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妈教了我什么 |
送交者: 徐安庐 2006年08月09日16:13:48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十五岁的徐安庐求学经历颇为传奇。两岁时以乐高组合玩具组成与自己同高的机器人,五岁时已能解简单的
除了医学外,徐安庐最关心的是世界上受压迫的儿童。他在十一岁时与弟弟徐安祺共同创立了“世界儿童组织基金会”(FoundationforWorldChildern'sOrganization)关怀儿童教育问题;并结合专家学者完成一套共一百三十册的英语教材,免费赠送各地贫童。美国CBS、ABC、《时代杂志》、《国家地理杂志》儿童版均曾详细报道徐安庐的故事,其学习经验更被编入美国教科书中。 徐安庐:
知识不过是事实的累积,其实是最容易的,他们知道我不需要他们给我这些。他们所给我的,是超越知识层面的东西,是一个成功而且快乐的人所需具备的特质。 支持、重视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走出家门就要随时提醒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因此我重视自己,也有着很高的自尊,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也尝试把事情做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父母的支持,给了我自信和自重,我认为这是我父母影响我最深远的地方。 父母对我的重视和支持,影响到我的表现。我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也加深了老师、长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接着赋予我更大的责任,也给了我更多磨练的机会。这一切,我叫它“良性的循环”,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都来自父母的重视。 不自我设限 爸爸从我们小时候就跟我们说“跳蚤的故事”。这故事是说,如果你把跳蚤放在一个浅盘中,盖上盖子,刚开始这群跳蚤就像发了疯似的一直往外跳,撞到盖子后,跳蚤很快就学乖了,也不想再往外跳了。这个时候,把盖子取掉,没有了盖子的限制,跳蚤照理说应该很轻易的跳出浅盘的,但事实是跳蚤连再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是很认命的留在盘内,再也不想往外跳了。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人也是一样的,就像跳蚤不再想脱逃,人也很容易接受现状,认为自己只能做到如此了。但是,人无法理解的是,这只是“自我设限”或受他人限制的结果。 爸爸说,他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是要我们不要受别人看法的左右,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管别人以为我们做得到做不到,只要我们认定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能做到,我们就一定能做到。 我在实际生活里,处处体验、经历到“跳蚤症候群”的表现,如果我没有得到这样的教导和认识,我肯定不会去尝试许多我现在正在做的事,譬如说三年内拿三个半大学学位的事,我就绝不会去做。 看重别人、接受别人 跳蚤理论还有一层意义,就是跳蚤一旦懂得怎么一回事之后,马上可以挣脱桎梏,跳脱牢笼。因此一时的挫折或失败,并不足以论断一个人。从小爸妈就带着我们到游民收容所当义工,我学会把游民当做一时遭到挫折的平常人看待,他们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恤,而是尊重、了解和平等对待。因为常在收容所帮忙,我也学会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们。当他们看到我,也很容易地接受我,因为他们看得出来,我不会去怜恤他、看不起他或自认高他一等。 团队合作及领导能力 像伽利略、牛顿等大科学家,一个人做出几乎所有当时科学界的大发现的时代,已经愈来愈不可能了。现代的科学研究,讲求跨国、跨领域的团队合作,不同的团队,在相同的研究内亦竞争、亦合作,做出成果的先后之间,有时只相距数日,先发现者成为英雄,而后发现者多年的研究心血,可能付诸东流。 我十岁的时候,进入华盛顿大学的拜尔实验室开始,就一直在学习如何和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合作,对我而言,说实在的,我一开始还谈不上合作,主要是不要带给别人麻烦,那时在实验室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女士,对我非常不友善,常常瞪大双眼看着我,意思好像说,你这个小孩不应该来这里,我只有耐性地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参加实验室的讨论会议,慢慢地就融入了,也没人再找我麻烦了,甚至还可以指导后来进实验室的人。 父母对我的教育让我了解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所需具备的特质,还包括如超越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预见未来的透视力,以及对其他人出自真诚的爱心及同情心,尊重同样生活在地球上包括植物的其他生命,环境保护及保育的概念,以及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从小我的父亲就对我说过一句话,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出自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把父亲给我的中文翻译成英文,贴在我书桌前的墙上,经常地反省自己。当我遇到挫折时,常常鼓励自己,把逆境当成是一种磨练,现在的我,还是每天在接受磨练和挑战,我乐在其中。我知道,我才刚起步,距离成功还非常遥远。但我也相信,我正在接受的训练,有一天,会让我有能力、有信心、也有勇气,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献出全力,来改造这个世界,为人类造就更美好的生活。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