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大壮实验室
编辑/大壮实验室
“饥荒”一词,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大自然中可以遍地食物,动物野菜也是种类繁多,而那些古人偏偏放着水中的鱼虾不食,却独爱那干巴无味的草根树皮,是时代造就了古人的无知?还是有什么难以言说的心酸真相?
被“饥荒”扼住命运的人
秦末年间,受制于战争与国家政治格局的动荡影响,连年的自然天灾,使得秦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粮食短缺,更是有史料记载,具有“人相食,遂城皆空”的空前惨状,即使实行措施以求恢复农业生产,但依然竹篮打水毫无成效。
元大德公元1306年间,由于天灾之祸,使得多地连月大雨倒灌,致使中原大地承接70年以来的最大水灾,庄稼房屋都置于一片汪洋,在中原水势吃紧却在南方,其江浙一带也既有水患又有旱灾,多地粮食产量更是颗粒无果。
这些由天灾引发的水患旱灾,为古人们带去了难以为继的全民大饥荒,种地的人们不仅辛苦的劳作归于尘土,连个人的温饱都不能维持,所有的人们都被陷于吃不上饭,找不到家的水深火热之中。
大约公元1632年明崇祯年间,因其国内西北地区大面积干旱,造成饥荒的大面积肆虐,无数事关西北的粮食问题被呈到崇祯皇帝的案前,但旱灾蝗虫的侵袭使得当地饥横遍野,饿急了的人们更是抱起树干啃食树皮。
孩子们更是遍地寻找能够生长的野草以此果腹,有的较为野蛮的地区更是有煮食人肉食骨的人间炼狱景象,但即使都发展到了可以人吃人的惨状,依旧难以解决西北荒芜,粮食短缺的重大问题,更是有大部分熬不过的人们饿死或是冻死街头。
公元1877年左右的清朝光绪年间,光绪皇帝也才登基不久,就接到有上千人被饿死的丁戊奇荒的重大饥荒事报,其也因天灾造成的庄稼地接连三年的严重干旱,其中更是有大量的粮食产地,被换以种植鸦片。
使得当时的民众们在忍受毒品侵蚀的情况下,还要忍受饥荒带来的无食可吃的悲惨局面,人们更是野草石头树皮,甚至土都能被置于人的胃中,当然也有惨绝人寰的人食人现象发生,只要能够吃下不饿的东西,人们统统都能吃下。
古代如此惨烈的饥荒境况下,人们都会有吃人现象发生了,却没有去打捞河中鱼虾,人们都饿的吃草吃树皮吃土了,却依然没有下水捞鱼,这是因为什么,难道树皮或是土能够比鱼虾甚至动物的肉,更能为之提供能量的吗?
草根树皮比鱼虾好吃?
当时的人们已经不能忍受到食草食土,如果树木能够连根拔起,可能一颗参天大树都能入到人们的腹中,已然如此艰苦怎么就不能吃鱼虾了呢?
