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件事张滂和邢其毅是这样说的-- |
送交者: mutant 2008月10月15日08:43: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白字秀才: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的意思 由 白字秀才 于 2008-10-14 17:44:32 |
陈文并未说合成牛胰岛素"没有生理学上的意思",他只说了"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讲,牛胰岛素也不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者蛋白。"两者的意思相差还是很远吧?
我也看了张滂在接受<<科技中国>>采访时的回答,觉得他说得有一定道理 -- ############################## 《科技中国》:请您介绍一下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好吗? 张滂:我基本没有参与胰岛素工作。 《科技中国》:但我在生化所的档案中看到了您和他们的通信。所以我知道您刚开始时做过一些相关工作。 张滂:他们那个时候希望让我去生化所工作。后来我没去。 《科技中国》:1958年您是不是去上海参加了胰岛素工作的第一次文献会议? 张滂:胰岛素这个事情是这样的。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来要合成胰岛素,而这是个有机合成的问题。他们的人力比较贫乏,因为他们很少有机合成方面的人才。所以她就同上海的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了。有机化学研究所也很愿意搞这个工作。两个所联合后,就想到:是不是也邀请北京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参加这个工作?所以他们就到北京来,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也愿意参加。所以胰岛素工作是三个单位进行——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还有北京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参加的人主要是青年教师,一个主要的人物是邢其毅教授。因为我们不需要用两个教授同时去做这个事情,所以邢其毅去了我就没去。但是往往他们也找我参加一些讨论或开会。所以你看到的档案中有曹天钦写给我的信,原因就在这里。 《科技中国》:您刚才提到的合作会议,是在北京大学举行的,还是在上海举行的? 张滂:合作是在上海进行的。我们北京大学的人去上海工作。 《科技中国》:1963、1964年的协作会议您也参加了吗? 张滂:那些会议我也参加了。合成出来后,大家开会讨论、鉴定、评审、庆祝,这些会议我都参加了。 《科技中国》:我看档案材料,发现1966年初,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系对胰岛素工作有一些反对意义。有人怀疑没有真正合成,有人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 张滂:合成是肯定合成了,这一点不容怀疑。但如何评价,这是个问题。因为20世纪60年代胰岛素的合成并不只我们一家在做,当时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家—— 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德国——也在做,他们比我们国家早合成成功。在我们之后,又有四五家合成成功了。所以在这项工作上,中国不能说是领先的,并没有处于领先的地位。 所以就有人觉得,你不是领先的嘛,你是落后的;而且胰岛素合成之前的很多工作中国人也没做,主要是外国人做的,所以觉得价值不大。这个意见我觉得不对。因为中国整个的科学是落后的,所以你在追赶的时候,你不能一下就超越世界的水平,不可能。你得一步一步的跟踪,跟踪是不能缺少的。所以价值就在这个地方。现在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远远比1960年前后要高得多了,而且中国的学者也有得到国际授奖的。所以这就说明跟踪是不可缺少的,在跟踪中赶上世界水平。这个过程是不可能没有的。 《科技中国》:您刚才说到,在德国、美国、中国之后还有四五家也合成了。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张滂:胰岛素的合成为什么连续有几家合成?人家已经合成了,你又合成,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同一东西的有机合成可以有不同的路线,有些可能比较短,有些可能比较长。这是一方面。第二,合成的方法可能不一样。譬如过去都在溶液中进行合成,但后来发明了固相合成——在高分子个体上进行合成——这样做效率要高得多。 《科技中国》:不过固相合成法发明得比较晚,对吧? 张滂:对。所以合成的路线不一样,合成的方法不一样,就可以有不同的合成,看哪一种渠道比较好。不过可以说,就胰岛素合成而言,大家所希望的一个目标一直没有成功——就是希望最后胰岛素主要由人工合成,而不是从天然来源中去分离、提取。这个目标没有成功。现在看来,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合成的成本比从天然来源中提取要贵得多。所以没有工业生产的价值。 《科技中国》:也不大可能改进得比较便宜? 张滂:开始很贵,后来改进,使其成本降低,这对某些化合物是可能的,但对胰岛素不行。 《科技中国》:为什么? 张滂:因为它的分子太复杂。你要合成像胰岛素这样的分子,现在可以说没有办法使它能够很便宜,不可能。这方面的工作后来没人做,原因就在此。但是,过去的工作不做也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在合成以后,才能要证明它的合成价格太贵,才能下这个判断。你没有合成,怎么知道花钱太多呢?这条路必须要试一试。胰岛素这个物质很重要,它和糖尿病关系密切,治疗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就是胰岛素,所以要尽一切可能来看一看合成胰岛素能不能方便的得到。