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test
送交者: Box 2009月03月13日18:40:11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頂禮淨空老法師!Box 於 2009-02-15 08:32:37
一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全看功夫淺深、信念真妄、願力大小。

我們念佛就是念佛,少聽外道“方便”、“究竟”之謬說。一句彌陀,統攝三藏十
二部,究竟、方便盡在其中。如果我們自己有善根、有因緣,心地純淨,相信祖師、
相信諸佛菩薩真實如語,不為旁門左道邪師妄言所惑,不起分別妄心,老老實實一
句彌陀念到底,必然能夠感應道交,有所成就。

念佛法門是萬修萬去的至簡至易法門,普被三根。修此法門障道者通常有二點:一
是個人習氣,一是妄念邪見,凡此二端,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也可以
說是一切法門、一切聖道的共同障礙。而去一分習氣、破一分妄念就多一分清靜、
多一分定力,念佛日久,種子熏熟,功夫自然而成,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初修念
佛法門,以持六字洪名即“南無阿彌陀佛”為宜,待到功夫純熟,亦可轉持“阿彌陀佛”
四字。

我本人不是淨空老和尚的弟子,但當今修行念佛法門,跟隨淨空老和尚的教法的確
是非常殊勝的選擇。淨土一門從廬山慧遠以降,代代祖師相傳,直到民國時的印光
祖師。印祖同時期的夏蓮居大士、印祖的學生雪廬老人、雪廬老的學生淨空法師以
及黃念祖大德等人都是佛門龍象,代表淨宗法門的正脈。與他們所講相應的便是正
法,不相應或相反相悖的即是外道邪說,這是初學淨土辨別真妄的一個標尺,而等
到從初修漸漸契入正道,不惑不退,方可按“依法不依人”的準則判斷真偽。

淨土修行,唯以念佛二字為宗趣。而念佛二字,亦三根普被,圓攝上智下愚。又既
然三根普被,圓攝智愚,那麼念佛二字,便由淺入深,由偏至圓,廣開無量法門,
並無單一定說。當代有人“高推聖境”,與從前祖師言說究竟的本懷不同,因為古
今時代,因緣兩異。今天末法時代高推念佛聖境,本質上便是隔斷眾生向佛、念佛
的善根和道路,佛法悲智雙運,無悲之“智”,絕非正智。

另外淨土宗稱信、願、行為三資糧,行在念佛攝心,行更在十善做人,所以行在道
中亦行在平常。平日待人處事、起心動念諸多我執煩惱與不善,那麼自心也就和諸
佛菩薩不能相應,就象混水無法映照明月一樣,如此念佛,口是心非,自然無法真
正契入。信、願、行三者,無信不能發願,無行亦非真信,所以三者相輔相成,
“一發動而牽全身”。比如小孩子玩火燒到自己,他便再也不會去玩火,也就是說
在不能玩火這一點上,他的信與行完全相應、完全一致了。今天很多信仰宗教的人,
都存在真正的信仰問題,即真信還是假信、口信還是心信、半信還是全信的問題,
這一點從信與行的不一致就看出來了,這種信其實是一種欺騙。所以東西方的神佛
菩薩慈悲大愛,教人戒律,明了因果,使信眾至少“被動地”讓自己的行為和信仰
保持最基本的一致性。而“主動地”使信與行如一不二,則需要在心地上見賢思齊,
這在佛法裡面就是修十善業,由此而令我們眾生起心動念、所思所行和佛菩薩的心
念相一致,所謂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裡自淨其意
是究竟,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是入門之道,這也正是從印祖到淨空法師這一宗
門法脈的真正寶貴之處,只要依教奉行,便很容易真正契入。

什麼是真正的念佛?當依淨土五經之一的《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為正解,
與圓通章不相應的皆非正解。下面恭錄《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另外蓮
公淨語字字珠璣,也選出幾段與大家一同參學。近期很忙,恕不回帖了,謝謝大家!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
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
如來,伶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
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
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
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蓮公淨語》


廿年憂患三年病 客氣半隨妄想消 垂老幸知歸宿處 一聲佛號海全潮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願學百不知 清磬數聲香一炷 華池寶樹影遲遲

自呼自醒還自知 念佛見佛成佛時 三際一心無先後 馬鳴龍樹是吾師

客來不必問如何 靜對焚香念彌陀 一句彌陀非是少 遍窮三藏未雲多


虛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豈堅願力堅 不斷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內有真傳

念佛緣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誤功夫 掃淨狐疑老實念 更莫模糊掐數珠

唇皮雖動意紛紜 己尚不聞佛豈聞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軍

念來字句用心聽 自喚自醒還自應 妄想千般都莫管 聲聲佛號要分明


廣明教理疑方去 死盡偷心念自真 圓顯本空澄眾染 當前一句見三身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憂 久歷歧途識甘苦 荊榛叢里我回頭