水质安全问题。吃食鱼虾是因为其肉质鲜美,多数长于较清澈干净的水域,以浮游生物为食,而在古时战乱甚至是饥荒年间,不止是路面甚至是河水之中,都有可能布满了人类动物的尸体,而其尸体更是细菌及病毒的最好温床。
而鱼虾类水生动物,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食物情况下,也会以其腐蚀的尸体为食,其体内就会携带大量的病菌或是病毒,人类如果在没有更好的检测与加工的能力下吃食了这类动物,就会被病毒寄生,从而死亡的也会更快。
人们已是自顾不暇。在饥荒年间,人们大多都是遭遇了天灾的影响,本就处于干旱或是洪涝的影响,水资源要么稀缺要么过剩,人类都难以生存的情况下动物也不易生存,就算能够侥幸环生,人们也是顾不上在看不见水底情况下下河捞鱼。
极有可能在还没有成功捕获一只鱼的情况下,就被洪水冲走或是遭遇其他风险的迫害,在人都可以人食人的时期,保护自己免于过多暴露,才是生存的上上策。
宗教信仰之力。在当时就有人吃人的记载,食用水中鱼虾也是可能存在的,但当时因为吃食这些生物,而造成了一定范围的瘟疫病毒,人们出现死亡呕吐甚至烂脸的可怕现象,人们因为古时信仰天神,就认为是这些屠杀生灵人的报应。
在那个医学知识较为局限的古时,人们相信可以恢复健康是需要向神明虔诚祷告的,而古代的人们信奉的大多都是居于水中的神,人们会认为如果屠杀水中的生命,也是对神的不敬,如果做了会得报应,就更加难以生存了。
树皮野草更为安全。在古时会有许多贫苦人们被那个时代的规则所约束,认为凡事都是有主的,像是马、牛等牲畜都是有钱人家圈养来的,甚至有些官宦喜爱钓鱼,有些池中河中的生物保不齐会是权力人家的私人所属。
而路边或是野外无人居住看管的树木野草,更能够随意取用,一方面不会有被权力威胁甚至毒打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病毒疾病的寄生与病发,相对于动物可能植物更为具有保障。
技术能力有限。如果人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弑杀生命,那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的加成,像是水中的鱼虾,本就属于肉质不多体型较小的水生生物,现在的人们在正常环境下钓鱼都难以实现百发百中,那更何况是慌乱奔波的饥荒人民。
而且对于古时人们,其并未见过或是吃过鱼虾类食物,并不会处理和加工,本就浪费时间都捕获不到的食物也有可能白白浪费,所以人们则会更加倾向于简单可以操作的找寻食物的方式。
当然捕杀猎物之类的同理,像是大型猛兽或是野生动物,其本来也是处于较为饥饿的状态,人类的追捕就会激发其本能的逃生潜力,普通人在平常就难以捕获的动物,在人们已经饥饿无力状态下,捕捉极具逃生潜力的动物那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
在古代粮食问题也是古代统治者们最为主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吃饱肚子问题,也是在饥荒大环境下最先要处理的关键,那么古代粮食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的侵袭。古代无数的饥荒重大问题,都是出于天灾下的产物,在历史上就有诸多的旱灾、洪涝灾害以及蝗虫侵扰的问题,这些来自自然条件下,难以预测的灾难,令多个王朝统治者都无力抵抗。
生产能力较为低下。在《新唐书》中就有记载,粮食的常年产量约为1石,换算下来也就53公斤左右的重量,而相对于现在社会粮产量上百公斤的数目比较,会少相当大一部分的质量,其也仅能约为现在粮食产量的10%左右。
战争带来的农业滞后。在古代的国家起起落落兴衰更替,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长久的占据有利地位,或是王朝长久流传的,都会有不断的更迭与转换的时机,所以一朝君主一朝臣,政策上面会有不同,在农业发展上就会存在差异。
而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的生产大国,早在华夏文明伊始时期,就已经开启了农业文化发展的农耕文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农作的耕种操作,这个时期的人们就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用于储粮和耕地。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人类最早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原始时期的农业主要搭配畜牧业,在古人类时期进行发展与延续,那时的人们以食物的收集采集者的身份,转变为了农作物食物的加工生产者。
于是就有了古时帝王,广纳奴役缴税征粮的操作,将财力更多的投向农耕作业,发动百官及后宫削减开销,奉行节约减粱以更好的支援战场和饥荒地区。
更是有隋等国家为粱修路修桥甚至修运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运输粮食,以供国人及皇宫开销,派遣得力赈灾官员前往天灾前线解决粮食问题。
而农作物的生长及产区,大多是具有更为充足的光照及降水,或是在地理气候环境中更为高温和湿润的区域,古代更是多次从南方运粮,携陆运、水运等支援受灾或是粮食短缺的地区,这些方式现在也有沿用与借鉴。
农耕文明的人们需要守望田地、顺应自然,更加需要其劳动人民的辛勤耕种劳作,想要更好的发展农业文明,则也需要更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和减少浪费。
古时的人们在饥饿面前选择食树皮与野草,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之举,只有吃下了那些难以消化的材料,才能让他们更少的感受饥饿带去的无能为力。
在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荒芜年代,穷苦人们要想生存,就只能啃食那些不用花钱,且无人管理的草根与树皮果腹,是礼教的约束、是当时环境的不易,更是人们在力不能支之时,对生理需求的敷衍式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