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孝敬父母的故事
前面介绍过,我的姥娘在妈妈17岁时就离开了她,姥爷是妈妈的25岁离世;我的奶奶在妈与爸结婚前已去世,爷爷的离世是爸妈婚后第五年。这四位我生命中最近最亲的人我一个都没见过(从未享受过姥娘姥爷爷爷奶奶的爱。人生四大缺憾),只有我哥哥见过爷爷与姥爷,而且非常短暂。因此关于妈妈孝敬父母的故事我所知甚少。
不过,我听妈妈说过和见妈妈做过的两件事足以说明妈妈非常的孝顺。
1、发了霉的馍馍
故事发生在妈未婚前——1960年,一个大批大批人饿死的年份。
妈那会儿已经参加工作(1958年开始。18岁)。那一年,妈在祁县乔家大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在学习接近结束时,妈妈每天领到的馍馍就不吃了——攒下来,带回家给姥爷吃。
学习结束。妈妈将一大堆馍馍(具体量是多少,妈妈给我讲过,但我记不清了。反正是不少)卷入铺盖中往家带。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妈步行回家。路上,妈妈饿了时也没舍得吃一口馍馍。结果回到家中打开铺盖一看,馍馍已经发霉了。姥爷处理了处理就吃掉了。
这件事,多年前妈妈告我时,我就十分感动,并对妈妈充满了敬意。
2、姥爷的银元
我家有个相框,里面有三个人的照片:姥爷、爷爷、爷爷的爸爸(我们叫姥姥)。爸妈的另三位亲人:姥娘、奶奶、爷爷的妈妈都没照片留给我们。从我记事起,爸妈就把这几位亲人的照片、牌位供奉在一个干净、僻静的地方,初一、十五、逢年过节上香、供奉、礼拜。
那是爸妈学佛前。
90年妈学佛后,对亲人的孝心内容就丰富起来了:逢年过节的上香礼拜改成了天天。每天早晚上香、礼拜,每天早上和中午的饭前供佛,必定同时有亲人牌位前的一份。
更重要的是,妈妈知道了姥爷姥娘爷爷奶奶尚在轮回当中,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学佛修行和回向功德可以继续为亲人尽孝心。
姥爷身前给了妈妈100块银元。妈妈一直舍不得用,一直珍藏着。学佛后,妈妈对这些银元的使用有了新的想法。
那是十六七年前了。
有一天,妈妈告诉了爸爸她的新想法:“这些银元是我爸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我不花它们。供养到寺庙给我爸做功德吧。”
爸也学佛。想了想,表示支持。
但爸提了一点:
“给咱娃子们留几个吧。”
“不行,这是我爸的。我谁都不给。”妈妈一秒钟都没思考,这个回答就出来了。呵呵。
那天我和哥哥都在家。
哥哥说:“妈,这么稀罕的东西,我们都没见过,就给我们每人一两个呗。也算是我姥爷给我们的礼物呢。”
妈:“不行,不给你们。谁都不能花这个钱。”
我:“就每人一两个。大部分还是姥爷的嘛。”
妈:“不行。”
就是这样的对话,我们争取留几个做纪念,妈坚决不同意,反来复去。我们一直做妈妈的“思想工作”,妈妈就是不同意。非常坚定。
爸看到说服不了妈妈,改变了“策略”:
“要不,我花钱买你10个,娃子们每人2个。这10个银元的钱还是给你爸布施。”
“这个也不行。”
瞧妈妈多么坚决。呵呵。
爸爸继续努力:“银元的市场价是50块钱一个,我60块钱买你一个。买10个。行了吧?”
“不行。我早就发了愿了,我爸的钱,我一个都不花。我要花在爸妈身上。”
哈!平日对爸很是顺从的妈妈今天一改往日随顺他人形象,无论我们怎样劝说怎样做工作,妈是主意已定,“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当时对妈妈挺不理解的。妈妈太犟了,太固执了!每个娃子两个不多嘛,而且不是“给”,是“买”,买了的钱算作银元的“替身”一并布施寺庙,姥爷的银元等于一个都没少。这妈都不同意。
这事当天以我们的“失败”告终。
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来着,妈妈不知怎么“想通”了,接过了爸的600元钱,给了我们兄妹每人两个银元。
捧着这“来之不易”(呵呵)的两枚“袁大头”,心里特高兴,也特亲切。因为这是我从未见过面的亲爱的姥爷摸过的,我摸摸银元,好像就摸到了姥爷的手。
当年夏天,我和妈妈去代县峨口白云寺参加拜忏,妈妈把银元和600块钱交给了德静师父,并且写下了姥爷姥娘的名字:以此功德,回向我爸×××,我母×××早日解脱轮回之苦,往生极乐世界!
这就是姥爷的银元的故事。
这些年想起这件事情时,当时对妈妈的不理解转为了对她的深深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批评:是我幼稚,是我不懂事,体会不到妈妈对姥爷的那份殷殷孝心。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皆悉消灭。”——妈之所以一块银元都不愿给她的孩子们,哪怕用钱交换也不愿意,就是不愿意将姥爷姥娘辛苦积攒一辈子的钱“打了折扣”——打了折扣,就少了给姥娘姥爷做的功德;少了功德,那份帮助亲人解脱的力量就会减弱啊!我的妈妈,是多么爱她的双亲啊!!
补充一日记摘录:
1988年1月7日
小时候,您就很懂事。虽然姥爷姥娘就您一个孩子,您享受着他们对您的爱怜,可您并不娇惯任性。每次有了好吃的,总舍不得自己独吃,总让姥爷姥娘先吃,或是给他们留下;有了零花钱,从不乱花,总是交给父母……
这是我在妈妈48岁生日那天写的一篇日记中的一段话。这里记录的妈妈小时候,是我上学那会儿妈妈讲给我听的。
补充这段日记的目的,是想说:我的妈妈,在她小时候便十分的懂事,十分的孝敬父母。
我爱我的妈妈。
3、妈对爷爷的孝心
关于这个,我所知的就更少了。听爸爸说,他们结婚后,妈一直在东社供销社工作,吃、住都在那里,而爷爷住在西社村。条件的限制,加之爷爷身体尚好,因此,妈对爷爷没有朝夕侍奉过。但,妈妈总是尽心竭力的做着她该做的一切。
爸那天给我讲了一件事。
1963年,爷爷病重。似乎要不久于人世了。
妈急急忙忙准备着爷爷的后事。
有一天,妈对爸说:“咱爸的衣服做好了,咱妈的衣服也全部做好了。”
我问爸:“奶奶已经去世,还做什么衣服呢?”
“你爷爷去世后要与你奶奶合葬。就需要重新给你奶奶做新衣服。”
哦。
“咱爸的衣服都做好了”——这句话听着轻松,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因为,那时候的衣服哪有买的呀!全是做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大大小小,都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那时,妈在供销社上班,从早忙到晚,从未有一天的休息日。爸、妈、姥爷、爷爷四个人的衣服都是妈妈利用晚上的时间缝制的。试想一下,两个老人的入棺衣服加起来最少得有十件,那得妈妈拖着劳累一天的身子,坐在煤油灯下,牺牲多少睡眠,熬多少夜才能做出来啊!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半夜醒来,还看到妈妈在煤油灯下做针线。
“妈妈,睡吧!”
“嗯。我娃快睡。妈妈一会儿就睡。”
再醒来,妈妈依然在煤油灯下……
这幅情景,宛如昨日,历历在目,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