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池:儒家文化與和諧小鎮 |
送交者: 三月梅 2008月10月31日13:51:1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回 答: 由 於 |
恢復儒家傳統文化的努力早已有之,且褒貶不一。
安徽湯池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則將儒家思想帶入了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明確提出用儒家思想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這不僅與中央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不謀而合,也是對儒家思想注重實用傳統的一種呼應。 同時,湯池模式也為當下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儒家文化的復興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45歲的張大樹,一張黝黑而滄桑的臉,一身儒雅的唐裝,兩相映襯,給初次見面的人的感覺多少有些彆扭。 張大樹是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居民,現在位於該鎮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文化中心)工程部工作。 走在湯池鎮的街上,張大樹會對每一個路過的人深深地鞠躬,謙和地說聲“你好”,還會順手撿起眼前的垃圾放進路邊的垃圾桶。這時候,你會覺得他臉上的笑容和身上的唐裝非常協調。 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張大樹會堅持給70多歲的父母洗腳,看到鄰里鬧糾紛,張大樹會儘量過去調解,傳播自己學到的傳統倫理道德。 張大樹是受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影響的眾多該鎮居民之一,而以孝道為重點的傳統倫理道德則是該教育的核心內容。這些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居民又在影響着身邊更多的人。 “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到來,使得湯池鎮的和諧程度大大地提高了。” 儒家文化的積極推廣者、湯池鎮干療所薛曉友所長說,“現在湯池的民風淳樸了,講孝道、講文明禮貌的多了,吵嘴打架、小偷小摸的少了,社會治安也比以前好多了。” 湯池鎮位於安徽中部大別山區邊緣,風景秀麗,公元前164年漢朝時因溫泉而得名。 如今,這一擁有4.8萬人口的古鎮成為海內外眾多儒家文化學習者心中的聖地,甚至是其他地方政府效仿的藍本。 “在湯池,如果你對別人禮貌地鞠躬,不會有人認為你是韓國人或是日本人。”一位潘姓居民自豪地說。 而兩年多以前文化中心的到來,對湯池來說多少有些意外和突然:小鎮上的這一民辦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的產生居然與聯合國和平大會密不可分,關鍵推動者則是文化中心的創始人、主任,出生於湯池的淨空法師。 契合“和諧社會” 81歲高齡的淨空法師一直在全世界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和平的實現。他身兼澳大利亞淨宗學院、澳大利亞格力菲斯大學、昆斯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印尼夏利西亞都拉回教大學等高校的院長、教授、榮譽博士,並以一生不建寺廟卻潛心辦教育而聞名。 淨空法師曾先後10次被邀請參加聯合國世界和平會議。 10次會議,歷經30多年,淨空法師發現,該會議始終“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少有能落實到實際行動的。 此間,淨空法師共作了8次主題發言,每次都提出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教育可以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世界和平。 這一論題受到了各國專家、使者的讚許,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一理想很難實現。 淨空法師於是明白,如果不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建立中華傳統文化示範基地,並成功促成當地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不會有人相信的。 