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学生问的问题
问题1. 说谎是诚实的行为吗?(两个答复。)
回答:1.是——如果说谎时有包含三个条件:1. 没有违背良心。
2. 为对方着想而说谎。
3. 没有伤害到对方。
2.不是——如果没有包含上述三个条件。
问题2. 捐钱是不是在做善事?(两个答复。)
回答1:是。
可是学生反驳说有些人捐钱是为了沽名钓誉。
回答2:从捐了钱到钱已产生做善事的结果的整个过程来看:
捐钱(动机不是要做善事)——捐了钱
——做了善事(最后产生做善事的效应)
虽然动机不是要做善事,但最后还是产生做善事的效应。
所以,这样的捐钱还是可接受是做了善事,但不鼓励这样做善事,这并不是真正在做善事。
问题3. 某个老师上道德教育课一直教我们不要抽烟,可是他本身却一直在抽烟?
回答:老师就是切身深受其害(作为反面教材),同时非常了解其害处的可怕后果,所以一直劝学生不可抽烟。
我认为这三个学生实在太聪明,小小年纪就会质疑一般成人的行为,当初他们问我这三个问题时,我相信他们已考倒许多家长和老师。
后来我给予他们这样的答复,我相信他们会满意,并且会让他们解除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不会有双重标准好,不会在幼小的心灵产生某种价值观的灰色地带。
其实,我们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有多少灰色地带,我们也难以厘清。
就以这三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很简单,就说有些事情是大人可以做的,不是小孩子可以做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敷衍孩子们,我们就是教孩子以这样的双重标准处世为人。
纵观上述的三个问题,如果我们在解答时给予掉以轻心,可说已促成会产生价值观灰色地带的导因。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常带有双重标准,存有灰色地带,就会厘不清关于诚实、钓名沽誉、以及还有更多道德与价值观的事例,是否社会的诚信与价值观的问题就是从这里衍生而来
?
我并不担心这个的问题的答复是什么,我只担心还有多少的小学生是或有知觉、抑或在潜意识中已有这样的疑问,他们并不会发问,而只是冷眼旁观地在看我们大人以双重标准和持于灰色地带的人生观来处世为人,他们内心的批评是尖锐中带着不满,不是以语言来表达,而是以自己没有自觉和学会正确的思考的方式来适应,来面对生活,从中建立了一个不能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起责任的心态。
这样的“不能负起责任的心态”是否已成了孩子们长大后的典型自我模式?
这是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教育是否应给予了关注?还是我们只标榜以考试的好成绩作为关注的目标来办学校,就算是把学校教育办成功了?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好像还看不清这存在的问题,它就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一直衍生更多的教育与人格成长的问题。根本上,只要教育一产生问题,将会造成后来的社会也会有问题。
孩子们发问的问题,就像在揭示我们大人看不到的思想行为的盲点,千万别低估小孩的心眼,那可是一面雪亮的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已被尘封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