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 再答xiaoyanzhi
送交者: Box 2009年07月15日18:00:15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 再答xiaoyanzhi


【上】

我勸xiaoyanzhi先學儒,後學佛,先學做人,後學做佛。你不要聽了不服氣,夫子
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是你怎麼樣?你說“又怎麼知道你的
理解就是對的,別人不行?”這也就是說,連知之和不知,你都不知知不知,那你
怎麼學佛啊?所以我在五味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學成,吾人
方俱學佛之胚胎也。

我從前講過買菜和學佛的關係,說是真正的學佛人,他去買菜、買水果都是撿最差
最小的買回來,因為這個裡面就是在破我執、破分別執著和行布施,把壞的留給自
己,好的讓給別人,你做得到嗎?你不是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所有的物質也
是空的,包括人類的七情六慾”嗎?你不是說““把人的雜念擯除掉。心生種種法
生,心滅種種法滅。”嗎?所以反正大蘋果、小蘋果都是“空”的,好菜、爛菜也
是“空”的,再加上你的心滅種種法滅,那你為什麼只把大的、好的青菜水果買回
家?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空口無憑”這四個字,當然這也的確帶了一個“空”字,
嘴上空但心裡不空。我們不要小看買菜這件事,這件小事都做不來,都放不下看不
破,執著人我,不願布施,那還空什麼空?滅什麼滅呢?你說不對啊,地震我捐很
多錢。那個是不錯,有大功德,但不學佛的人,不也一樣捐款嗎?

我上一個帖子,跟你講學佛次第,說學佛不宜亂讀亂看,佛法各種經論的言說對象
是不同的,《心經》還有《金剛經》等,都是佛法中的了義經典,本來是為修行到
很高境界的大菩薩講的。結果你說我講了一大堆還是沒有給你解釋什麼是心法,什
麼是色法。暈啊,你怎麼不想一想我那一大堆到底在講些什麼呢?你要我怎麼辦?
跟你笑咪咪地說,哎呀小妹妹,這麼深的問題你都懂啊!那我不成狼外婆啦?

讀書人半懂不懂就談玄說妙、天花亂墜的太多了,這不叫學佛,這是在玩弄佛法。
什麼是佛法?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那個境界非常廣大。初學佛法的人,最
重要的是理解佛法的「緣起」思想。我們讀佛經,不能一上來就“直奔主題”,佛
教的每一部經,最開始都告訴你這部經在什麼地方講的,都有誰、有多少人參加,
我們不能把這當故事隨便翻過去,隨便翻過去說明你根本就不懂佛法,因為萬法因
緣生,而你不明白這部經的“大教緣起”,也就是這部經開講的環境、條件、程度、
對象這些因緣。

每一部佛經的緣起,都隱含了一部經的義理深度和重要性,佛法的境界,從上向下
圓融無礙,從下向上重重玄關。圓融無礙就是無論怎麼講、怎麼做、正說反說、橫
說豎說都是通達的;重重玄關就是很多阻礙、很多矛盾、很多困惑、很多講不通的
東西。我們作一個最粗淺的比喻,那就是大小境界的不同。比如我們看這個大自然,
有它變化的自然規律,越是闊大的境界,越容易找到相通與共的東西。比如春去秋
來又冬至,大地上的河流,就會由暖變涼直到冰封河面;群山間的林木,也會落葉
飄零一片凋敝。大雪紛飛的時候,那些群山與江河,也都是感同身受的,雖然它們
對四季變化的反應有所差別,但對春暖、夏炎、秋涼、冬寒這樣一種節律的體認,
沒有不同。可是對一口小井來講,它的天地就有很不一樣了,因為井底是冬暖夏涼
的,剛好和外面的世界相反。井底下也未必見過冬天的雪花,因為雪花落到一半就
化了。這井如果在回歸線以北,它也從來不知道太陽長得什麼樣子,所以這口井,
對天地間自然萬物的很多東西它不懂,有些東西還和外面的世界完全相反,那麼這
眼小井,又怎麼可能和群山、江河一起來與學、適道,談論天地自然變化的大道理
呢?

