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直言: 三人行,灌汽水和畫蘋果:答Box
送交者: 直言 2009年08月25日19:39:5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看了你那“寄蜉蝣於天地,渺蒼海之一栗”的帖子,儘管相對你以前的文章語氣已經和平很多,但還是改不了居高臨下、教訓人的口氣。

 

本來不想回帖。但一是我不是和稀泥的性格,再加上網上鬥嘴也是一種緣分,另外念你幾年如一日弘揚你認為的中國文化,對自己信念這份執着,於情於理也應該把話說出來,這是對你的尊重。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卻看不出你真的做到。以前看你在五味和人爭辯,就有這問題。比如悟空孫同學寫的中、西方教育比較的帖子,有好多真知灼見。你卻連一句都聽不進去。前段時間方慧同學寫的對你中肯勸告,你儘管是滿口稱謝,但人家的建設性勸告,你最終卻還是不肯笑納。“擇其善者而從之”也許不容易,難道連“其不善者而改之”都不能?

 

從你的行為看,我看你有點像是“三人行,必有我學生焉。擇順從者而師之,不順從者而伐之”。我要是你習佛的同學,每日必偷偷替你念上七、八十句南無阿彌陀佛不可。

 

你在回帖中把讀書比作“慢功夫,像品茶”和“灌汽水”的。讀書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你不甚了了。其實“灌汽水”也好,“慢功夫,像品茶” 也好,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更進一步說,甚至獲取知識都不是目的。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讓人變得更智慧,更善於思考。所以看一本好書,不僅僅要疑問、看懂作者的觀點、結論,更重要的學習和欣賞其推理過程和思考的方法。

 

中國有些文人所謂的“一炷香,一壺茶,一卷在握,在縷縷輕霧中品着茶香,嗅着書香,搖頭晃腦,反覆咀嚼品味”式的讀書其實不叫讀書,這叫附弄風雅,是重形式、不重實質的壞習氣。

 

下面是對你提的問題的答覆(藍色字體是你的問題):

 

1)你對空的認識,屬於緣起觀的空義,佛法的空,還有其它含義。但只要用語言去思維,那就永遠是邏輯類推,亦即比量思索,而「比量」非「現量」,所以知行有隔,不能如一,這個就是用語言、用思維來理解「空」,所無法超越的局限性。

 

佛學既是信仰,又是一種哲學。不僅屬於佛家弟子,亦屬於全人類。既是哲學,必有理性一面,用邏輯去演繹、理解和錯之有?你這裡的“無法超越的局限性”,我覺得反映出你思維中非此即彼、極端的毛病。“比量”、“現量”,好比熊掌、魚翅,兼得固然好。但難道沒有“現量”,就非得讓“比量”去玉碎?勤於思考、正確的理解,哪怕再不完美,總比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或是飄然欲仙地每日在網上瞎侃佛經,卻雲裡霧裡、不知所謂、瞎忽悠好吧?

 

2)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層層遞進的關係,不是可以隨意顛倒前後關係的,比如你先提“即是”,後說“不異”,說明你並非真懂,也就是說,在比量思維這一層上也沒搞懂。

 

我想說的是“空”字作何解,又不在講經。先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是因為這兩句知道的人更多,二是調整一下次序,“空”解釋起來方便。這與這四句話“層層遞進”有什麼關係呢?

 

3)你說“空,則是不實、不真,或是虛幻”這只是緣起空義,或是色之空義,正確的講法應該是:“色,是不實、不真,或是虛幻”的,所以稱之為“空”。你又說“相對於世界之真實”,那這個“世界之真實”是什麼?

 

我討論的是“空”的定義,是說“空”字在這兩句中涵意是什麼。你卻非要亂改,把“空”換成“色”。色字的定義我已經給了,是有形、有狀的事物,他們之“不實、不真,或是虛幻(或曰“空”),乃重要屬性,卻不是定義本身。用“火”字作例子,火的定義是“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有高溫、灼燙的屬性。你總不見的說火的定義是“高溫、灼燙的東西”吧?

 

“真實”,在佛教里,應該是實相,答覆見下。西方唯心主義(理想主義)哲學對真實(realitytruth)有詳盡的闡述。我想這不是你問的,而且限於篇幅,我就不在這裡浪費筆墨了。

 

再有“時間”和“永恆”只是假名,本身亦在空中,剎那生滅的色,不會因為對比一個更大的或絕對的時間尺度而改變自身的性質,比如“寄蜉蝣於天地,渺蒼海之一栗。”只是通過比照來言說大小的相對性,進而轉入一種價值判斷,但並沒有改變蜉蝣、海栗之性質判斷,另外你又能不能告訴我,這個“永恆時間”是空還是色呢?

