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13. “命定論”突顯了不能抗力的壓倒作用 |
送交者: luis 2023年08月26日16:05: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13. “命定論”突顯了不能抗力的壓倒作用
“命定論(宿命論)”譯自,英文的“fatalism”,字面上就與“determinism”不同,因而好像很難與,所謂的“決定論”混為一談。不過呢,聯想到第2篇帖子提起的,讓“自由”意志轉型成,“柿油”意志的文化基因,它在確定論與決定論,這對親密的伉儷中,動用小三慣用的方式,插了決定性的一腳,結果把二元架構這攤子水,攪得更渾濁了,幾近於泥巴漿,也就不奇怪咧。
不管怎樣,正是古希臘的命運之神,發揮的“命中注定”效應,才誤導了當時一小撮搞哲學的,通過給“命運”貼上“必然”的標籤,樹起了二元架構。考慮到這一點,後來命定論,也打扮成“定論”的模樣,擠到源於“determinism”的,另外兩種“定論”中間,聯手向柿油意志挑戰,當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啦。
這種哲學上的強強聯手,還滲透到了英文詞典里:它們一邊把“determinism”解釋成,“主張人們木有柿油意志,其行為或選擇,均由環境和其他不能控制的因素,所決定的信念”,一邊把“fatalism”解釋成,“主張事件是被命運決定,因而人不能加以控制的信念”,其中除了用“命運(fate)”,替換了“環境和其他因素”,作為“決定性”的權重因素,以及省略了“木有柿油意志”的要點,仿佛它不在二元架構的語境裡,兩種釋義大體一致,不是?
不用講,命定論確實潛含着,與決定論以及確定論的相通處:暫且撇開其中,有點另類的“運”字不談,如同俄狄浦斯悲劇,表明的那樣子,所謂“命”,既是人們“確定性”地知道,一定會落到自己頭上的東西,又是一定會對人們,施加“決定性”影響的東西。說白了,本系列將流行的“宿命論”一詞,改寫成“命定論”,也是為了突出,三種“定論”之間的,這類勾勾搭搭,嗯哼。
然而喔,這些個勾搭處,並不能證明,把“命定論”與“determinism”混為一談,就有道理了。說穿了,“determinism”的釋義中,在去掉了確定論強調的,“有其因必有其果”內涵的同時,又增加了命定論主張的,“人力不能控制”的意蘊,就悄無聲息地露出了,西哲混淆決定論與命定論的,一隻小荷尖尖角式的馬腳——或許也就是古典儒人們,特別偏愛的“小腳”?存疑。
淺人有個小註:這裡的“人力不能控制”,俗話或曰“抗不住”,往往也被稱作“不可抗力”。其實哈,照《人性邏輯》的語義分析,把它叫作“不能抗力”,或許更恰當點:大多數情況下,這樣子的力,並非人們“不可以”抗,一抗應然上就不對,或者不正當了,而只是超出了,人們“能”抗的範圍,所以即便抗起來,應然上很對很正當,實然上也還是,沒法子真正抗住。傷心。
說破了,帶有命定論印跡的神學決定論,在應然層面主張,人們“不可”抗拒,上帝發布的決定性命令,也潛含着下面一點,作為自己的實然支撐:上帝的無限“全能”,是“能力”有限的人們,絕對難以企及的;因此喲,要是哪個小子,居然斗膽抗拒神命,一定死無葬身之地,如同蚍蜉撼樹那樣子,不是?
為什麼說,“不能控制”,是命定論區別於決定論的,“決定性”權重因素啊?理由不複雜:一方面,命定論恰恰在於強調,命中注定的東西,是人不能控制,無力改變滴;否則的話,它們就木有資格,叫作“命中注定”的了。
另一方面,儘管神學決定論,以及地理決定論等等,多少帶點不能抗力的意思,但制度決定論,以及武器決定論等等,卻不看重這層內涵,反倒明確主張,人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干預,決定性地控制,這些決定性的因素,努力讓它們發揮出,決定性的正面效應;不然的話,人們為什麼要發明和提倡,這些決定論呀?
於是乎,西哲無視制度決定論,武器決定論,等等的清晰主張,非把“不能控制”的意蘊,說成決定論的核心語義,就有搗漿糊的嫌疑了,想把命定論的命根子,悄悄嫁接到,決定論的樹枝上。也是在這類概念偷換的過程中,古希臘強調的柿油與命運對立,才逐步轉型成了,現當代強調的柿油與決定論對立。
當然囉,不僅古希臘,而且其他文化傳統中,命定論的見解,往往夾雜有,濃郁的神話宗教意味,將人們不能控制,無力改變,只好順從的“命運”,歸結為神靈,上帝,天等等,這些神秘主體,冥冥之中的預先“決定”。
可是吧,這並不意味着,凡俗世界裡,就沒有不能抗力的玩意兒了。舉例說,以前人們干農活的過程中,與土壤,品種,肥料這些因素不同,氣候因素的決定性效應,很大程度上,就呈現出了,命定的典型特徵。無論如何,中國古人喜歡說的“聽天由命”,恰恰和這一點,脫不了干係。
再比如,現而今的各類合同,有關“force majeure”的條款,同樣會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能抗力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戰爭衝突等等,並且常常由於語義含混,外延不清的緣故,方便了保險公司,把水攪渾了摸大魚,嗯哼。
這裡舉的事例,已經提示我們,不能控制的命定現象,並非只能來自自然界,而是也可能植根於,人們自己的行為中:對你來說,沒法避免,無力改變的戰爭衝突,其實就處在,他的自覺控制下,是他一意孤行,非要搞起來滴……
真誠坦白一事:若干年前,聽到一句哼哼教誨,“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滴”,曾讓俺老漢頭一次,對這個在書本上,不知讀過多少回的命題,有了接地氣的,全新體驗性領悟:所謂“客觀規律”,許多情況下不過是指,我們一定要付諸實施的主觀意志,是你們的主觀意志,壓根改變不了滴,就像當前語境裡,所謂的不能抗力這樣子,不是?
