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文化”-再談中國文化的物質本性
我以前談到過中國文化的“物質性”。它崇拜,追求的目標,最終在於“物質滿足”。如果你對這一點質疑,看看周圍身邊的情況就清楚了。
說中國文化的物質性,具體地說,它主要要滿足身體的需要,既“食色,性也”。中國的聖人都如此說,其他人只有閉嘴了。看看中國人平時用的詞彙,“占便宜”,“吃香”,“好處”,等等,哪一個不是於利益有關呢?而哪一個利益不與物質有關呢?誠然,利益,屬於必須品,西人也不可能沒有。但中國人的問題是,“儘量多占”,“多多益善”。那有沒有限度呢?有。這就是中國人說的“差不多就行了”,別“過分”,或“忍耐”等,既,由他們自己根據自己的情緒決定的界限。以“多占為榮”,以超出其他人所得到的部分為榮,既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榮。中國人不懂得西人所遵循的“原則”,“公正”,“平等”等概念,因為這些概念跟自己的文化格格不入。比如,“沒有這些好處到美國來幹什麼?”,此類問題的提出。中國人對西方的理解也僅限於物質的優越,自己應該享用。
如果說中國文化沒有精神方面的追求是冤枉了中國人。但這些追求完完全全是“外在”的,既在別人眼中的東西,於自己的內心需要(如西人那樣)無關。或者是自己的內心感覺,僅僅根據外人的眼光來決定,既“面子”。中國人的所謂“反省”,所謂“吾日三省吾身”,都是以外界的標準為參照物,規定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如何適合於外來的規定,比如社會準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培養“機器人”。所以,中國文化可以成為“機器文化”。
機器的特點,就是必須根據“現有的條件”進行設計和模仿。看看華人在模仿和現有條件規定下的成績就知道了。例如,攀附“藤校”,爭取“奧數獎”,這些對他們子女的要求。他們的智力不見得比西人高,但他們比別人都努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面子”的觀念比其他文化更強調。所以要“出人頭地”,這是中國文化的目標。
機器的其他特點是“聽話”,服從,按照指令進行。中國文化的“和諧”,“秩序”,“專制”等都出於此目的。凡是有既定目標的東西,華人一定都能做好,如各種考試和模仿。唯有“創造性”除外。不是華人不具有創造的天賦和智力,而是他們的文化影響限制了他們的思維方式,中國文化教導他們按照“機器的方式”行事,深深烙印在心裡,從小到大,他們的教育都是如此。
機器文化,從輕的方面看,是對人性,人的自然本能,的扭曲。從重的方面看,機器文化是人類文化中的糟粕,毒品。如果你想培養自己的孩子具有創造性,你就應該教育他遠離中國文化。如果你自己是華人,但還希望培養自己的創造的能力和思維,你就應該自覺肅清中國文化,這種“機器文化”,對你的影響。
當然,機器也是華人社會中“皇帝-萬人之上者”,需要的工具之一。如果你繼續追求那種機器文化中,能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目標,作一個“優秀的控制器”,這不是選擇而是認識能力的限制了:人在出生時與動物無異,人在被扭曲的文化中與機器無異。
從“動物到機器,從機器到人”,是華人思維成熟過程中不可避免需要走完的普世價值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