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聽一些孩子被老師“診斷”為“多動症”而要求父母要嚴加管教。這讓我很是意外,學校老師是如何確診孩子就是患“多動症”了?其次,老師是否具有專業知識來為孩子下這樣的結論?老師是否適合給孩子這樣的“疾病標籤”的評價?而這樣的“疾病標籤”將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怎樣的影響?
老師給孩子下“疾病標籤”並強烈要求家長帶孩子看心理醫生的這些行為,又將怎樣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而那些因被老師不斷告狀說其孩子有病而憂心忡忡的父母,他們的焦慮無助誰人能知?對一個孩子,我們是應該努力看到孩子的積極健康面,還是不斷挑孩子的毛病和病態?如何用“資源”取向,替代“問題”取向?這實在是當前教書育人的老師需要學習的心態。問題不是問題,看待問題的眼光和角度才是問題。
那麼,我們老師和家長該如何判別多動症患兒和貪玩孩子?根據醫學專家研究:一般來說,小兒活潑、好動甚至頑皮,都是孩子的特性。大多以男孩為多,現代不少老師及家長見孩子上課精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作業拖拉,而認為孩子得了多動症,到處求醫服藥,這對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說實在是一件不幸之事。老師及家長了解一些多動症患兒和貪玩孩子之間的常識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減少我們老師及父母因無知而傷害孩子的行為。
(一)好動貪玩的孩子有興趣愛好,但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注意力很集中的。但是具有多動症傾向的兒童幾乎沒有興趣愛好,無論對待任何事情幾乎不能注意力集中,坐不住,靜不下來。最簡單的方法判斷,一般的孩子都是喜歡看動畫片玩遊戲,平時很貪玩的孩子,一看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就認認真真的觀看,大人在旁邊干擾他,他還討厭你,完全的沉入欣賞動畫片之中。這說明孩子不是多動症,因為多動症的孩子幾乎無法認真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二)貪玩的兒童做事經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並有計劃及安排,比如回家後先看動畫片,然後做作業,雖然他看電視很認真,但只要動畫片播完,他還是會有意識想做作業,但有時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不想做作業,但家長督促,他還是會做作業的。而多動症的孩子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常是衝動式,雜亂的。他們看動畫片好動,做作業也好動。
(三)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遵守紀律不再胡亂吵鬧;比如我曾經接待一位好動孩子的諮詢,他的媽媽帶他到我的諮詢中心,他對於這個陌生的環境,加上我又的嚴肅認真,所以他表現的很乖,安靜的很,但是後來幾天后,他熟悉了這個環境和老師,就調皮了。而多動症兒童則沒有自我控制能力,經常在一些陌生和嚴肅的場合做出不守規則的事情來。他到陌生的地方去,也是不會安靜下來的。
(四)好玩的孩子喜歡玩耍,好奇心強,頭腦靈活,反映快,做事很快速,大家覺得好玩的孩子聰明。但是少數具有多動症傾向的孩子動作反應遲鈍、動作不靈活。比如扣紐扣、繫鞋帶動作緩饅,跑步常摔跤,寫字、用剪刀動作慢;頑皮的孩子卻沒有這些運動缺陷。好動的孩子由於好動,對於單調的學習沒有興趣,坐不住,靜不下心,老師是不喜歡的,並經常向家長告狀,家長就為孩子感到擔憂,畢竟影響學習,一般好玩的孩子學習成績還是可以的,但就是老師認為他做小動作,如果改掉這些毛病,學習就大有進步。
其實兒童時期是接受能力最強的時期,好奇心很強,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在玩耍中逐漸獲得新知識,他們漸漸聰明起來,這也就是說,好動、頑皮是兒童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