此前,淨空法師曾經試圖在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地建立示範鎮,但始終未能如願,直到幾年前回到故鄉廬江湯池。 “我們縣受到清末桐城派文化影響,民風樸實,尤其是湯池鎮。這一傳統文化基礎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主管文化中心工作的巢湖市(廬江縣屬於巢湖市)湯池鎮溫泉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莫申偉說,“再加上縣領導高度重視,湯池鎮最終成為了用傳統文化建設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的試點鎮。” “更大的背景則是恰逢黨中央先後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和八榮八恥。”文化中心副主任倪敏達認為,“這些執政理念是沒有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的政府所難以提出的。而在我們看來,八榮八恥更是與傳統倫理道德高度契合。於是這一示範鎮落戶中國就顯得水到渠成。” 2004年底,文化中心在湯池鎮奠基,馬來西亞華僑賴居士捐助了約8000萬人民幣,建成了現代化的教學場館。來自海內外的志願者進駐中心,以教授《弟子規》等儒家經典入手,試圖使湯池鎮逐漸達到和諧社會的理想境界。 此前,國學、儒學的研究在國內外風起雲湧,讀經運動也風行一時。但系統地將儒家經典用來改變現世,文化中心顯然是第一個。 “儒學具有崇實黜虛的優良傳統。孔子特別強調‘躬行’,強調學以致用,《論語》第一句就是‘學時而習之’。他要求自己的學生不但要讀書,而且要置身於實踐之中,把所學的東西與改革現實緊密聯繫起來。”山東大學教授、《孔子研究》主編蔡德貴認為,“從國內方面來說,儒學在目前情況下的實用,就是要配合和諧社會的建設。”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肯定中國文化的傳統是“言道德,唯重實用,不究虛理。” 文化中心的努力顯然與這一傳統有更多的契合。 此間,淨空法師曾提出一個“三年目標”:三年之後,達到湯池鎮沒有一起刑事案件,家家戶戶都能實踐《弟子規》,都能講《弟子規》。 《弟子規》是僅次於《三字經》的儒家經典啟蒙讀物。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結合家庭教育與生活編纂,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的。 給父母洗腳 張大樹與文化中心的最早接觸是通過文化中心免費發放的《弟子規》教學光盤。這時的他還在江蘇崑山的一家台資企業上班。 “對我震動很大,第一次感到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和照顧太少了,心裡非常不安。”張大樹說,“之前從來沒有人教育過我要遵守五倫關係,要孝敬父母。” “社會風氣敗壞、物慾橫流、見利忘義、離婚率節節攀升、青少年犯罪手段令人觸目驚心。種種社會悖逆亂象的產生,究其根本原因,在於近百年來,人類普遍疏忽了倫理道德教育。”文化中心的訓導長蔡禮旭說。 來自台灣的蔡禮旭是眾多鎮民景仰的對象,也是文化中心的靈魂人物之一。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關係在文化中心的教學中被賦予極高的地位。 張大樹最終辭掉工作,回到故鄉,侍奉70多歲的父母,同時進入文化中心學習《弟子規》。而他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洗腳。 “我都快50歲的人了,給父母親洗腳實在有些丟不下面子。”張大樹笑着說,“真要做,連父母都不好意思。父親說,你就對文化中心的老師說你幫我洗過了。” 張大樹說,那不行,聖賢教育我們不能說謊。再說,我學習聖賢文化也需要你的配合,父親只好勉強同意。 “當父親把腳放到盆里的時候,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腳上滿是風口子、老繭子,像樹皮一樣很難清理,簡直不能看。”張大樹說。 40多歲的兒子給自己洗腳,受寵若驚的父親還是感到有些不自在。 “時間長了父親自然而然就放鬆了。每天晚上我們一邊洗腳一邊聊天,再給腳底做些按摩,現在一天不洗父親就會感到難受。我母親的腳骨質增生,每天一邊洗腳一邊按摩,她也舒服多了。” 受到倫理道德教育的並非張大樹一人。 “文化中心在中小學甚至農戶家裡舉辦各種《弟子規》培訓班,用傳統道德教育淨化湯池。”薛所長說,“再加上敬老尊賢茶話會,年終孝親祭祖,結合相關節日表彰好媳婦、好婆婆、模範青年、好兒童、孝子孝女等各種道德文化活動,傳統道德逐漸滲透到了鎮民們心中。” 綠色課堂被當地鎮民津津樂道:該鎮馬槽河畔的樹林裡,一到開課的晚上,就會有三四百甚至七百多村民聚集在這裡,與文化中心的老師們一起學習儒家典籍。 文化中心還走村入戶,每周兩次分赴全鎮的13個行政村,利用農閒時間與農民接觸,教授《弟子規》和傳統禮儀。 