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跟帖
test
送交者: Box 2009月03月13日18:40:11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顶礼净空老法师!Box 于 2009-02-15 08:32:37
一句弥陀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全看功夫浅深、信念真妄、愿力大小。

我们念佛就是念佛,少听外道“方便”、“究竟”之谬说。一句弥陀,统摄三藏十
二部,究竟、方便尽在其中。如果我们自己有善根、有因缘,心地纯净,相信祖师、
相信诸佛菩萨真实如语,不为旁门左道邪师妄言所惑,不起分别妄心,老老实实一
句弥陀念到底,必然能够感应道交,有所成就。

念佛法门是万修万去的至简至易法门,普被三根。修此法门障道者通常有二点:一
是个人习气,一是妄念邪见,凡此二端,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也可以
说是一切法门、一切圣道的共同障碍。而去一分习气、破一分妄念就多一分清静、
多一分定力,念佛日久,种子熏熟,功夫自然而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初修念
佛法门,以持六字洪名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宜,待到功夫纯熟,亦可转持“阿弥陀佛”
四字。

我本人不是净空老和尚的弟子,但当今修行念佛法门,跟随净空老和尚的教法的确
是非常殊胜的选择。净土一门从庐山慧远以降,代代祖师相传,直到民国时的印光
祖师。印祖同时期的夏莲居大士、印祖的学生雪庐老人、雪庐老的学生净空法师以
及黄念祖大德等人都是佛门龙象,代表净宗法门的正脉。与他们所讲相应的便是正
法,不相应或相反相悖的即是外道邪说,这是初学净土辨别真妄的一个标尺,而等
到从初修渐渐契入正道,不惑不退,方可按“依法不依人”的准则判断真伪。

净土修行,唯以念佛二字为宗趣。而念佛二字,亦三根普被,圆摄上智下愚。又既
然三根普被,圆摄智愚,那么念佛二字,便由浅入深,由偏至圆,广开无量法门,
并无单一定说。当代有人“高推圣境”,与从前祖师言说究竟的本怀不同,因为古
今时代,因缘两异。今天末法时代高推念佛圣境,本质上便是隔断众生向佛、念佛
的善根和道路,佛法悲智双运,无悲之“智”,绝非正智。

另外净土宗称信、愿、行为三资粮,行在念佛摄心,行更在十善做人,所以行在道
中亦行在平常。平日待人处事、起心动念诸多我执烦恼与不善,那么自心也就和诸
佛菩萨不能相应,就象混水无法映照明月一样,如此念佛,口是心非,自然无法真
正契入。信、愿、行三者,无信不能发愿,无行亦非真信,所以三者相辅相成,
“一发动而牵全身”。比如小孩子玩火烧到自己,他便再也不会去玩火,也就是说
在不能玩火这一点上,他的信与行完全相应、完全一致了。今天很多信仰宗教的人,
都存在真正的信仰问题,即真信还是假信、口信还是心信、半信还是全信的问题,
这一点从信与行的不一致就看出来了,这种信其实是一种欺骗。所以东西方的神佛
菩萨慈悲大爱,教人戒律,明了因果,使信众至少“被动地”让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保持最基本的一致性。而“主动地”使信与行如一不二,则需要在心地上见贤思齐,
这在佛法里面就是修十善业,由此而令我们众生起心动念、所思所行和佛菩萨的心
念相一致,所谓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里自净其意
是究竟,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是入门之道,这也正是从印祖到净空法师这一宗
门法脉的真正宝贵之处,只要依教奉行,便很容易真正契入。

什么是真正的念佛?当依净土五经之一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正解,
与圆通章不相应的皆非正解。下面恭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另外莲
公净语字字珠玑,也选出几段与大家一同参学。近期很忙,恕不回帖了,谢谢大家!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
如来,伶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
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
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
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莲公净语》


廿年忧患三年病 客气半随妄想消 垂老幸知归宿处 一声佛号海全潮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愿学百不知 清磬数声香一炷 华池宝树影迟迟

自呼自醒还自知 念佛见佛成佛时 三际一心无先后 马鸣龙树是吾师

客来不必问如何 静对焚香念弥陀 一句弥陀非是少 遍穷三藏未云多


虚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岂坚愿力坚 不断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内有真传

