淀之別苑,都是臨時性建築,花費並不大,也不值得太珍惜。有能力、有閒暇,就去玩玩兒;沒能力,就棄之不顧了。可想而知,在臨時性行宮裡,能放多麼珍貴的文物嗎?那是不合邏輯的。棄之不管的原因,一是國力日衰,無暇旁顧;二是,靜明園、靜宜園,均為康熙所建,已逾百年;清漪園為乾隆所建,也近百年。木構建築,能用百年已經夠本了;丟了,也不足惜。

第二,比起房子來,裡面的陳設更有價值。“工作盡停,陳設全撤”——三山的房子,不管了,任其風吹雨打自生自滅,可是,裡面的陳設要撤下來,運回紫禁城。避暑山莊之寶物進京,也是如此。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圓明園真正有價值的,不是那些房子,而是房子裡面的陳設。

第三,“三山五園”並稱,萬壽山與清漪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都可以棄之不顧的話(以下,會論述暢春園之被廢棄),圓明園也不是不可能。因為,在《建圓明園究竟花了多少兩銀子》一文,已經證實清漪園之檔次,應該在圓明園之上。檔次高的,都可以任其荒廢;檔次低的,就不可以嗎?而在一個可能任其荒蕪的、非永久性離宮,適宜保存頂級文物嗎?

《養吉齋叢錄》也記述了暢春園之興廢:

暢春園在南海淀,在圓明園之南,故稱前園。本明武清侯李偉別墅,康熙間加以茸治,視舊址十存六、七,賜名暢春。計一歲之中幸熱河者半,駐暢春者又三分之二。正殿額曰九經三事。有淵鑒齋、澹寧居、衹三楹不施丹雘,聖祖見諸臣多在此。純約堂、露華樓。又韻松軒,為皇子讀書處;佩文齋,為藏書畫處。又無逸齋額,為聖祖御書。高宗有無逸齋詩,並書無逸齋,揭於齋內。他如蒼然亭、清遠亭等,未能悉詳。

清溪書屋,舊為聖祖燕寢之所。恭讀高宗清溪書屋詩云:「況此軒皇成鼎處,雲天仰望益愀然。」當時仙馭乘龍,蓋在此地。雍正間,改建恩佑寺,以奉御容。乾隆癸亥,移奉安佑官。戊子重茸書屋,告成功焉。

集鳳軒在大西門內。乾隆戊辰九月,高宗嘗集侍衛於宮門校射,發矢二十,中十九矢。親者皆驚狀。儒臣進詩稱頌,因俯用齊召南韻,作四律勒於壁間。

乾隆間,奉皇太后頤養是園。所居寢殿日凝春堂,額曰「壽萱春水」。每歲新韶,先奉慈輿至御園游賞,節事畢,然後還前園。及冬,則大駕先返禁城。長至節屆,方奉大安還宮。蓋高年喜園居,清適也。近六、七十年,此園為閒曠地矣。

暢春園也可閒置、荒蕪以至廢棄,那可是康熙帝聽政燕寢、皇太后頤養天年之地啊。聖祖康熙,千古一帝,這可不是我們說的,是雍正乾隆以及滿清諸帝公認的,如果暢春園也可荒廢,還有哪一個園子不可荒廢?

《養吉齋叢錄》還寫了南苑的興廢:南苑,即南海子,在都城南。元故址也。聖祖有南苑行圍、閱馬諸詩。王士禎居易錄:國制每歲五月,臨幸南海子,觀八旗走馬,上御晾鷹台。自六十里外,萬騎爭馳,齊至台下,以先至者為最,賞內府彩緞至數十匹,以下賞各有差。其最者,量留天廄,齊馬力也。據此,則國初南海子五月走馬之制可見。又,汪琬世祖輓詩註:每歲駕幸南海子必累月云云。康熙間,亦時時駐蹕於此,其後有暢春園,繼又拓圓明園,而南苑遂不恆至矣。

僅以康熙帝而言,先南苑,再靜明、靜宜二園,後暢春園,足見,滿清皇族雖然入了關,可是,其內心依然流淌着游牧的血液,信馬由韁,四處尋找水草肥美之地,且得新而棄舊。只有紫禁城和與紫禁城毗鄰的西苑,是其真正的根據地。雍正、乾隆及其後繼者,游牧的血性肯定有所退化,卻不會磨滅。這一點,以乾隆南巡、咸豐帝酷愛避暑山莊,而可證。