而湯池鎮的老政府辦公樓也被文化中心用來開辦鎮民學校、快樂老人俱樂部等等,為兒童、家長開辦編織、音樂、書法、篆刻等才藝班以及《弟子規》學習班。 “現在一到過年,四面八方的鄉親就會自動地湧向文化中心,學習《弟子規》。”薛所長說。 《弟子規》的普及之外,文化中心老師的身體力行,則被認為是改變像張大樹這樣普通鎮民的關鍵因素。 “比如教育老百姓注意環境衛生,文化中心的老師就會穿着‘和諧馬甲’上街撿垃圾。”薛曉友所長說,“起初老百姓不理解,都說,就憑你們幾個老師撿,能有什麼效果?看你們能堅持幾天。而現在你再看湯池乾淨整潔的街道,已經很難找到垃圾。” 薛曉友說着拿出了一個印着“和諧社會,禮儀之邦”的“和諧馬甲”。 從撿垃圾開始 張大樹也曾經穿着這樣的馬甲和文化中心的老師、義工們一起上街撿垃圾。那時候的湯池街道上垃圾隨處可見,路邊的店鋪、停下來的車輛都習慣了把垃圾往街道上丟。 張大樹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上街撿垃圾是2006年12月25日下午。那天文化中心的皮曉琨老師帶着他去看望該鎮居民,路上看到垃圾就撿起來丟進垃圾桶。張大樹實在不好意思站在一旁看着,也就動手撿了。 “剛開始撿垃圾感覺好醜,那腰啊,真是彎不下來。”張大樹回憶,“我在湯池開過布莊,生意不錯,也是小有名氣的。” 和老師們一樣,張大樹的行為剛開始並未得到居民的理解。有人打趣說:張老闆,你學好啦!有人說,張老闆你在撿黃金啊! “我說我撿的不是黃金,是湯池人的道德。如果每個人都不丟垃圾,都來撿垃圾,就不需要這麼多老師來為我們服務了。” 有人說:“來,我這裡有垃圾,你過來撿一下。” “我比你歲數還大,你家門口的垃圾喊我來撿。同樣是湯池人,我都為你丟臉!” 張大樹憋了很久沒忍住,站在街上就罵開了。 “張老師(文化中心稱所有的學員為老師)!我們不是糾察隊,可不能罵人啊!”皮曉琨開導他。 有一戶人家經常在門口丟垃圾,張大樹就經常去他家門口撿。 “第一趟去,他看我來了就拿話諷刺我,我忍着。第二趟去,他就不好意思說了,默默地望着我。到後來,不等我去,他自己主動就把垃圾清理乾淨了。” 就這樣,張大樹一直堅持在自己負責的軍二路上義務撿垃圾。 “剛開始垃圾實在太多,每天都能拉好幾車。許多塑料袋和一次性紙杯被泥巴壓在底下,清理很久才會慢慢露出來。”張大樹說,“撿了一個禮拜,根本看不出來前後有什麼區別。” 軍二路是很多中巴車的停靠點。以前中巴車一停車,就會把車上的垃圾直接掃到地上。 張大樹就一次一次地清理中巴車掃到路面上的垃圾。次數多了,如今當地的中巴車會把車上的垃圾掃進垃圾袋,再丟進垃圾桶里。 20多天后,軍二路上的垃圾才漸漸少了。 一個月後,變化出現了:張大樹再到軍二路上轉來轉去居然撿不到什麼垃圾,只好早早地回去了。 “變化不只是在環境衛生上。鎮上居民的整體素質也提高了。” 湯池鎮溫泉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莫申偉說,“家庭內部、鄰里之間的關係也大為改善,以至於各個村原有的民事調解員現在沒事情幹了。” 眾多的事例被用來說明教育中心對該鎮居民產生的影響: “湯池鎮有個溫泉泉眼,冬天出水很慢,但去打水的老百姓很多,一直非常混亂。而現在即使無人值守,打水的隊伍也能自覺排隊排出幾十米,卻沒有一個人插隊。現在鎮上不論是買東西還是車輛運輸,排隊都已經成為了自覺的習慣。” 來自當地法院的數據似乎更能說明問題:與前一年相比,該鎮2006年離婚率下降了48.5%。與此同時,派出所的數據表明,2006年該鎮的刑事案件發案率也比去年下降了47%。 “家庭、社會的問題,在中國,道德二字就可以解決了。恢復倫常之道,家庭內部就可以和睦,而家庭內部的處世態度則會自然擴散到社會上,於是社會就和諧了。”蔡禮旭說。 湯池模式“走出去” 建設和諧湯池並非倪敏達和他的同事們唯一的任務,輸出和諧則是他們更大的理想。 湯池成功的同時,文化中心舉辦各種老師培訓班和企業界、文化界甚至公安系統培訓班,並派出老師奔赴全國各地講學,意圖在更多的地方用傳統文化創造和諧。 2007年7月17日,來自海南省監獄和勞教系統的40多名幹警來到文化中心,參加為期7天的“構建和諧社會湯池示範鎮——幸福人生講座”。 約2000人報名參加了這次講座,最終有700人得以參加。此前“幸福人生”講座已經舉辦了十多期,旨在面向海內外華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海口監獄成為成功案例。他們已經將傳統文化教育成功引入對服刑人員的改造中,幫助服刑人員建立正確的道德觀,更好地驅除暴戾,恢復和諧。 “2006年上半年,海南省司法廳和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合作,進行傳統文化進監獄的試點。在海口監獄取得成果後,2007年4月開始在各監獄鋪開。”海口監獄副監獄長黃慈洲告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現在我們已經由試點轉入了示範,我這次帶來培訓的是我們監獄的業務骨幹,包括監區長和醫生。” 