如果你换另一种化合物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它们没这么重要。 美国、德国比我们先合成 《科技中国》:美国、德国确实是比我们先合成吗? 张滂:他们是比我们先合成。 《科技中国》:但是他们的正式论文比我们发表得要迟些吧? 张滂:发表文章是这样的。国际上发表文章,常常是我一合成,马上就以letter的形式通知刊物我已经合成了。所以你什么时候合成,就可以什么时候发布结果。人家发布得早,就是早合成;你发布得晚,就是晚合成。 《科技中国》:我们国家的单位,譬如复旦大学1960年就宣布自己已经合成了,可后来发现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合成。所以仅仅通过letter宣布一下,不说出具体的方法,不给别人以检验的机会,结果完全可以是错误的。 张滂:复旦大学的那不叫合成。他们根本就是错误的。他们合成了吗?我没听说有这个事情。 《科技中国》:但他们确实报过喜。 张滂:这是胡闹,大跃进中的胡闹。 《科技中国》:但最初仅仅只是一个宣称,过几年后才把合成论文拿出来发表,能说几年前就合成了吗?我觉得还是存在疑问的。 张滂:这个问题要看。 《科技中国》:美国、德国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 张滂:我举个例子。譬如说,有机合成领域最有名的教授是伍德沃德(R. B. Woodward),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有机合成教授,也是得过诺贝尔奖的。他的工作都是写封letter,告诉美国化学会“我已经合成了什么什么东西 ”。他就是合成了。但是他的全文,他整个的实验是过了若干年之后才发表。而且有些东西他始终没有发表全文。你说他合成了没有? 《科技中国》:是啊,我觉得这存在疑问啊。 张滂:这个是这样。你要写本书汇报的话,你说伍德沃德(Robert B. Woodward )[2]合成了什么东西,first announced by a letter, and his full paper was publish in 什么什么时候。这就说明了。至于到底真正什么时候合成,这东西用不着证明,一般并不需要证明。只有在需要证明的时候,你才去想法子证明。譬如鲁宾逊(Robert Robinson)[3]和伍德沃德都合成了某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人家就根据letter说一个合成早,一个合成晚。要是他们俩打架,鲁宾逊说我不相信你比我合成早,我不相信,你证明我看。这才需要证明。证明之前先得有这样的要求。按照我们一般的习惯,我宣布合成了就是合成了。 《科技中国》:这是当时的惯例? 张滂:是的。如果人家非得找你的毛病,你才需要证明。不过这种事情没有人干。因为教授的信用大家都是承认的。除非你证明他说的是假话,或者他欺骗了人。 《科技中国》:所以您认为德国的查恩(Helmut Zahn)教授确实1963年就合成了,美国的卡佐亚尼斯(Panayotis G. Katsoyannis)也是1964年就合成了。 张滂:对,那是真的。至于为什么美国、德国先合成,这不难理解。这你得知道,合成蛋白质的方法首先是在英国和德国建立起来的,中国是落后的,只是因为想合成胰岛素,所以我们才搞蛋白质合成。我们处于落后的地位啊,所以我们晚合成也是合情合理的。在合成蛋白质方面,我们是中学水平,德国、美国是大学水平,人家当然比我们快啊。他们的条件也比我们的好啊。所以人家先合成,这并不奇怪。 《科技中国》:不过在胰岛素工作上,确实至少有三家在竞争。所以他们也完全可能在即将完成,但尚未真正完成之前就宣布出来,因为这样可以抢一个先嘛。 张滂:这个东西要实事求是。比如说美国、德国宣布合成时,并没说自己拿到了胰岛素,他们并没有拿到胰岛素结晶,只是做生理试验,发现产物有抗糖尿病的功能,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合成了。而中国宣布合成了胰岛素确实拿到了胰岛素的晶体。所以,你确实可以说中国比德国、美国做得更完善。但你也不能说人家合成就完全没有优先。因为其产物确实具有抗糖尿病的活性。所以争论这个问题没有很重大的意义。只有在授予诺贝尔奖的时候可以争论,你到底是授予美国,还是德国,还是中国,还是三家都授予?但这个工作没有授予诺贝尔奖的问题,这个问题提不出来。 胰岛素合成不过是一项普通的研究工作 《科技中国》:据我了解,做完这项工作后,卡佐亚尼斯得到的荣誉很少。直到现在,连美国科学院院士都没能当上。 张滂:你是说卡佐亚尼斯?这个合成在美国算不了什么事情。 《科技中国》:可这项工作在我国被说了几十年。 张滂:对于我们来讲,我们重视胰岛素的合成是有理由的,因为这是我们向国际水平进军的一个标志。在国外没有这个问题,胰岛素合成不过是一普通的研究工作而已。在英国、美国、德国,你就是得了诺贝尔奖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在剑桥时的导师,托德勋爵(A. R. Todd)[4]后来就得了诺贝尔奖。他是研究核酸的,他是个诺贝尔奖得主。他合成了核苷酸,这个东西过去没人合成过,他合成了,他的合成引发了对核酸的研究。所以诺贝尔奖金的获得,必须要有开创性意义。只有这样的工作才可以被授予诺贝尔奖金。 《科技中国》:也就是说得诺贝尔奖的应当是引导世界潮流的工作,它们应该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 张滂:对。拿杨振宁来说,他的获奖论文就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科技中国》:合成胰岛素是不是开创性不够? 张滂:合成胰岛素,严格的说,没有新的概念,都是应用前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所以它没有被授予诺贝尔奖金的价值。能不能说它完全没有新的东西呢?也不是没有,但是不多,数量很少。 《科技中国》: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工程,因为它目标非常清楚,基本方法也有,主要是个工作量的问题。 张滂:在合成蛋白质之前,有一个人在合成方面得了诺贝尔奖。谁?维格纳奥德(V. du Vigneaud)[5]。他就有很多创新的工作。他合成了催产素,这是划时代的工作。划时代的工作,这是最重要的。 《科技中国》:是不是催产素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生物活性的多肽? 张滂:当然。它有各方面的价值,你得衡量。譬如合成多肽,费歇尔(Emil Fischer)[6]也合成了多肽,但他的方法不行,没有广泛使用的价值。