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美元首會晤,俄羅斯作為旁觀者,他們的心態其實是有些糾結的。關於這點,從他們的官方媒體報道中就可見一斑。
根據美國方面的說法,中美元首會晤一共持續了“4個多小時”,這其中不僅包括雙方的正式會談,還包括會談後在莊園裡舉行的宴會,以及宴會後兩國元首的散步交談。
而在俄羅斯官方媒體俄新社的報道中,他們只把第一階段的正式的會談算作元首會晤,稱中美元首會晤只持續了“不到2個半小時”。
這裡不是說俄羅斯媒體的報道是錯誤的,不論是“4個多小時”的說法,還是“不到2個半小時”的說法,其實都是正確的,只不過美俄兩國媒體報道的角度、對會晤的定義有所不同,而這也恰恰反映出了他們對中美元首會晤的不同心態。
美國方面之所以強調“持續4個多小時”,把正式會談後的宴會,以及散步交談都算上,是因為他們希望儘可能創造一個“中美元首有很多話題,談出了很多成果”的輿論氛圍。美方對於此次會晤的要求和期望,其實是超過中方的。面對明年的大選壓力,拜登和他的團隊迫切需要外交得分,需要向民眾展示自己對中美關係的所謂“管控能力”。
實際上,這次會晤的成果確實不少,尤其是實質性的成果。比如中美同意恢復部分軍事對話機制,這些機制自去年佩洛西竄台後就一直暫停到現在;再比如同意共同打擊毒品、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大幅增加航班等等。此外,兩人還就巴以問題等國際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
這些實質性的會談成果,再加上4個多小時的持續時間,拜登團隊是希望這場元首會晤的熱度越高越好,儘可能地對內展示自己的外交成績。
相比之下,俄羅斯雖然是旁觀者,但他們對這場會晤的心態,卻更加複雜而糾結。對於中美元首會晤,俄媒只計算了兩國元首的正式會談時間——“不到2個半小時”。
在中美俄這個大三角中,中美關係越是緊張,俄羅斯在外交上的操作空間就越大;而如果中美關係處於上升趨勢,俄羅斯的外部壓力就會變大。2014年俄羅斯之所以敢直取克里米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美當時的關係正處於下行期,美國開始逐漸向亞太方向加壓,圍堵之勢逐漸成行。
而俄羅斯當時確實也賭對了,美國仍將重心放在亞太,歐洲也採取了綏靖政策,沒有跟俄羅斯徹底鬧掰。後來特朗普上台,他當時甚至想拉攏俄羅斯來對付中國。雖然俄羅斯沒有答應,但這的確也讓他們更加相信,在中美加深博弈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是可以從中謀取更多利益的。
於是去年2月,俄羅斯再決定賭一把,希望復刻2014年的速戰速決,但結果卻不如人願。雖然俄羅斯也能接受打持久戰,但如果能迅速解決問題,當然是更好了。
如今的俄羅斯,算是與西方徹底決裂了。在中美俄這個三角中,如果說俄羅斯過去扮演的是一個比較靈活的角色,東西兩頭通吃;而現在的俄羅斯,則幾乎沒有靈活操作的空間。俄烏衝突只要不結束,美國只要還支援烏克蘭,那麼美俄關係就不可能回到正軌。俄羅斯現在只能全力“向東看”,將重心放在發展中俄的雙邊關繫上。
在俄羅斯的宣傳口徑中,中國是共同對抗美國霸權,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夥伴和戰友,中國應該和俄羅斯一樣,跟美國“沒什麼可談的”。但問題是,中美關系所涉及的內容,遠比美俄關係要複雜得多,因此中美並非“沒什麼可談”的,反倒是能談的東西很多。
具體來說,美俄關係的問題,主要就是地緣政治上的矛盾;而中美關係的問題,不僅涉及到地緣政治,還涉及到地緣經濟。因此俄羅斯將中國視為“共同對抗美國霸權”的夥伴,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中俄與美國都有地緣政治上的博弈,我們和俄羅斯有着許多共同的目標。
但是,我們在跟美國談地緣政治的同時,也能跟他們談地緣經濟。而跟地緣政治不同,在地緣經濟領域,合作通常大於競爭,所以中美兩國有着不少的共同話題。而對此看在眼裡的俄羅斯,心裡卻是很糾結的,因為他們也知道,在中美的地緣經濟博弈中,自己幾乎沒有什麼戲份,自身經濟實力的落後,讓中美俄的三角格局,正逐漸演變成雙邊的遊戲。
總的來說,俄羅斯對中美關係的糾結而複雜心態,讓俄媒不得不營造一個“中美沒什麼可談”的宣傳氣氛,讓人有一種“中國仍然堅定站在俄羅斯一邊,反對美國”的感覺,尤其是在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下,這種對內的宣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