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美元首会晤,俄罗斯作为旁观者,他们的心态其实是有些纠结的。关于这点,从他们的官方媒体报道中就可见一斑。
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中美元首会晤一共持续了“4个多小时”,这其中不仅包括双方的正式会谈,还包括会谈后在庄园里举行的宴会,以及宴会后两国元首的散步交谈。
而在俄罗斯官方媒体俄新社的报道中,他们只把第一阶段的正式的会谈算作元首会晤,称中美元首会晤只持续了“不到2个半小时”。
这里不是说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是错误的,不论是“4个多小时”的说法,还是“不到2个半小时”的说法,其实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美俄两国媒体报道的角度、对会晤的定义有所不同,而这也恰恰反映出了他们对中美元首会晤的不同心态。
美国方面之所以强调“持续4个多小时”,把正式会谈后的宴会,以及散步交谈都算上,是因为他们希望尽可能创造一个“中美元首有很多话题,谈出了很多成果”的舆论氛围。美方对于此次会晤的要求和期望,其实是超过中方的。面对明年的大选压力,拜登和他的团队迫切需要外交得分,需要向民众展示自己对中美关系的所谓“管控能力”。
实际上,这次会晤的成果确实不少,尤其是实质性的成果。比如中美同意恢复部分军事对话机制,这些机制自去年佩洛西窜台后就一直暂停到现在;再比如同意共同打击毒品、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大幅增加航班等等。此外,两人还就巴以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
这些实质性的会谈成果,再加上4个多小时的持续时间,拜登团队是希望这场元首会晤的热度越高越好,尽可能地对内展示自己的外交成绩。
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是旁观者,但他们对这场会晤的心态,却更加复杂而纠结。对于中美元首会晤,俄媒只计算了两国元首的正式会谈时间——“不到2个半小时”。
在中美俄这个大三角中,中美关系越是紧张,俄罗斯在外交上的操作空间就越大;而如果中美关系处于上升趋势,俄罗斯的外部压力就会变大。2014年俄罗斯之所以敢直取克里米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美当时的关系正处于下行期,美国开始逐渐向亚太方向加压,围堵之势逐渐成行。
而俄罗斯当时确实也赌对了,美国仍将重心放在亚太,欧洲也采取了绥靖政策,没有跟俄罗斯彻底闹掰。后来特朗普上台,他当时甚至想拉拢俄罗斯来对付中国。虽然俄罗斯没有答应,但这的确也让他们更加相信,在中美加深博弈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是可以从中谋取更多利益的。
于是去年2月,俄罗斯再决定赌一把,希望复刻2014年的速战速决,但结果却不如人愿。虽然俄罗斯也能接受打持久战,但如果能迅速解决问题,当然是更好了。
如今的俄罗斯,算是与西方彻底决裂了。在中美俄这个三角中,如果说俄罗斯过去扮演的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角色,东西两头通吃;而现在的俄罗斯,则几乎没有灵活操作的空间。俄乌冲突只要不结束,美国只要还支援乌克兰,那么美俄关系就不可能回到正轨。俄罗斯现在只能全力“向东看”,将重心放在发展中俄的双边关系上。
在俄罗斯的宣传口径中,中国是共同对抗美国霸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伙伴和战友,中国应该和俄罗斯一样,跟美国“没什么可谈的”。但问题是,中美关系所涉及的内容,远比美俄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中美并非“没什么可谈”的,反倒是能谈的东西很多。
具体来说,美俄关系的问题,主要就是地缘政治上的矛盾;而中美关系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地缘政治,还涉及到地缘经济。因此俄罗斯将中国视为“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伙伴,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俄与美国都有地缘政治上的博弈,我们和俄罗斯有着许多共同的目标。
但是,我们在跟美国谈地缘政治的同时,也能跟他们谈地缘经济。而跟地缘政治不同,在地缘经济领域,合作通常大于竞争,所以中美两国有着不少的共同话题。而对此看在眼里的俄罗斯,心里却是很纠结的,因为他们也知道,在中美的地缘经济博弈中,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戏份,自身经济实力的落后,让中美俄的三角格局,正逐渐演变成双边的游戏。
总的来说,俄罗斯对中美关系的纠结而复杂心态,让俄媒不得不营造一个“中美没什么可谈”的宣传气氛,让人有一种“中国仍然坚定站在俄罗斯一边,反对美国”的感觉,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这种对内的宣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