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哪個不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快樂成長,身心健康,學習上出類拔萃,上得名校,得到一個令人艷羨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子,一生美滿幸福?
可希望歸希望,而我們又是如何引導幫助他/她們來實現這些願望的呢?當培養孩子過程中,遇到一些取捨的時候,我們又是如何幫助孩子做參考,讓他/她們做出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決定呢?
當我們看到一個個出色的人才倒下時,為他們惋惜的同時,是否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對孩子的培養中,有沒有什麼失誤呢?看看最近進入我們視野的一些事吧。跳樓的塗博士,精神分裂擺地攤的孫博士,剛剛殺了人的王醫生再加上我們身邊的一些事,哪個拉出來,不是從小到大響噹噹的學習尖子,天之驕子,父母當初應該是多麼地引以為自豪?可他們最終怎麼就落魄到這步田地?
是不是他們的生活軌跡太一帆風順了?太沒有經驗去面對挫折?還是他們當年生活圈子太窄,沒有閒暇接觸生活中別的事物,從而失去了基本的在複雜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是他們給自己上的弦太緊了,處處要爭先拔尖,超出了個人心理承受度?還是他們在精英教育下,形成了唯我獨尊,自私自負的人格,從而在取別人首級時如探囊取物,眼不眨,手不抖,心不軟。啪啪啪!5槍後,還能轉而向一名孕婦射擊?
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不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孩子的培養卻是實打實的。大家注意過沒有,家長們在一起有意無意的比孩子。比誰上了名校,比誰鋼琴彈得好,比誰樂器會得多,比誰會說幾國話。這些都無可厚非。可是,好像很少有人去比誰家孩子生活得更快樂,性格更靈活開朗,為人更大度,朋友更多,人際關係更好。
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的擅文,有的偏武,有的能文能武,有的小富即安,因而構成了大千世界。畢竟一個班上第一隻有一個,常春藤的學校就那麼幾所。別人的孩子考取了,我祝福。我的孩子如果上不了,我絕不強求。只要他/她找到自己的位置,學會了自己一套為人處世的方式,快樂就好!
我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思索人為什麼活着?現在似乎有點兒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尋找快樂體驗快樂的旅程。當你失去了快樂,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標。英語中每天問候的話是how are you doing?準確的翻成中文應該是:今天你快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