回到正題上來。由於命定論彰顯了,命運的一定如此,改變不了,沒法抗拒,這種登峰造極的必然特徵,它似乎要比,單純彰顯權重因素的決定論,更有力氣以及資格,成為搞死柿油的殺手鐧。也因此,二元架構勉強拿得出手的證據,大都屬於命定論的範疇,如同古希臘的命運悲劇那樣子。
然而哈,儘管命定論的確要比決定論,以及確定論多出了,不能控制因素的決定性壓倒作用,它和自由的互動關係,說破了也和決定論,以及確定論差不多,同樣證假了,二元架構不分青紅皂白,關公戰秦瓊式的一刀切。
首先呢,如同決定論,以及確定論的情況那樣子,只有那些充滿了,負面價值的命定論事件,也就是“壞運”“厄運”“霉運”“噩運”之類,才能以不能抗力的方式,壓垮人的自由追求。相比之下,具有正面價值的命定論事件,包括但不限於,“好運”“幸運”“財運”“桃花運”“狗屎運”等等,恰恰會以一定如此的必然方式,決定着人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自由,以致它們儘管還能叫作,“不能控制”的,卻好像談不上,是神馬“不能抗力”了。
不管怎樣,雖然俗話或曰,“好運來了,門板都擋不住”,完全超出了閣下的控制能力,可要是它萬一真的降臨了,難道您真會拆了門板,拼命阻擋麼?除非閣下腦殼裡,湧進了超過250毫升的泥巴漿,還結晶成了花崗石,嗯哼。
溫馨警示一點:面對現實中的許多好運,儘管你肯定用不着,拆了門板抵抗,卻還是有必要,基於自由意志,付出自己的努力。否則的話,就算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過來了,假如大傢伙統統像個打醬油滴,都想坐享“順之者昌”的其成,卻不願冒險參與,結局可能還是會,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不是?
其次呢,負能量的命定論事件,雖然會以一定如此的必然方式,壓倒性地扼殺人的自由追求,但第一哈,這決不意味着,必然就讓自由意志,成了幻覺或假設。倒不如說,如同俄狄浦斯那樣子,即便人們明明知道,無力改變即將落到頭上的厄運,也不會阻止他們,生成抗爭性的自由意志。換個方式說哦,不可抗力的必然厄運,只是讓自由意志到處碰壁,不會讓它淪為子虛烏有。
這樣子看,二元架構不僅掩蓋了厄運在價值上的“壞”,而且還把價值論語境裡的“成敗”,與存在論語境裡的“有無”混為一談了,斷言必然足以讓柿油意志,變成“不存在”意思上的虛無,同樣屬於不可接受的偷換概念,不是?
第二哈,這也不意味着,人們基於自由意志的無效抗爭,就一丟丟意義都沒有了,純粹屬於“徒勞徒傷悲”。倒不如說,如同俄狄浦斯那樣子,就算徹頭徹尾落敗了,從中依然呈現出,再艱難險阻,再沒有希望,也要追求自由的人為努力的崇高堅毅,並且因此為後人深刻銘記。
並且吧,現實生活中,如同好的命定那樣子,壞的命定也不見得就會,徹底取消自由追求的一切希望。無論如何,哪怕遇到的是,貨真價實的不能抗力,就像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那樣子,人們依然有可能,通過自己的人為努力,設法減少自己受到的傷害,尤其是防止自己落入,更嚴重的不自由狀態。
也因此,我們且不可有樣學樣,照西哲的模式,隨意玩弄“不能控制”的字眼,在決定論與命定論之間,如同某種牌子的巧克力那樣子,絲滑般地溜過來,又絲滑般地轉過去,而應當小心分辨,自己面對的,究竟是必須干預的決定論境遇呢,還是無需努力的命定論狀態,這樣子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或者積極參與,或者消極躺平的正當決定,嗯哼。
由此不難看出,命定論的層面上,柿油與“決定論”的二元架構,又一次破產了,連理由都十分相似:好的命定,只會促成人的現實自由;壞的命定,儘管會毀滅人的現實自由,卻毀滅不了,人的自由意志,以及自由追求,反倒還有可能,呈現出雖敗猶榮的正面價值,不是?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台灣第三勢力黨 | |
2022: | 人類智慧和內在動力--創造力根本條件的 | |
2021: | 康德與賣雜糧煎餅的大媽 by maddogs | |
2020: | 924、愛民?還是欺民?總理和總書記之 | |
2020: | ZT: 1966年為什麼取消高考? | |
2019: | 小粉紅的潛意識,在極權全體主義病態種 | |
2019: | 一般人對前額葉的功能的誤解 | |
2018: | 格林威治 -- 國際標準時間 | |
2018: | 耶魯虎媽教育出來的女兒今何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