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國課業如山的小學階段,美國小學教育總體感是在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遠遠超過對成績的注重。
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在K到二年級是: 基本可以聽令於成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與他人有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大小事情鍛煉獨立完成,對學習或其它問題會進行分析思考,逐漸培養對各學科興趣。在評分上以優良中差評分。但努力程度與實際得分分開。絕大部分學生有努力學習的習慣,但結果並不一定會是優。(優只是個鼓勵或學生從能力及心理上皆超於所上一級水準) 不少老師常常到最後一個學期才給綜合表現良好的學生優。除了數學,英文分閱讀,口語及寫作及所學科目。還有平時紀律呀,對時間利用合理性呀,人際交往呀,上課參與呀,學習態度呀等等行為及社會性發育的評分。
因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發育還沒有完全。特別行為發育,控制能力,語言發育各個學生發育階段都不同。所以教師在觀察學生平時在課堂及與其他學生及成人相處,及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方面花不少時間。找到學生的相對弱點後,加以完善。這是教育原則,而分數只是個參考學習能力的一個方面。教師接受過學生因發育階段及時間不同理論學習(大學或研究生及實習階段心理教程有要求了解)在三年級之前基本不以成績好壞來評定一個學生的表現。更注重學生行為表現。總是鼓勵學生在弱項上多努力,這樣才能發育成個性較完善的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各方面能力着實相差很大。就成熟早晚,在小學學生中差別非常明顯。女孩多比男孩子成熟早(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但也有不少例外。
一些華人家長沒有領悟教師在小學階段不以學習成績為標杆這一教學理念。(因國內只以成績橫量)看成績單時只看主科是否為優。就滿意,不是則失望且找除孩子之外老師,學校的原因。見過太多太多的男孩子,由於小學階段在行為及思想上不成熟。在主課上不管掌握多好,老師依然給中,其原因是由於平時表現不理想。如: 作業不能按時按量完成,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能積極參於課堂討論及不能與他人很好合作等問題造成的。而家長們往往覺得孩子成不成熟和成績無關,且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重意孩子身上除功課外性格的發展造成於教師評分的偏差。這種現家在各族家長里都存在。但華人家長分數看得更重。俺周圍一些華鄰孩家長(孩在小學階段)收到成績單看到主科不滿,所謂付科比較低後,哈,總結: 美國老師水平太低,不識聰明孩。但俺平時在校觀察到這些孩時,的確無論在學習上,如在數學課上: 自控能力比較差,隨便大呼小叫已知答案或由於自覺在家或補習處學過就不專心聽課等。家長會解釋為孩子水準高,智力高。但在其它一些數學概念如: 溫度,量度,運用等上連平均水準還達不到。這就是家長與學校橫量孩子的偏差的例子。
美國教育無論小,初,高,甚至大學。平時分如: 作業完成狀況,project如以小組完成狀況等等也占給分近三分之一。因此,教師從小學起培養學生平時學習態度及成熟性也是一個使學生成熟的手段之一。
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看成績單,不要只看成績優秀與否。主要看孩子在哪一方面比較弱。如看到除主科外其它方面有低與良的評分,就該重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最好先別去找老師及學校的原因。除非四個學期不同老師上同一門課,三個老師給優,一個老師給2(4分滿)才有不公可能。絕大部分情況下老師給學生的評分是比較合理的,是按照平時學生在校表現出的狀況評估的,比較全面。如主科不滿,也非常正常,因為有些教師認為4分是outstanding 級,學生無論在能力及成熟程度上比其他孩都得好,不隨便給。家長要從孩子作業是否認真及按時完成? 上課是否認真聽講及積極參於。平時大,小考是否都不錯等等綜合因素考慮。老師看到的學生是在他們獨立狀況下的自我表現,與家庭中表現會有出處,再加上能力是於其它百孩對比,而不是家庭中家長比少數幾孩(鄰居或認知的)。
總之,美國小學階段家長會感到孩子非常輕鬆無事。學業不緊,這主要是由於學校基本在引導學生各方面興趣,及進行法治,道德,心理,社會性教育。使其對各學科有個好的開始。以利於他們找到真正的興趣及使學生完整個性得以完善。家長在孩子比較多的業餘時間也可觀察孩子真正的興趣及愛好,加以練習。這對初,高中後發展興趣,長項起到關鍵作用。再者,多帶孩子參加學校及社區的社會實踐活動。多讓孩接觸自然及群體,這對他們的初中後的個性完整化及世界觀起到決定性作用。
讓孩子有個有記憶的快樂童年很重要。總體上說,小學四年級之前學生成績好壞與初中後能否成為優秀學生沒有太多聯繫。太多的孩子由於成熟期比較晚到初中,甚至高中後才發揮自己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