而维格纳奥德在合成方法上有很大的改善。 《科技中国》:是不是找到把二硫键引入多肽链中去的方法也是他一个很大的贡献? 张滂:对。以前把二硫键引进去是很困难。维格纳奥德用苄基来保护硫(-SH),这是他首先创造的。他是提出了新方法的。 诺贝尔奖从未考虑授奖给中国的胰岛素合成 《科技中国》:1978年的庆功大会您也参加了,是吧? 张滂:是的。我就参加了。庆功大会总得找人参加,我就是参加人之一,并不是因为做过什么事。 《科技中国》:但被邀请的人并不是很多啊,为什么找了您而没找别的一些人呢? 张滂:三个合作单位,北京大学是其中之一啊。我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所以他们请我去了。 《科技中国》:讨论的情形您能介绍一二吗? 张滂:讨论的情况?这个我记得不清楚了。也没什么讨论,就是成功了嘛。 《科技中国》:社会上一直流传一个传说,说这项工作本该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是因为我们推举出来的候选人太多了——最多三个,而我们推出了四个——才没获奖。 张滂:不是这样的。如果合成胰岛素够得上授予诺贝尔奖的话,诺贝尔奖的委员会会来安排如何授予。你懂得我的意思了吗? 《科技中国》:嗯???? 张滂:我们这项工作要获得诺贝尔奖了,我们有四个人,应该给我们这四个人颁奖,这只是我们中国的说法,诺贝尔奖委员会并没有这样说。获奖只是我们中国的愿望,这个愿望没有成为事实。如果它成为了事实,到底授予几个人,这不是由我们中国来决定的,而是由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来决定的,用不着我们来伤脑筋。所以上述因人多而未得奖的说法是错的。所以不是人多了,而是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根本就没决定把诺贝尔奖金授予胰岛素的合成。 《科技中国》:当时选择那四个人,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滂:这个我不知道,这是他们内部的事情。我没有参加胰岛素的合成,我只是一个客人,I am only a guest in the things of insulin。 [1]张滂教授此处的记忆不太确切。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所和北京大学合作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一年多之后,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才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据熊卫民、王克迪.合成一个蛋白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2]Robert B. Woodward (1917-1979),美国化学家。他因为在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Robert Robinson(1886-1975),英国化学家。他因为在生物碱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194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4]A. R. Todd(1907-1997),英国化学家。因为在核苷酸以及核苷酸辅酶方面的研究,他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5]V. du Vigneaud(1901-1978),美国生物化学家。他于1953年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多肽激素——催产素——的合成,因此而获得了195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6]Emil Fischer(1852-1919),德国化学家。他是结构有机化学鼻祖凯库勒的弟子,被尊为生物化学之父。1902年,因研究了多种化学物质并促进了它们的工业应用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 北大的邢其毅也参加了合成牛胰岛素的工作。郭保章在<<无尽的思念——痛悼邢其毅先生>>中写过: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否够得上获诺贝尔奖,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从4个人当中挑出3个来推荐作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更是敏感话题。对此先生并没有多说,他只是说推荐上去也评不上,因为我们用的是传统方法,没有源头上的创新,真正具有源头创新的梅里菲尔德的固相多肽合成法才够得上获诺贝尔奖。但是不容否认,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仍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化学领域内最重要的成就。邢先生还补充说:“据我所知,建国以后,在大陆惟一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人是病毒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在国际上首先分离并培养砂眼病原体成功),可惜此人在1958年去世”。" 。。。。。。 ##############################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6: | 吴征博士:致钱伟长先生的公开信 | |
2006: | 书坛北派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 | |
2005: | 丘成桐思想是中国科技教育腐败的总根源 | |
2005: | 摘星子外传 | |
2004: | 撕开美国大学腐败的冰山一角 | |
2004: | 解读南开历史 | |
2003: | 北京--你什么都不是 | |
2003: | 关于载人宇航再说几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