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範例的絕對
有網友談到範例關於絕對的概念,我認為有必要再重複地講。油管上有介紹黑格爾的錄像說,黑格爾不願意幫助別人理解他的作品。當人們問某句他書中的話時,他回答說,“當我寫這句話的時候,上帝在看着我。現在只有上帝知道它的意思了”。還有人抱怨,別人讓黑格爾簡介一下他的思想,他給了他們自己的幾卷著作作為回答。偉大的一面自不必說,我感覺哲學家似乎也有故作炫虛的時候,比如黑格爾和海德格爾。回到積極的一面,我在介紹範例英文的描述中說,“如果將黑格爾的思想比作哥倫布的美洲大陸發現的航行,範例哲學就是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完成。”我想不會有太多的人明白我的意思,更多的人會認為是不是在忽悠啊?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幫助別人理解範例的思想,這裡我僅就絕對的問題談談。
絕對是範例的核心之核心。嚴格地說,絕對是不可被“理解”的。既,按照一般的推理,邏輯思維方式,不可能弄明白這裡關於絕對的概念。因為,從起因上說,絕對的發現,就不是推理的結果,既不是“邏輯延伸”導致的發現。比如在微觀粒子的學科,人類首先發現了電子,然後是原子核,然後是原子核的結構,然後又是其他微觀粒子,如中子,中微子,正負的粒子等。這就是科學上邏輯延伸的發現。既在確定的軌道上,誰能解決存在的問題,或發現新的問題,誰就是發現者。遺憾的是,世界上還不是僅這種類型的發現,還有比這種發現更加難找的發現。如果將前者比作“量”的延伸,則另外的發現屬於“質”的改變,既新的發現跟舊的發現的性質完全不是一碼事了。我叫這種發現是“質的不同”。範例哲學,應該說是這兩種發現的混合。就絕對的概念來說,範例本體的基礎是西方哲學本體論關於絕對作為形容詞的概念的延伸,比如就德國哲學家來說,叔本華的“絕對意志”,康德的“絕對立律”,費希特“絕對的自我”,謝林的“絕對自然”,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海德格爾的“絕對存在”等。範例在質的方面,它又結束了“哲學”作為真理探討的領域,因為範例發現了“終極真理”,既,絕對本身。這樣一切以前的哲學都被總結成為對“相對”的領域的探討而終結了。
絕對的發現是通過“悟性”,我稱為所謂“純粹悟性”的認識階段。也就是說,它開始於思考什麼是“思想和產生思想的背景”的關係。思想的背景,不用說就是我們大腦的思維和意識機能了。那麼我那時就問,人的第一個思想是如何,在何種境況下,在思維和意識中產生的呢?在沒產生思想以前,思維和意識機能在大腦中的狀態是如何的呢?我的結論只能是,那時只能是“漆黑一團”了,還能有什麼呢?這個狀態是大腦的思維和意識處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腦子一片空白”嗎?想一想,也不是。“一片空白”叫做“思想首先存在和然後消失後不存在的交界”,而“一團漆黑”則指的是在大腦的機能,思維或意識,產生第一個思想之前!思想,能夠研究思想自身之前嗎?這就好像問,人能研究宇宙大爆炸產生之前的什麼嗎?答案只能是一個明確的否定。當然這個“漆黑一團”只能是個比喻,只能是個類比,它引導我們的想象力。糟糕的是,我們的想象不能用思想來完成,那麼是什麼在想像力中飛翔呢?因為我們除了思想還能有什麼置於在思維中呢?
我覺得我們如果靠想像力來探索就又走錯了路,因為我們又陷入了“邏輯思維”的軌道,又在運用“某物(思想)”在運作,既違反了我們開始的要求,既“思想 = 某物 = 相對”,這絕不是關於絕對的概念。所以我說,絕對的唯一“近似定義”是,“絕對是相對的對立”。因為語言本身屬於思想的載體,自然,屬於“某物”和相對的事物,本質上是不可以描述絕對的概念的。在這個意義上,語言不可傳遞絕對,就像“相對不可達到絕對”一樣。
剩下的問題是,如果僅僅悟性可以達到絕對(否則我也發現不了),那麼悟性的本質是什麼?我的理解是,悟性的本質是“意識的無限聯繫功能”,或者叫“全息”的概念,或者叫“整體”的概念,總之,意識是一覽無遺的,這就是悟性的特點。正是這種全方位的悟性意識,使我不僅認識到思維和意識的“局部絕對性”,進而也越過大腦的性質,發現了一切一切的本質與大腦思維與意識功能的一致性,既,“絕對的絕對”這個對立於“相對”的背景,我叫它:“終極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