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KTV頻道,是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創會會長和終身高級研究員劉正教授官方認定的學術演講視頻發布頻道。
今天是我們學術演講錄第94講。我們今天想談的話題是:梁啓超晚年為何與陳寅恪斷交。
根據我們前面的考察得知:梁啓超先生晚年和陳寅恪關係並不和睦,臨終前半年幾乎處於與陳斷交的地步?為什麼呢?起因之一就是王國維先生的自殺。按照中國文化傳統,入土為安時的墓碑由誰來寫,一時間成了重大的課題。吳宓作為清華國學研究院的負責人,負責協調此事,並向清華學堂校方匯報。當時王國維家人和國學研究院初步定的人選是梁啓超。即,最初《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銘》與陳寅恪無半毛錢關係。 但是,隨著吳宓卸任,國學研究院的部分實際工作就被陳寅恪主動承擔了。他開始考慮給王國維樹立紀念碑,這是在1928年2、3月間才出現的提議。提議人當然是陳寅恪,他甚至帶領研究院的學生發起了全體師生的捐款行為。
令陳寅恪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捐款活動居然首先遭到了吳宓的抵制和拒絕!陳寅恪之所以熱衷此事,是因為他認為:為王國維撰寫碑文是留名千古的大好機會。他首先假意繼續請梁啓超撰寫,表示如果梁先生忙的話,他就先自告奮勇代筆。而梁啓超當時因為割除腎臟手術後一直身體虛弱多病,更多時間在天津。梁先生不以為有詐,極力贊成。在整個民國時期,靠為他人撰寫碑銘、序言、評論是相當一部分文人和教授的業餘兼職收入來源。陳寅恪本人更是最早公開發布了他的“潤格條例”,即為他人撰寫碑銘、序言、評論的價格。他正需要為幾個大名人撰寫碑銘、序言、評論而獲取在這個領域的知名度。
直到梁啓超1929年1月19日因病逝世,陳寅恪一直沒有向梁先生出示他代筆的碑文。但是,陳寅恪撰寫的碑文草稿卻已經開始在京、津兩地學術界之間流傳開來。梁先生在1928年5、6月間,通過吳其昌等幾個人已經獲悉了碑文的具體內容和落款,並意外在碑文內容上發現了他的兒子梁思成的名字! 梁先生如此被戲弄後的不快可想而知!從1928年夏開始,直到他逝世的1929年1月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對陳寅恪表現出了超常的冷淡和疏遠,以至於見到他的人幾乎不敢在他面前談起陳氏。
還有另外一個過節,當時陳寅恪的學生戴家祥、劉盼遂等人,向清華學校舉報梁啓超手術後經常不上課,只掛名,甚至發起了對梁啓超的解聘運動。是否真的得到了陳的授權和認可,這時已經不重要了。這件事給梁啓超內心留下了深深的陰影,顯然是毫無疑問的。
欲知詳細內容,請觀看本期視頻節目。
在本期節目將要結束之前,如果您感到滿意,請訂閱本頻道。 您的訂閱就是對我每天努力製作節目的最大支持!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古今真實的歷史、文化和文明的國際演進過程。你有任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給我留言。謝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