圓明圓除去“臨時性”之外,另一個不可不談的是其功能,對此,不妨借用雍正皇帝之御筆:

園之中或闢田廬,或營蔬圃,平原膴膴,嘉穎穰穰。偶一眺覽,則遐思區夏,普祝有秋。至若憑欄觀稼,臨陌占雲,望好雨之知時,冀良苗之應候。則農夫勤瘁,穡事艱難,其景象又恍然在苑囿間也。

若乃林光晴霽,池影澄清,淨練不波,遙峯入鏡,朝暉夕月,映碧涵虛,道妙自生,天懷頓朗。乘機務之少暇,研經史以陶情,拈韻揮毫,用資典學。凡茲起居之有節,悉由聖范之昭垂。隨地恪遵,罔敢越軼。其采椽栝柱素甓版扉,不斵不枅,不施丹雘,則法皇考之節儉也。

書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於墀,觀射於圃,燕閒齋肅,動作有恆,則法皇考之勤勞也。

春秋佳日,景物芳鮮,禽奏和聲,花凝湛露,偶召諸王大臣從容游賞,濟以舟楫,餉以果蔬,一體宣情,抒寫暢洽,仰觀俯察,游泳適宜,萬象畢呈,心神怡曠,此則法皇考之親賢禮下對時育物也。

與大內宮牆高大、建築莊嚴不同,圓明圓所追求的,恰恰是小橋流水、竹籬柴門、曲岸平湖和曠野平疇,房屋既不深廣,則其空間之私密性和安全性,是難以保障的。所以,圓明圓並不是清宮大規模收藏寶物之所,當然,作為皇家別苑,日常陳設還是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為第二個問題之結論。

最後,討論一下圓明園最高等級的文物以及數量。

據史料,紫禁城交泰殿藏有歷代國璽39枚;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文物;再,乾隆帝日常把玩之鼻煙壺560只,也在紫禁城敬勝齋,一屜一屜地收藏着。對無所不有的大清國帝王來說,鼻煙壺算不了什麼,且,應該是隨身隨手隨時隨地賞玩之物,可即便如此,乾隆帝也沒有把它們帶進圓明圓,而是鎖在深宮紫禁城。

是不是可以由此推知:最好的、最重要的,全在紫禁城;日常玩好之物,也大多在紫禁城。圓明園所藏,應該是除了日常陳設之外,應付臨時所用,而已。由此,基本可斷定,圓明園並沒有最高等級的重要文物。

事實也是如此,據《誰收藏了圓明園》一書:圓明園中流失文物中,有書畫、瓷器、琺瑯器、銅器、漆器、圖書、鐘錶等,這是國內第一本關於圓明園流失文物之專著,涉及英法美各大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以及私人收藏,可是,總合觀之,只有區區七百件文物。這與圓明園藏金納寶、處處是白銀,滿地是文物之“印象”,天壤之別。

哪些文物是重量級的呢?

書法:蘇東坡之寒食帖和鍾繇之《薦季直表》;兩者都是國寶級的,在我看來,也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之最。

繪畫:《臨李公麟人馬圖》,元代趙雍臨唐代李公麟的,雖是臨品,非原創,但也是名品。

琺瑯器:楓丹白露宮所藏琺瑯麒麟、琺瑯五供(雍和宮有相同的一套,只是保存的不如楓丹白露好);

銅器:楓丹白露宮所藏銅鎦金佛塔,是一件重量級文物,含金量高,價格不菲。還有一個青銅鼎,估計是後世所仿造,非商周原作。

瓷器: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201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2.53億港幣成交,是中國瓷器的最高價,也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之極品。

金器:金甌永固杯,做工極其繁複,反映了大內作之工匠技藝。

鐘錶:有三款鍾,一款是座鐘,做工極其精密優美和巧妙,另兩款是懷錶,但均為西洋之物,不是國產的,不知道該算中國文物,還是西洋文物。因為,代表的是西方技術,而非中國技術,正如歐洲人買了瓷器,但瓷器依然是中國文物、中國代表一樣,斷不會成了西方文化之代表。

