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看妈妈, 妈妈行动不便多时, 只是, 是我第一次见不停歇的妈妈如此, 心里很难过, 或许就不该离开妈妈这么远. 妈妈读出我的心思说, 你以为你守在我身边, 我才开心? 走的时候, 觉得是那么无奈, 妈妈的病,正是我和同事的研究项目,可是几百万的研究投入,对妈妈来说又能有几多帮助? 一种真正感到自己学而无用的无奈. 临行, 妈妈挣扎着起床, 而我, 只能给她一个拥抱, 还她一个吻...
回来后, 一直想着妈妈, 断断续续写了下面的一些.
妈妈
妈妈来自一个偏远而富饶的山区, 外祖父家境殷实, 妈妈小时候不曾受过一丝苦, 因为舅舅们出生得晚(小妈妈20多岁), 妈妈得以成为那时十里八乡唯一的女学生, 后来又去上海培训, 到省城工作, 虽没有什么学位, 却也算是山里的凤凰了. 大山给了妈妈最宝贵的财富, 那就是善良. 小时候, 最喜欢听妈妈的同学们说妈妈如何把干饭和同学换红薯, 又把红薯送给学校门口的阿婆.
妈妈的艰辛是在嫁给父亲之后. 父亲来自乡下的一个大家庭, 爸爸那时已经是家中的长子, 大伯去世, 留下2男3女; 二伯生死不明(和家里断绝关系革命去了, 文革后联系上了); 爸爸下面还有三个弟弟, 一个读大学, 一个在读高中, 一个才初小. 这婚事, 外祖父坚决不同意, 怎奈妈妈心意以决, 带着外婆的祝福, 嫁给了爸爸.
从不曾下地的妈妈, 学会了农忙时和爸爸一起回家帮忙, 极少做家务的母亲学会了挑水, 到井边洗一大家子的衣服, 妈妈说最难的是做饭, 二十几个人的饭用一口大锅熬, 稠的给男孩, 耐饿, 稀的给女孩. 妈妈学会了织毛衣, 改衣服, 做简单的衣服.
记事起, 妈妈就是一家人的主心骨, 爷爷很固执, 但特别听妈妈劝, 奶奶更是喜欢妈妈, 什么事都问妈妈拿主意. 妈妈一回来, 大人孩子都围着她, 出嫁的姑姑和大姐,二姐也会带着孩子回来, 好热闹. 妈妈总是这个宝贝, 那个宝贝亲不过. ---- 这是妈妈带给爷爷家的温情, 乡下应该不兴这种称呼, 因为我没听别人家叫过. 妈妈从小就在外婆和曾外婆的宝贝声中长大, 也把这带到了爷爷家. 我到上小学,才离开乡下, 和妈妈一起生活. 妈妈把大哥带出来, 学手艺, 二哥出来读高中. 大婶去世后, 我们家有多了个宝贝, 就是刚上中学的三哥. 81年, 二伯把大弟送回来, 加上后来的堂(表)弟妹, 我们家总是人来人往, 大院的人笑着说找我们家最容易了, 那门口鞋最多的就是.
从没见过妈妈和爷爷奶奶争吵, 记忆最深的是, 奶奶病时, 妈妈带我们上山里采药, 一大袋一大袋的晒干, 分好, 送回去给奶奶. 爷爷病重时, 不肯吃喝, 是妈妈和爸爸一起哄着他, 一口一口喂的.
现在兄弟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家, 天南地北的, 可是妈妈那里仍然是最温馨的家, 不同的是妈妈有了更多的孙辈, 重孙辈的宝贝们.
我从没听过妈妈抱怨过什么, 倒是外祖父依然常常埋怨妈妈不该自找苦吃. 每到这时候妈妈总是笑笑. 小时候, 妈妈的朋友们常说你妈妈很不容易, 真正体会到, 却是自己结婚生子, 有公公婆婆,以及婆家的哥哥妹妹们要相处时. 好在妈妈用她的慈爱和智慧, 象当年外婆支持她那样,支持我. 比方说, 过年过节, 妈妈总是让我回婆婆家去过, 每次回过妈妈也一定让我先去看望公公婆婆, 如果带着孩子, 一定让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多呆几天,总是和我提婆婆的优点和不易, 时不时的还和公公婆婆通个电话, 捎些吃的, 药啊什么的给他们. 别说是公公婆婆了, 就连老公的哥嫂妹妹妹夫对我妈妈都尊重有加. 妈妈对媳妇女婿更没得说.
一直想写写妈妈, 却总觉得词不达意,结构杂乱 我如何才能写出一个为我们遮风挡雨一辈子的妈妈呢? 嗯, 妈妈是那个每天笑呵呵, 对家人和朋友的; 我的妈妈是那个走到哪都能找到朋友的, 不论贫富的; 我的妈妈是那个一直宠着我们, 宝贝着我们的; 我的妈妈是那个起不了床, 却依然半倚着的, 为了多给我带些爱吃的橄榄, 细心地把核一粒一粒剥去 --- 这是我今年回家第一眼看到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