但盡凡情無聖解 須知聖解即凡情 掃除見網談何易 才說掃除見已生

宗門最忌談境界 教下止許論功夫 除卸行持無見地 半瓢不是整葫蘆


不貪玄妙不求奇 莫討便宜莫自欺 識得平常見玄妙 真能老實是便宜

行人各自有因緣 把手強牽總枉然 滿地蓬蒿付灰燼 始堪耕種作良田

兄北弟東妹京華 那堪老病各天涯 夢回空有思親淚 未到西方不是家

感君毒棒連三月 警我迷頑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語 須知淨土外無禪


老病掩關意漸閒 客來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個個圓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懷自愧未全消 蓮居佛法無多子 僅識西方路一條

非我念佛佛念我 東方未識故疑西 一方正後方方正 初步迷時步步迷

淨不須禪禪須淨 未能知有豈知空 西方依正莊嚴地 不是幡兮不是風


有人問我西來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歸元無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門

普被三根濟三有 圓超圓攝無量門 誰能自念勸人念 是即名為報佛恩

踏破疑城信願專 個中甘苦未須傳 幾回欲逸脫韁馬 一線孤牽上水船

病久確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堅 迷雲障霧重重過 瞥見澄潭月影圓


坐閱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過厭談玄 每將妄習從心洗 漸覺佛聲逐念圓

法門無量本圓通 那得分張矜異同 幾訐名言添教海 一聲佛號滿虛空

西方要訣經疏在 東土嫡傳性相融 唯識何嘗輕淨土 慈恩莫忘舊宗風

幸有一長唯念佛 了無可說且觀心 空堂叉手經行久 忘卻秋宵月滿林


鬧市聲中念佛堂 一家淨課晚琅琅 譚玄不學龐居士 自有蓮風四面香

工迥更耕岡光江 南無西方是故鄉 欲叩宗門問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歷遍足生□ 苦海回頭鬢已絲 薄有善根堪自信 樂邦路穩漸能知

離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無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長安問向誰


縱能離念還須念 不念彌陀念阿誰 眾生無盡願無盡 念佛何嘗有已時

半生踏著一條路 夢話寫成幾句詩 拋向虛空誰印可 拈花笑倒老禪師

不念彌陀念六趣 非歸淨土歸娑婆 兩條道路分明甚 背佛趨魔奈爾何

此事本來也太奇 頓教一念越三隻 佛雲難信誠難信 萬億人中一二知


塵根雖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豈偏 六字真經含萬象 何來大小與偏圓

公嫌念佛執心重 我恨執持尚未堅 千萬句能如一句 那時重與論偏圓

曾修止觀禮天台 枯坐經年解未開 那知三觀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來

君觀真如論三昧 我甘老實依蓮池 有愁莫向無愁說 除卻阿彌總不知


念念洪名大圓鏡 聲聲佛號水清珠 無量壽光體相用 更於何處見真如

千聖齊臨遮不住 萬牛共挽豈回頭 虛空縱令有時盡 我此持名永未休

宗乘教海兩汪洋 那有功夫論短長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都攝六根學勢至 返聞自性奉觀音 此真我佛異方便 向上一機莫漫尋


若人專念彌陀佛 是名無上深妙禪 真傳教內分明在 教外何須慕別傳

若問如何出愛河 只有彌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樂土 倘生不免墮娑婆

誤人第一是多疑 疑網纏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純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關念阿彌 念得疑情連蒂斷 到此方知我是誰


捨身不難捨念難 此是學人第一關 欲乘寶筏渡苦海 切莫尋常被眼瞞

念佛不難斷疑難 疑根便是鐵圍山 此關不破終成誤 甘露每同毒藥看

道人須學石頭頑 那有功夫說苦酸 煉得此心頑似鐵 風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夢何須說 執夢為真更笑人 般般過去都成夢 只有當前一句真


疑心淨盡見真心 凡聖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綿密處 非關慧解與多聞

佛法貴精不貴多 洪濤萬里一帆過 竹頭木屑空飄泊 不解成舟難渡河

有大福德始念佛 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禪 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莊嚴三業淨 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 放下生平閒知見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 強想一心心愈亂 志堅如鋼氣如綿 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 根身器界潛轉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 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 何愁不見彌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難 三昧全憑信行願


人必知苦方思出 苦緣不具豈能知 緣具不知乃真苦 能知即是善生時

一聲佛號一聲心 念念彌陀攝六根 字句分明耳應口 凡情消處見慈尊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青春期反叛的青少年
2008: 這個問題, 你必須老實回答
2007: 其實,婆媳不和好多時候是習慣問題。
2007: 回盒子
2006: 隔代教育也有優點: 美國有130萬孩子與
2006: 55個隨手做出的好習慣 可令世界更美好
2005: 聽聽兒童心理學家對把孩子送回國的看法
2005: Kung Hei Fat C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