石器:有大量石構件,比如現存北大紅樓之華表等,但我以為,石構件無論從藝術水準,還是歷史價值上,都難稱文物。

在我看來,真正稱得上國寶級的文物,就是蘇軾和鍾繇的書法作品。原因有二,其一,中國藝術,詩書畫為次第,詩第一,書第二,畫第三。詩作無形,不需要載體,口口相傳,也不會丟失。這使得易失性的書法、繪畫,以稀為貴,身價倍增了。其二,書法、繪畫是真正的藝術家、人文藝術家之創新之作,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其他文物,如瓷器、琺瑯器、金器、佛造像、玉石雕刻等,即便是天價,也是匠人之作,有時,是批量製作的,不唯一、可複製。

極端而言,一件文物或者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在於其不可複製性。如果可複製,其價值即接近於零。

3,追問和追尋

以上,給出了圓明園文物之大概。圓明園文物之數量和質量,真的是個謎題、真的搞不清楚嗎?雖然,我沒精力搞明白,但我卻不那麼認為。

根據個人有限的研究,我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有助於我們繼續追問、追尋圓明園文物的。

第一,英法撤軍之後,清宮曾經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檢點圓明園房屋之損毀和寶物之丟失。事後,必有一個報告和清單的。此清單,迄今未見公布。此清單,哪兒去了?無獨有偶,我在《清稗類鈔》中,見到一份光緒庚子之變後,大內損失寶物之清單。

光緒庚子拳匪作亂,八國聯軍入京,大內損失寶物凡數千件,中如碧玉彈二十粒,四庫藏書四萬七千五百零六本,金自鳴鐘二具,李廷珪墨一匣,穆宗日錄七十四本,德宗手書詩集一本,琬大屏四扇,玉馬一匹,粵寇 印樣一本,國朝列聖圖像四軸,墨晶珠一串,粵寇林鳳翔、洪宣嬌齒牙一匣,小影一幀。又有玉 為日並所得,後 交回。又四大金缸為美兵所得,後由胡燏棻侍郎派何青雲前往領回。尤可惜者,我國史籍三萬五千本,由汽船二艘咄獯罄麌{托爾埠,裝訂甚華麗,明《永樂大典》亦在其中,惟擺出時滿地狼藉,至不完全,後藏英之萬國藏書樓。

太廟書冊六十餘分,分各百餘塊,塊高五六寸,寬七八寸,厚半寸許,南書房翰林撰文後,恭楷書玉上, 成,傳以漆金。聯軍至京,美兵護守太廟,英兵欲取玉冊,美兵舉槍向之,乃止。美兵退,英兵恣所取。及交還太廟,檢其數,失二百餘塊。天壇之蒼璧,地壇之黃琮,日壇之赤璋,月壇之白琥,皆歷朝法物,並失之矣。

(黃字,需要補充)

圓明園遭劫之後,也該有類似明細。

第二,清宮造辦處史料。皇室所用器物,無論哪一類型,如木作、玉器、瓷器、琺瑯,乃至綢緞、皮件,都是由大內造辦處採買和製作的。之後,這件器物賞賜給誰,陳設在何處,都有記載,來路清楚,去向清晰。其中,放置在圓明園的,均特別指明。搜求這類資料,則大內造辦處經手的所有圓明園文物,是可以理清的。

第三,文物之總著錄。 《石渠寶笈》記載了收藏在圓明園的書畫作品(不是全部,是好的),可見,有些圓明園文物,雖然其陳設清冊被大火燒毀了,可是,如果其重要、珍貴,則不會只在一個檔案中出現,必會在總著錄、其他檔案之中出現。書畫之外,瓷器、琺瑯、金石之類,有沒有和石渠寶笈類似的著錄呢,如果有,當可借鑑。

此外,浩如煙海的清宮史料,均可參照。廣為搜求、梳理,圓明園文物之質、之量,必可水落石出,而不是現今“無數大量特別多”、“奇珍異寶非常好”這般含混不清、難以言說。

2014211日,1130

北京望京,家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模擬民主普選黨軍委主席(以姓氏筆畫為
2013: 習仲勛:紅日照亮了陝甘高原
2012: 毛澤東如何被斯大林誘入朝鮮戰爭(下)
2012: 中國人是太窩囊還是太善良?
2011: 外匯儲備誰的錢?能分?專家析幕後原因
2011: 中國為什麼沒有朋友?兼論中國的外交戰
2010: 老農夫: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  
2010: 毛澤東,劉少奇手拿憲法維權
2009: 熱愛民主自由的新一代中國公民就是能保
2009: 房峰輝政變之後的中共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