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沒有壞孩子只有好孩子:三大秘訣應對厭學孩子
送交者: 葉仙兒 2012年03月14日22:34:03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2.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
  縱觀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於家庭教育環節,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最長,很多影響我們成長的人際規則、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在 家庭教育階段開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習慣養成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父 母問題的反映。父母的說教、對成績的無限強調、對學習動機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因此,改變孩子的同時,父母也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並積 極的加以調整。
  3.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麼,學習到底有什麼意義,現行教育體制對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這樣,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 惡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 學習。
  作為應對,我們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鬆,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青少年厭學心理及其對策


   厭學心理是一種對學習感到厭煩的心理反應。學生視學習為負擔,失去學習興趣,上課無法集中精力聽講,思維遲緩,提不起精神,情緒消極,敷衍了事並伴隨學習效率降低,總之,就是對學習失去興趣。
   一、青少年厭學心理形成的原因
   1、家庭的影響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偏重於智力開發,不顧其心理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他們提出過多的苛求,重的壓力,繁多的學業,而對於孩子的心理健 康,沒有多少家長能給予足夠的重視。許多家長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智力開發一樣重要。由於父母對心理教育的忽視和無知,導致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與智力開發嚴重失衡,智力開發超前,心理發展滯後,在青少年學生身上形成強烈反差,重智力,輕心理的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心理素質造成了嚴重的先天不足。
   2、社會的影響
   當今社會正處在變革的時期,競爭愈來愈激烈人際關係也顯得更為複雜,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來越多,出現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潮與改革開放的主旋律並存的局面,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狀,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夠成熟的青少年學生,有時也會去其精華取其糟粕。
   3、學校的影響
   當前,由於不少學校還未實行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考試成績,升學檔次成了衡量學生有沒有出息的唯一 的標準。學生也就將考試升學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敗,有些學生不能面對挫折,感到惶恐和前途的渺茫,有些人便選擇了逃避的做法,對自己徹底放棄,有 的甚至離家出走,給家庭、學校、社會、也給自己造成了不應有的缺憾。
   4、教師的影響
   教師教學中缺乏生動的情境性和能動性。教學的有效發生必須依賴於一定的情境,情境構成教學的背景,也是教學本體的一部分,情境對教學具有 一定的制約性,教學對情境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現實的教學中,老師往往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樣,學生思考的時間被剝奪了,因而也就無法享受發現過程和結果的 喜悅,
  從而導致厭學。另外被動地學習不可能培養興趣,在厭學的學生中,他們最不能忍受的便是聽教師講解的靜態的學習活動。如果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展開 活動的教學,這樣,學生主體得到認可,受到尊重。學生的思維將會冒出閃電式的火花,從而使教師也受到啟發,從而不斷形成和發展出了新的關係。
   5、學生自身的原因
   (1)厭學是缺乏興趣的選擇性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的動力,興趣這一心理過程中,其包含有選擇性的。從外界各種的刺激對象中有選擇地指向和集中於某一事物,這一心理作用, 正是興趣的動態側面。而如今學校里之所以有許多學生厭學,就是因為他們自發性選擇機會太少了的緣故,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興趣和動機的產生。
   (2)正確的自我評價的缺失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反省認知,也是一種信息處理過程,因此學生是否具有對學習內容抱有強烈的自我參與意識,以及不確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決不罷休的心態,是決定學生是否有學習興趣的關鍵。而現實的教學中,
  言聽計從的學生容易博得教師的歡心,按教師的“臉色”指示展開學習,其結果只能助長厭學情緒,他們往往從起初的強烈的自卑感發展為焦慮不安,最終陷入適應障礙而厭學、逃學。
   二、消除青少年厭學心理的對策
  1、家庭因素
   (1)家庭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許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時常不自覺地採用了“程控指揮”式的方法,規定 孩子不許這樣,不能那樣,然後便期待着孩子執行命令,向着既定的目標發展。他們忽視了孩子是有主見、個性、有情感、有欲望、有能動性的生命實體。因此,對 家長進行先進教育思想的宣傳,向他們介紹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心理需求和教育方法,
  使家長重視孩子的內心世界,疏導孩子的各種心理情結,讓孩子健康全面發展。
   (2)家庭要有正確的評價觀,為孩子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家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學生對分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對分數的態 度。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如果客觀、正確,就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其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因此家長首先要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切不能以挖苦、諷 刺、打擊的消極態度對待孩子。
  2、社會因素
   應該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了解社會、接觸社會、關心社會,不斷增強是非辨別能力。總之,營造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必須不遺餘力地深入研究和不懈地探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學校因素
   (1)建立約束機制,加速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在素質教育中,應建立包括獨立的心理素質教育目標在內的考核學生全面發展的評估體 系,要用心理素質教育的指標引導,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教育行政機關應強化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加速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
   (2)開設課程和心理學專題講座。學校應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他們 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衝突,釋難解惑,提供調適方法,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和性別特徵,有的放矢地進 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壓抑的情緒得到宣泄,心中的煩惱得到解脫,讓他們獲得心理平衡,防止偏差心理的產生。
  4、教師因素
   (1)督促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只有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教師應當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 理念,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強調從“情”入手,注重個別交流,在學生孤獨寂寞、需要幫助時,送去關懷與溫暖;在學生迷惑不解時,給予關心與指導;在學生自 卑失望時,給予鼓勵與幫助。同時教師還要科學地調整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 作當中。學校也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來科學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2)對教師進行形象教育。我們開展了“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塑造良好師表形象的“形象教育”,旨在建立新型的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古 人云:“學高以為師,身正以為范。”教師的崇高師德,良好的學術水平和人格,潛移默化地教育啟迪着學生的心理,開啟着學生求知的心扉。我們開展了“無批評 周”和“無批評日”活動,要求教師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這種新型民主的師生關係呵護下,真正地擁有了完全的自我,教師身上的“真善美”在學生身上得到 了發揚。
   (3)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他們自由成長。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當今社會是一個重能力的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就必須還他們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必須讓孩子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以少勝多,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社會實踐,鍛煉提高他們的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由於有厭學心理的學生自卑感強,心理脆弱,所以要想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重新燃起他們對學 習的信心,必須幫助學生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作為教師,首先要學會賞識孩子,使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產生積極的學習 傾向。一旦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要讓孩子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增強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
   (5)教師對學生進行情境關懷。作為教師要積極營造、創設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以寬容的心接納學生,讓其感受到教師、同學的關愛,感 受集體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自悟、自覺、自醒、自強。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採取不同的關懷方式,注重適時適地的情境的營造。教師在積 極營造團結、和諧、友愛的集體氛圍中,應使具有厭學心理的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讚賞和認可,引導他們在集體活動和集體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成長軌跡,確認自己 的價值、地位和作用,然後樹立自己的尊嚴感、榮譽感和自豪感。要防止和避免他們在班級中繼續受到歧視、冷遇和批評,從而產生對同學、教師的反感或敵對情緒 而擺脫集體去結交不良團伙 。
   總之,教師要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尋找一顆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核輻射 --- 今年暑假能帶孩子回國旅遊
2011: 父與子,天生的情敵
2010: 王華:小孩子讀書需要那麼刻苦嗎?--反
2010: 王華:如何教育孩子不撒謊--反思家庭教
2009: 何年何月, 華人的太太變成了老婆, 先
2009: 在美國, 有幾樣事情你得讓我們的孩子
2008: 快被准生證逼瘋了,我要辦假證
2008: 求兒得兒無所怨
2007: 我看了一些報道,發現節目其實不負責任
2007: 人家的老公別人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