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對啊,腹有詩書氣自華啊,
送交者: Box 2009月04月17日22:42:5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受益匪淺,謝過匣兄了。rainbow 於 2009-04-17 12:16:28
詩教是解開中華文化秘密的一把鑰匙。人類心靈世界萬象森森,但化繁為簡,無非
欲、情、理這三個東西。東方文化傳統,是一種欲、情、理三分天下,以情為核心,
情理合一的情理和諧文化;而西方文化,則是情與欲合、情與理分的感性、理性對
立排斥的兩極分立文化。所以西人講“法不容情”的那個“情”其實是“欲”,這
和中國人講“不通情理”、“通情達理”或者“無情無義”、“有情有義”之“情”
不是同一語境、同一概念。比如我們說“法不容詩情畫意”這句話,肯定是不通的。
可我們中國人就這樣糊裡糊塗混了一百年,整天信誓旦旦把“法不容情”掛在嘴邊,
好象自己有原罪,做了什麼虧欠人類的不開化的事情一樣。

其實從人本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的“情”代表了人類自身的覺醒,代表了真
正的人類文明,因為“情”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審美意義、人格意義、倫理道德意
義和理性意義,而不學古詩,就不懂中國文化之情。夫子講“不學詩,無以言”講
得淺一點,就是指不會講人話的野人。中國文化之“情”的感受、體驗、表達,升
華、沉淪、寄託,都深藏在浩如煙海的古詩之中,中國人之詩情所及,又遍於宇宙
自然、天地萬物之中,所以一個中國人如果具有詩情,他的人格也就完成大半了,
因為一個對草木都有情的人,不太可能對其同倫無情無義。而反過來講,假使世間
都是無情物,那麼還有秋聲最好聽,這個也是詩對人生的一種妙用。

我們說孩子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而做人教育的核心是感情教育,感情教育的核
心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的核心則是詩教。因此夫子夢周公,念念不忘克已復禮,
可論及蒙童教育,還是把“不學詩,無以言”放在“不學禮,無以立”之前,這個
裡面大有深意。

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依“情”而立,萬古常新,源遠流長,是因為在中國文化人本
理性中,情與欲分並且情與理合,也正由於此,這個“情”字既能通上徹下,達於
理、欲二界,又能不偏不倚,居於中庸之地,這些也都體現在溫柔敦厚的古代詩歌
傳統中。所以中國人講情,便具有形而向上的高貴氣質;而西方人講情,則多為形
而向下的卑劣德行。究其根由,乃是因為西人之於人類之情,數千年來從未開蒙,
始終處於太古洪荒的蠻夷狀態。

當然西人現在也講兩句“情商”,可是太晚了,沒有歷史文化淵源,無非幼兒園小
班中班的水平。那麼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又是如何對待這個“情”的呢?一言以
蔽之,就是以美化情,以德導情,以禮節情,以智止情,以道容情。而西人除了以
欲縱情和以法禁情這兩條之外,實在乏善可陳。雖然希臘賢哲亦講美育,但西方文
化不是人本文化,不以對人自身的凝視為根本特質,所以美育思想難以為續,無法
拓展深化,以至西人情商的整體水平至今幾乎為零。

所以為什麼要教孩子背古詩?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淺人淺看,智人智看,愚人愚看,
各人各看。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真愛VS。婆媳(16)
2007: 美國同事對校園槍案的反應
2004: 中文兒童網站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