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寶寶就一直是我們自己帶。沒有父母的幫忙,期間的緊張、無助、辛酸不勝枚舉、歷歷在目。但在這過程中,我也斬獲了人生的一個重要認識——那就是生孩子的罪別人替不了,養孩子的罪別人也不能替。孩子是自己的,最好還是自己帶,雖然辛苦,但是也好處多多。下面我就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我堅信陪伴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好方式和途徑。實踐也證明如此。我們自己帶孩子後,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我們為了在一起更快樂、更有意義,我們共同協商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建立了各種機制,約定了各種規程。比如時間表,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周一晚上做手工,周二晚上講故事 ...... 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二、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家是一個社會單位,同時也是各種關係的集合體和原發地。我們經常聽到由於育兒觀念不同引起婆媳矛盾的故事,也經常有人會抱怨自己的丈夫不管孩子。諸如此類的事我們的周圍屢見不鮮。但是自己帶孩子後,一方面,夫妻倆在育兒上投入的精力更多,更容易體會到做父母的不容易,這也是所謂的“養兒方知父母恩”。而父母不和子女住在一起也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對於子女生活上的小摩擦也能視而不見。另一方面,由於共同培養孩子的目標任務一致,夫妻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感情也會越來越融洽。而且由於父母的不參與和缺席,夫妻生活上的瑣事也就隨着“床頭吵床尾和”的古訓一樣自然癒合,成為生活斑斕的小插曲。
三、有利於培養孩子自立、自理能力。“隔輩親”多給孩子帶來的是嬌寵、跋扈。9月中旬我父母來京小住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兒子特別不聽話,以前的乖乖表現全無,後來我分析是因為有姥姥姥爺在,兒子覺得有勢力可依。自己帶孩子,由於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生活規律性很強,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變得堅強獨立。有一段時間,我早上要把孩子送到我們僱傭的一個人家裡待半個小時,再送到幼兒園,兒子很辛苦。起初他哭,後來我嚴肅地和他說:“咱們家就是這條件。如果你不這樣,媽媽就不能上班,就沒有錢養活你。”後來兒子就沒有再哭過,每次都乖乖地和我說:“媽媽再見,媽媽下班來接我。”從這件事上,我覺得孩子是明事理的,而且他能更早地接觸到社會生活,理解父母的愛和辛苦,變得更加自立。
四、有利於培育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自己帶孩子後,我們家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抱着一種陪孩子體驗、嘗試、玩耍的態度,根據各自的特長愛好,我們夫妻間有了明確的職責分工。爸爸側重於手工、戶外的訓練,媽媽側重於語言訓練和科普知識學習。周末的生活更是多彩。春天我們去爬離家最近的草帽山,夏天我們去小河邊撿石頭玩泥巴,秋天我們去公園裡散步拍照撿樹葉,冬天我們一起去跑步鍛煉。我們在摸索中找到一個讓彼此快樂生活的方法。我們也變得更快樂、更勤奮、更高效。
自己帶孩子這一年,我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孩子其實很容易帶。生活的內容其實很豐富,我們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我們應該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艱辛也正是幸福的源泉。做父母的收穫了,成長了;做孩子的體驗了,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