但井小心眼也小,它偏偏不服氣,你不就是山林嗎?我也見過偶然飄下來的樹葉啊!
你不就是河流嗎?我這裡青蛙撲通的水聲,也很幽渺深邃啊!我沒見過太陽的臉,
但我心心相印,每天不是都能見到它的光影嗎?所以這眼小井,堅持要寫一本《自
然哲學概論》,而第一章就是“論太陽與生命意義”。那麼群山和江河看到這口小
井如此的固執,又能奈之如何呢?所以這口井、井裡的青蛙、山河大地、群山林木
之間的關係,就象我們世間學問與佛法的關係,以及佛法裡面了義法和不了義法的
關係一樣。我們不能說你從上向下雨露滋潤,我從下向上也蒸蒸日上啊,不可以這
樣的,這樣的態度,是一種徹底的無知。

小和尚學佛,當然要挑水啦,你好意思讓老和尚挑水給你吃,而你自己亂翻佛經還
跟上氣不接下氣的老和尚說,人生苦短啊,我挑十年水都不夠時間學佛了!老實說
就算挑水,也不是那麼好挑的,你要先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挑得起來。


【下】

“人若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不是想知道什麼是“心法”嗎?你可以先去讀
《楞嚴經》,《楞嚴經》裡面有“七番征心”,你看看自己能懂多少?心法?心法
你個頭啊!

初學佛法的朋友,先從從“緣起”和“無常”來理解「空」義,對人生、對自己的
身心世界都會有真實利益。《心經》所講的“色空不二”的究竟空,是一種甚深實
證的境界,我昨天已經引用《心經》譯本給你看了。這個“色空不二”,展開來就
是昨天LAYWORLD轉六祖《壇經·般若品》中的那段話“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
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
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
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但六祖緊接著又說“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
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
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
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你看前面剛說空,後面又說有;前面剛說“無是
無非。無善無惡”,後面又說“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那麼義理講完
了,六祖再說修行“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
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可這樣是不是
這樣就完整了呢?不是的。《金剛經》教人以無四相而“修一切善法”,“心不住
法而行布施”,所以六祖接下來又說“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
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所以才說“空”,那已經是“有”了 ── 偏空、頑空、斷滅空;才說“有”,它
還是“空” ── 色空不二究竟空;前面那個空,是從下向上的玄關阻隔;後面那
個有,是從上向下的頭頭是道。那麼既然都“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
不染著”了,那為什麼還要“修一切善法”、“行布施”呢?因為“色即是空”啊!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界虛空、萬物色像這些個生生滅滅的有為法,有它運行的
自然規律;空是無為法,當然只能順應這些個有為法的自然規律,而不是去違逆它。
而既然存在順應和違逆,那就必然有所從有所不從,但這又不同於我們凡夫由分別
心而生出的那種撿擇與偏執,所以“修一切善法”、“行布施”的前提,是“無四
相”和“心不住法”,這個才叫真正的「從善如流」。流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
造作就變成持有了;流又有流性,因為水總有水性,所流所止、凝冰化氣都有它的
自然規律,所以如流從善,就需要觀照的智慧。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一種境界、
一種實證的境界中從心所欲自然流露出來的,不是思考出來、想出來的,更不是嘴
巴上講兩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樣得出來的。

我再重複一遍,對我們絕大部分末法眾生而言,了義經典的作用,是幫助我們聞思
薰習,我們也可以隙中窺月,得少分利益,但想徹悟是沒有可能的,因為你沒有那
個修學、實證的程度。所以現代學佛人似懂非懂、半通不通,讀幾頁佛經就喜歡談
玄說妙,可自己卻沒有半點實證功夫,這種風氣很不好,你學一輩子如水中撈月,
什麼也得不到,這是玩弄佛法,浪得虛名,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最後恭抄義淨三藏的取經詩,希望喜愛佛法的朋友們都認真讀一讀,我自己每讀一
遍,都是身心震動,並且深生慚愧,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報佛恩,不知道自
己怎樣才能報答古代高僧大德們求法、譯經的無盡恩德。


《題取經詩》(唐·義淨三藏)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和幾位朋友談論念佛法門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384058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孩子受到欺負,教他容忍還是反擊
2008: 說說咱家一年級小朋友
2006: 中國家庭的不平等,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
2005: 匣子:草房子(六)
2005: 潛水的樹:想起了我的啞巴同學
2004: 兩百萬是怎麼來的
2004: 從北大到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