念佛缘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误功夫 扫净狐疑老实念 更莫模糊掐数珠

唇皮虽动意纷纭 己尚不闻佛岂闻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军

念来字句用心听 自唤自醒还自应 妄想千般都莫管 声声佛号要分明


广明教理疑方去 死尽偷心念自真 圆显本空澄众染 当前一句见三身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忧 久历歧途识甘苦 荆榛丛里我回头

但尽凡情无圣解 须知圣解即凡情 扫除见网谈何易 才说扫除见已生

宗门最忌谈境界 教下止许论功夫 除卸行持无见地 半瓢不是整葫芦


不贪玄妙不求奇 莫讨便宜莫自欺 识得平常见玄妙 真能老实是便宜

行人各自有因缘 把手强牵总枉然 满地蓬蒿付灰烬 始堪耕种作良田

兄北弟东妹京华 那堪老病各天涯 梦回空有思亲泪 未到西方不是家

感君毒棒连三月 警我迷顽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语 须知净土外无禅


老病掩关意渐闲 客来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个个圆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怀自愧未全消 莲居佛法无多子 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 东方未识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 未能知有岂知空 西方依正庄严地 不是幡兮不是风


有人问我西来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归元无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门

普被三根济三有 圆超圆摄无量门 谁能自念劝人念 是即名为报佛恩

踏破疑城信愿专 个中甘苦未须传 几回欲逸脱缰马 一线孤牵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迷云障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过厌谈玄 每将妄习从心洗 渐觉佛声逐念圆

法门无量本圆通 那得分张矜异同 几讦名言添教海 一声佛号满虚空

西方要诀经疏在 东土嫡传性相融 唯识何尝轻净土 慈恩莫忘旧宗风

幸有一长唯念佛 了无可说且观心 空堂叉手经行久 忘却秋宵月满林


闹市声中念佛堂 一家净课晚琅琅 谭玄不学庞居士 自有莲风四面香

工迥更耕冈光江 南无西方是故乡 欲叩宗门问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 苦海回头鬓已丝 薄有善根堪自信 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无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 不念弥陀念阿谁 众生无尽愿无尽 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著一条路 梦话写成几句诗 抛向虚空谁印可 拈花笑倒老禅师

不念弥陀念六趣 非归净土归娑婆 两条道路分明甚 背佛趋魔奈尔何

此事本来也太奇 顿教一念越三只 佛云难信诚难信 万亿人中一二知


尘根虽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岂偏 六字真经含万象 何来大小与偏圆

公嫌念佛执心重 我恨执持尚未坚 千万句能如一句 那时重与论偏圆

曾修止观礼天台 枯坐经年解未开 那知三观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来

君观真如论三昧 我甘老实依莲池 有愁莫向无愁说 除却阿弥总不知


念念洪名大圆镜 声声佛号水清珠 无量寿光体相用 更于何处见真如

千圣齐临遮不住 万牛共挽岂回头 虚空纵令有时尽 我此持名永未休

宗乘教海两汪洋 那有功夫论短长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都摄六根学势至 返闻自性奉观音 此真我佛异方便 向上一机莫漫寻


若人专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传教内分明在 教外何须慕别传

若问如何出爱河 只有弥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乐土 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 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关念阿弥 念得疑情连蒂断 到此方知我是谁


舍身不难舍念难 此是学人第一关 欲乘宝筏渡苦海 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 疑根便是铁围山 此关不破终成误 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 那有功夫说苦酸 炼得此心顽似铁 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 执梦为真更笑人 般般过去都成梦 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 凡圣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绵密处 非关慧解与多闻

佛法贵精不贵多 洪涛万里一帆过 竹头木屑空飘泊 不解成舟难渡河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人必知苦方思出 苦缘不具岂能知 缘具不知乃真苦 能知即是善生时

一声佛号一声心 念念弥陀摄六根 字句分明耳应口 凡情消处见慈尊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青春期反叛的青少年
2008: 这个问题, 你必须老实回答
2007: 其实,婆媳不和好多时候是习惯问题。
2007: 回盒子
2006: 隔代教育也有优点: 美国有130万孩子与
2006: 55个随手做出的好习惯 可令世界更美好
2005: 听听儿童心理学家对把孩子送回国的看法
2005: Kung Hei Fat C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