為推廣傳統文化,海南省監獄管理局專門編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選讀》一書作為服刑人員的教材,內容包括《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篇目。 “傳統美德那‘潤物細無聲’的潤澤心田的教化力度很快顯現出來:昔日的頑劣無禮之徒,今日也把敬語、謙辭掛在嘴邊,學會了鞠躬、致謝……動輒揮拳頭、吹鬍子、瞪眼睛的‘鬧漢’也學會了‘言語忍,憤自泯’……服刑人員中,暴戾之氣少了,祥和之氣濃了,看書學習的多了,無所事事的少了。”海南省司法廳副廳長、省監獄管理局局長張發在為該書所作的序中說道。 對和諧感興趣的不只是監獄,山東省慶雲縣政府顯然有更強烈的願望。 7月23日,慶雲縣的客人再次出現在文化中心。此前,他們已經至少來過了12次。他們希望能和文化中心合作,將慶雲縣建設成和諧社會示範縣,並籌建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旨的慶雲書院。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號召,在山東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山東省教育廳正式審批、慶雲縣委縣政府竭誠幫助,成立了以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民辦學校——‘慶雲書院’。 “正式開學時,將由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派講師團授課,講師團的教師由海內外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教師組成,他們將全權負責所有課程。” 2007年7月初,慶雲書院的一份招聘材料上寫道。 對海外華人的培訓也在籌劃當中:8月初,文化中心將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機構簽訂協議,由教育中心派出師資隊伍,在馬來西亞全國所有的華文學校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此前的2006年10月9日,聯合國紀念衛賽節活動的第三天,淨空法師帶領蔡禮旭等老師,應邀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示了湯池鎮建設和諧社會的成果,就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及其運用等問題進行了兩天的交流、匯報演講與實踐主題展覽。國際代表團來湯池考察事宜也在磋商之中。 “192個國家的代表聆聽了湯池的經驗和成就,感到非常震驚。”蔡禮旭說。他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儒家文化不僅可以改變湯池,同樣可以改變更多的地方,甚至帶來世界的和平。 對話 蔡禮旭:學儒,而不是儒學 採訪對象: 蔡禮旭,生於台灣,現任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訓導長、中國地質大學外聘高級講師、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高級講師。 畢業於師範教育和信息專業,曾任小學教師,課餘從事兒童經典教學。在教學中,有感於聖賢教育為人生首要教育,遂辭去公職,赴澳大利亞在淨空法師主持的傳統文化學習班進修。其間,認識了台灣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傳統文化推廣者楊淑芬,之後又受教於台灣著名國學大師徐醒民,專精研修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2003年隨楊淑芬老師在大陸推廣傳統文化,被派至海南,其演講影響越來越大。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先後在國內許多省市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地成功舉辦過300餘場傳統文化講演,獲得國學名家的高度讚賞和推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着手將他的演講稿翻譯成6種文字向全世界推薦。 記者:您最初在台灣從事教育的時候,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原因何在? 蔡禮旭:道德問題。孩子們的德行狀況越來越差。其原因就在於缺乏德行教育,不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缺乏,以致孩子們沒辦法學到這些。 其實孩子們的本性都是好的。