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文是為了孩子的自信
十年前,還在中國。讀了一部海外二代華人的小說。其中大量篇幅描述了作者青年時的心理。作為一個華裔,他極端鄙視自己的血統。認為自己醜陋,恨不得把自己的皮膚揭掉,把血液抽乾,換成純粹的白人。非常痛苦,自卑,甚至想到自殺。當時,本人正忙於托福,覺得他無病呻吟,在美國,可以掙美元,有綠卡,有什麼痛苦的?生在福不知福。不過,作者文筆挺真實,印象很深,還記得主人公叫江念祖。
到了美國,有了兒子,對北美也了解多了,更對教育孩子的不易有了體會,也常思考教育孩子的問題。回想起江念祖,明白了。美國主流文化,或者英文載體文化中,特別是流行文化,電影電視劇, 亞裔的形象非常不堪。其中的亞裔男性多是萎瑣,怪異,刁鑽,弱小,病態的形象。孩子生長在這種環境中,如果只懂英語,娛樂,或者說美的標準就是來源於這一類電影電視劇,他們對於自我的認識會是什麼?
我們第一代移民,我們的英雄是令狐沖,洪常青。我們的記憶里,華人是美的。而且我們第一代移民認為,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民族,我們的民族是勤奮節儉,自強不息的,優秀的。這是我們第一代移民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也是我們第一代移民在逆境中具有頑強生存能力的內在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我的英語還不如美國高中生,但是可以有當地平均收入兩倍以上的職位。
對於第二代來說,這種傳統很容易流失,如果不會中文,很難繼承這種傳統,也很難擁有這份自信。如果不會中文,他對於美的認識,對於亞裔的認識就來源於那些英文電影電視劇。和第二代接觸較多的話,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很多亞裔女性都不想找亞裔男性,不是嗎。
外在形象重要嗎?不重要,因為我們是華人。但在北美人(包括第二代華人)眼裡,特別是青年人眼裡,外在形象很重要!我不想讓兒子象江念祖那樣自我否定,學習中文,就是打開一個窗口,讓他知道在另一個社會裡亞裔男性是高大,高尚,強大而有魅力的,是爺們!
江念祖小說結尾是,他中年以後重新認識自己的種族,學習中文,來到中國,學習中華文化,重塑自我,成為一個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