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所說的讀書以明理,明理為做人,其實就是儒家所講的「格、致、誠、正、
修、齊、治、平」這樣一種傳統。西方從古希臘以降也有追求知識、理性和真
理的傳統,但其知識體系不是以人本立場作為出發點,以人本精神為核心,以
明理做人為讀書的目的。西方文化中真正的「人本關懷」存在於宗教之中,所
以向世俗文化求取「知識技能」,向宗教文化尋找「心靈寄託」,這兩者的結
合構成完整概念的西方社會的人。而在東方傳統中,人文知識和人本關懷是統
一的,因為其知識文化的發端之處的根本立場是人本的。從這裡我們很容易理
解為什麼西方世俗文化把除文學藝術之外的人文學科都歸入科學的範疇,而把
人完全當作了知識研究的對象,正是西方人文科學的問題 ── 社會科學、心
理科學、管理科學、行為科學之中的「人」,都是「自然的人」而非「人倫的
人」,換一句話講,西方的人文學科沒有一種一以貫之的人本、人道精神為依
托和基礎。人文科學沒有人倫價值,這正反映了以知識為重心的西方世俗文化
中人的異化。
雖然近代以降西方宗教精神日漸式微,但西方文化的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其表
現之一就是世俗文化中所吸納的宗教精神,比如自由、平等之「博愛」以及文
藝復興和啟蒙時期的文學和藝術。又比如羅素是個反基督教的理性主義者,但
其內心支配一生的激情中就包含了“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伶憫”,而這實
際上也就是他塵世心靈中的宗教情懷。只是在總體上,融化在西方世俗文化中
的宗教色調變得越來越淡薄。如果以水比喻西方的世俗文化而以冰來比喻西方
的宗教,那麼今天的西方文化正是如履薄冰。
我之所以一而再三地提到西方文化的二元結構,用意並不在解析和評價西方文
化。我所寫的只想提醒大家,我們這群東方人在拋棄了自身文化傳統之後向西
方文化都學到了什麼?我的看法是:我們只學到了一半的西方文化,我們是兩
種文化之間的「單面人」。羅素為什麼生活?我們真的讀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