你透過嬰兒房的玻璃窗看過去,看着嬰兒們天真的眼神,你不會覺得某個嬰兒長大了會成為罪犯,而是會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記者:於是您決心致力於德行教育? 蔡禮旭:知識分子應該對民族和時代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在下滑甚至墮落,你沒看到還好,你如果看到了就不能無動於衷。社會是一個整體,風氣不好是不會有人有幸福感的。 記者:您是否從小接受儒家經典教育? 蔡禮旭:我小時候書讀得不多,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影響很大。後來就受到老師的教導。 記者:您指的是淨空法師和楊淑芬老師嗎? 蔡禮旭:淨空法師對儒、釋、道三家達到了融通。而楊淑芬老師則是在台灣推廣經典的鼻祖,至少有七八年了。她對民族文化的弘揚竭盡全力,不疲不厭。那種承擔的氣概讓男士自嘆弗如。 記者:還記得在海南的第一次演講嗎? 蔡禮旭:那次是針對小學老師的。我們有一些交流,和很多老師產生了共鳴,他們都很有愛心。現在的同仁中有好幾位就是在那一次認識的。 記者:那時候很苦嗎? 蔡禮旭:不覺得苦。苦樂在心中而不是環境。我騎着腳踏車送書,會了解路況,知道學生在哪裡。一想到有200本書學生會讀到,苦就不存在了。 記者:您現在也在台灣講學嗎?兩岸感覺有什麼不同嗎? 蔡禮旭:在台灣我只是個小學老師。去年10月份,我才開始在桃園縣孔廟大成殿前,每月講兩天的課,推廣傳統文化。不論是大陸還是台灣,家長們最關切的都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這沒什麼不同。 記者:您覺得您是一名現代儒士嗎? 蔡禮旭:談不上。我們是學儒,不是儒學,儒家文化我們是拿來身體力行的,而不是做研究。 記者:有人批評儒家教育會使人軟弱、謹小慎微,您覺得呢? 蔡禮旭:不可能。勇不是匹夫之勇,是承擔。為國家為民族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怎麼會是軟弱呢?(儒家思想)只是不和人起衝突。 記者:有人覺得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簡直就是現代的桃花源。 蔡禮旭:我不覺得這裡是桃花源。其實誰都可以做得到,沒什麼困難。 記者:您覺得現在推廣傳統文化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嗎? 蔡禮旭: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德治國。中央對和諧的注重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智慧的。國家領導人提出理念後,我們也就能夠盡點心力了。 http://zhouzhouzhiguan.blog.sohu.com/98464100.html 蔡禮旭老師簡介 蔡禮旭老師出生於台灣,曾任小學教師,課餘從事兒童經典教學。在教學相長中,有感於聖賢教育為人生首要教育,遂辭去公職,遠赴澳洲淨宗學院研習傳統文化,並師承儒學耆老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 2003年10月,於海南島和楊淑芬老師一同創辦「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講教師。此後,在大陸各地為教師、家長、學生、企業人士和社會團體(包括大專院校、監獄等等)講演。去年年底(2004年),在香港開辦10天的「幸福人生講座」,以德行教育為主要科目,更是獲得熱烈肯定。 摘自《百度百科》 蔡禮旭老師演講目錄: 1.《朱子治家格言》/海口/6集 2.中國文化/上海/2004.10.02/25集 3.中國文化/杭州/2004.10.09/30集 4.中國文化/汕頭/2004.11.25/18集 5.弟子規與淨宗修學/杭州/2004.10.13/3集 6.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香港/04.10.20/8 7.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香港/04.11.20/40 8.弟子規與往生西方的關係/香港/04.11.25/2集 9.落實弟子規/新加坡/04.12/11集 10.蔡老師講故事/編輯/04.12/3集 11.細講弟子規/台灣/2005.2.15/40集 12.認識弟子規/台灣/2005.2.26/3集 13.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澳州/2005.3.6/40集 14.幸?人生講座/墨爾本/2005.3.15/4集 15.中國傳統文化到悉尼/雪梨/2005.3.18/14集 16.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地質大學/2005.4/12集 17.