 

任何一件有限的物體,和無限相比,就變成無限地接近於零。其實何嘗是蜉蝣之於天地呢,人,地球、太陽,或是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物體,只要它是有限的,那麼在數學意義上,其與無限相比之微不足道的程度上的區別,並無質的區別。

 

也許““時間”和“永恆”只是假名”,但其所代表的概念則不空,因此其名為空,其實則不空。下面簡單談談佛教的時間觀:

 

佛教的時間觀是循環時間觀,以生死輪迴為主要表現。所謂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八十小劫為一大劫,劫本身就是一個循環的概念,用循環的概念表示的時間,必然就是循環的時間。所以,佛教將時間想象成封閉的環形,一圈一圈,周而復始,無始無終。

 

佛教從根本上否認時間的價值。佛教似乎並不強調某一非常特別時刻,不認為這一時刻和那一時刻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不一樣的意義,時間永遠都是一樣的。佛教否定時間的價值和意義的另一個表現是:強調時間的破壞性和毀滅性,而不提時間的建設性。在這方面,“三時”理論是有代表性的。唐代窺基所作《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說:“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如果說,“四劫”還只是“成”“住”“壞”“空”沒完沒了的循環(持平,保持不變)的話,“三時”給出了這種循環大的方向:下降,而且是沒有希望的下降。

 

佛教承認時間的真實性,但為時間劃出界限,也就是將時間限定在現象界,而認為在本體界是沒有時間的。(以上詳見陳潔的“佛教時間觀試析——兼與基督教比較”)。

 

4)你說“空,只是非實相, 非實然之相, 或實然本體”,那你能不能告訴我這個“實相”或者“實然本體”是什麼?你能不能說明或描述一下這個“實然本體”呢?

 

實相(梵dharmata),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引申而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或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覺悟之內容,意即本然之真實,舉凡一如、實性、實際、真性、涅盤、無為、無相等,皆為實相之異名。以世俗認識之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故稱實相(詳見“佛學大詞典”)。

 

你熟讀經書,修行那麼久,應該你來“描述一下這個“實然本體” ”才合情理吧?

 

5)“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從心地上講,也可以說是從佛眼、生眼這兩重不同視野來看的,並不是說“事情本身無存在或發生的必然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存在因果,也不存在任何自然、社會和人類身心世界的各種客觀規律了。有其因必有其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空義是從事物的性質上講,而非屬性上講的,在屬性上類類不同,後果前因,該發生的必然發生,所以從客觀來講,並不存在本來可以不發生的事物。只是萬法唯心,事物必然發生的因緣條件,是可以通過人自身的覺悟而改變,並由此而影響事物發生的進程和軌跡而已。

 

我講事情本身無存在或發生的必然性是有前提的,是指特定、具體的事情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時間、以特定的方式發生,你說“後果前因,該發生的必然發生,所以從客觀來講,並不存在本來可以不發生的事物”,然後又說“事物必然發生的因緣條件,是可以通過人自身的覺悟而改變。。。”,說句實話,我不清楚你想不同意我什麼東西。

 

我想說的無非是佛教不信宿命,比一般常人想象的要更積極、進取。這麼說,是有感於把“因果報應”庸俗化,成天掛在嘴邊,作為自己不思進取、不努力而失敗藉口的行為而發的。

 

“因果不空”不錯,但佛學在因與果之間,似乎十分重視一個‘緣’字。佛經又說“功不唐捐”。關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孔子也說過:“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也是強調後天努力的重要性。

 

6)你說空是不實和不永恆,你可以“現量實證”,這更荒唐了。空是個普適性的概念,即遍指於一切存在的萬事萬物而言的,不是偏證、孤證,所以「現量實證」是指無條件的、全稱的真實量證。比如花開花落,你可以現量實證到它的無常生滅,可你抱起一塊石頭啃上一萬年,它還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對你的牙齒和舌頭乃至於意識思維而言,這塊石頭是實實在在的,你根本無法“現量實證”它是“不實”的,你只能用比量去推說,由此及彼,想當然爾。

 

如果你不是故意抬槓,就是不熟悉辯論或學術證明的基本道理了。我如果說“色即是空”的“空”,是“實”和“永恆”(去掉“不”),倒真要遍證萬事萬物無一例外、皆是如此了。但是因為有這個“不”字,偏證、孤證足矣!況且也不需要我去勞神證明,前人、他人早就證明了。遠的不說,你不也在幫忙證明嗎?

 

就拿你這石頭的例子來說。石頭是地表岩漿活動,溫度、風化蝕變形成的,一經形成,又可以因為大自然的力量,例如風吹日曬雨淋,逐漸變小,直至最終化為沙、泥。這些都是常識,如何是“無法“現量實證”它是“不實”的”?

 

至於你的第七、八個問題,則是如何套用哲學去理解、界定佛家思維方法了,與我們討論的根本問題無太大關係。

 

最後,關於你這個畫蘋果的比方。我並不習佛,所以對我來說,“用思維做比量的辨證”來看佛經,至少是通過觀察蘋果、畫蘋果來了解蘋果,總比連蘋果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好一點吧?

 

Box:寄蜉蝣於天地,渺蒼海之一栗 ── 簡答直言http://bbs.creaders.net/child/bbsviewer.php?trd_id=39472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孩子從小不吃虧 長大結局甚可悲
2008: 孩子的聰明是父母鼓勵出來的
2006: 受不了父母了,大家評評理
2006: 父親備忘錄
2005: 陰盛陽衰
2005: 不要怕給孩子吃些苦
2004: 我的不幸婚姻
2004: 女權的覺醒對強權的崛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