[行]普賢行/上海菩提行文化/2005.4.25/8集 18.弟子規與淨宗修學/台灣/2005.5.8/8集 19.落實普賢十願/台灣/2005.5.7/4集 20.君仁臣忠/廬江/2005.6/5集 21.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北京/2005.6.14/10集 22.中國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大慶/05.7/14集 23.精彩人生從《弟子規》開始/巴黎/2005.6/16 24.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台灣/2005.7/20集 25.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台灣/2005.7/29 集 26.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台灣/2005.8/29集 27.幸福人生講座(第四梯次)/台灣/2005.8/25集 28.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北大/2005.9.23/5集 29.古晉弟子規/馬來西亞/2005.10.16/8集 30.吉隆坡幸福人生講座/馬來西亞/05.10.21/8集 31.開啟仁愛幸福的大門/清華/2005.11.23/3集 32.傳統文化與完善自我/郵電/2005.12.8/3集 33.君親師/廬江/2005.12.29/1集 34.傳統文化領航人生/清華/2005.12.09/3集 35.幸福在一念之間/廬江/2006.02.01/1集 36.倫理道德與社會安全/科技中心/06.03.19/1集 37.修身與醫道/中醫大學/06.03.21/3集 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視頻網上直播http://www.fodizi.com/fofa/list/303.htm 蔡老師講課菁華錄(節錄) ◎ 做到後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就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 ◎ 白居易參訪鳥窠禪師,請教說:「什麼是佛法?」鳥窠禪師答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白居易言:「三歲小孩都知道。」鳥窠禪師笑答:「八十老翁做不得。」透過這個對話,我們可以體會其中的深意:學問重在力行。中國聖賢的經典是拿來自己照做的,這才是真功夫,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 ◎ 愛的反面是冷漠。自己要先關懷別人,尊重別人,主動付出後人生會有大的變化。 ◎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一個孩子從小對長輩不恭敬,長大會恭敬嗎?人生的經歷告訴我:有禮貌是人生的莫大助力。 ◎ 從真誠心裡表露出的言行是不朽的。 ◎ 「為他人着想」是世間第一等學問。 ◎ 范仲淹家訓:「聖哲人的後代,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對不起祖宗。」同樣,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承傳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莫要等到50年後,美國的學者到我們的大學裡,為我們講授「什麼是中國文化」。 ◎ 沒有比不念親恩、祖宗恩、師恩,更折損福報的了。祖先的教誨念念都在提攜子孫後代。 ◎什麼樣的人才是中國人?是血統重要,還是思想觀念重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腦子裡裝的究竟是什麼?……也許五十年後,會有一場國際訴訟: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祖先。中國人不答應。然而,審判官手頭的證據確鑿:韓國人突出的表現是孝養父母、禮敬他人。而中國年輕人崇尚的是把頭髮染成多種顏色,喜歡麥當勞、肯德基。 ◎中國文化可以救家庭、社會和全人類。當我們面對家庭、工作、社會等問題束手無策時,用我們的摯誠和信心,在中國文化中尋求解決方法,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必能走向幸福美滿的人生。 ◎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明師的教導,我只有一個心念:如何落實在起心動念處,落實在日常生活里?從來沒想過:這一條我做不到。 ◎文言文是祖先的恩澤。學習文言文的障礙不在外界,而在自心。 ◎我摸索了十多年的人生經驗,不過是經典中的一、二句話。 ◎接觸《弟子規》後,越學越感受到它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以至於在為兄友介紹時,不禁痛哭失聲:為什麼小時候沒有人教我這些做人的道理?我絕不願意下一代再走我的彎路。沒有人會自甘墮落,只是沒有機緣接受聖賢的教誨。 ◎對於中國文化,要深入學習,抓住根本,學聖賢人的存心。還需根據現實中的人、事、物環境,靈活運用,不能學呆。如果不用謙恭的態度向聖人學習,就隨意妄加批評,那無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現今這個知識爆炸的環境中,對於學什麼,要做出正確的抉擇。書讀得多,並不代表有智慧。「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何以中國文化在近百年來出現衰象?萬法因緣生。衰象的因是讀書人言行不一致,自己所作所為與聖賢教誨相背,緣是有人帶頭摧毀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光芒就是祖宗的庇蔭,要想復興中國文化,其因緣亦自可見矣。 ◎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在父子、夫婦、長幼、君臣、朋友五倫關係中,夫婦關係是核心,夫婦倫正,五倫都正。 ◎ 正常的五倫關係是靠仁義、道義、恩義、情義維繫的。而現代人與人之間多以利害關係相交往。而當「利」轉變成「害」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 選擇未來好伴侶的標準是什麼?是「孝」!沒有孝心的人,就是沒有情義的人。「夫孝,德之本也。」 ◎ 判斷未來好伴侶的標準是什麼?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 ◎ 夫妻白頭偕老的箴言:「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將「他能為我做什麼?」的心念,轉變成「我能為他做什麼?」地獄和天堂的區別只在一念之間。 ◎ 言教者訟,身教者從,最有效果的教育是身教。故,教兒、教女先教己。 ◎ 教孝從哪裡下手?從日常生活點滴開始。 ◎ 「愛」是處處用心感受別人的需要。 ◎ 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養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 ◎十之八、九的犯罪青年來自於不和諧、不健全的家庭。 ◎根深不怕颱風吹。對應社會污染的大風,要給孩子紮好傳統文化的深根。 ◎覺者畏因,迷者畏果。面對人生很多問題,需要不斷找原因,人生才能越活越明白。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今日世風日下、人心墮落至此,我們還等待什麼? ◎社會風氣的改善,絕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不要去求人生有一盤好棋。在禍福相依的人生中,哪有好棋和壞棋?只要有真智慧,任何棋都能下得很好。 ◎稱讚別人也是學問,夸要夸對地方:稱讚要順着性德,不能順着才華,否則容易增長對方的傲慢心。中國人對好人才的稱謂是「德才兼備」。「德行」在前,「才能、知識」在後,順序不能顛倒。 ◎對自己的毛病習氣要趕盡殺絕,對待別人要厚道三分。 ◎ 寧為感動掉眼淚,不為傷心而落淚。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 人算不如天算,要依真理做事。 ◎ 《弟子規》是照妖鏡,也是顯聖鏡。能做好《弟子規》的人值得跟隨和交往。 ◎ 能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否則人生會失控。 ◎ 現代人的通病是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出現一系列如速醫、速食、速婚、速耕等只顧「症狀解」,不求「病因解」,亦不看長遠利益及後果的行為。在忙、盲、茫中迷失人生的方向。 ◎ 現代我們的物質生活是不是真的提升了呢?冷靜想一想,我們人類最大的、賴以生存的物質是什麼?是地球!現在地球環境的退墮是有史以來最快速的時期:空氣、水源、土壤的污染惡化日益加劇……每年地球上物種消失的速度是百年前的上萬倍。如此發展下去,幾十億年成就的地球將在幾百年的破壞中被摧毀。 ◎真正的環保,是時時替別人着想,替環境着想,替子孫後代着想。 ◎ 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天災就少了;人與人和睦相處,人禍就少了。 ◎ 從網絡帶給孩子巨大的負面影響(殺、盜、淫、妄)來看,我們要對科技手段的利弊有清醒的判斷力,不要未謀其利,先受其害。 ◎人生要在輕、重、緩、急中懂得取捨,這是人生的智慧。 |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