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封公开信 |
送交者: 亦明_ 2022月05月17日13:29:2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就方舟子剽窃科唬等问题给《新华每日电讯》的八封公开信 由 亦明_ 于 2022-05-17 12:20:11 |
《新华每日电讯》是方舟子的匪窟贼窝
2012年12月20日
【摘要】
2012年12月14日,方舟子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微波食品有害健康?》一文。本文证明这篇文章不仅是其用来割韭菜、剪羊毛的地沟油旧稿,不仅是抄袭赃品,而且还是科唬赝品。
【目录】
一、自我抄袭 二、抄袭 三、科唬 四、结论
*** *** *** *** *** ***
从2012年12月7日起,方舟子不再在《新华每日电讯》上炒卖美国总统的奇闻异事了,而是重新回到科唬的老本行。12月7日,他发表《白光、白噪声和白气味》一文。12月9日,寻正在科学网博客发表《白嘴、白牙、白开水》,指出方舟子的这篇文章几乎句句有误,无句无误,并且,寻正还找到了方舟子的一处抄袭来源。也就是说,方舟子的科唬文章,除了抄,就是唬,因此是连蒙带唬、边抄边唬。
12月14日,方舟子又发表了《微波食品有害健康?》一文。不言而喻,这篇文章也是集抄唬于一身,但除此之外,它还有盗窃的故事,且听我我慢慢道来。
一、自我抄袭
《微波食品有害健康?》正文2549字,其中有1354字(53%)抄自他2003年9月在他的搜狐专栏发表的文章,《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它还以《“微波食品有害健康”吗?》为题,收入2007年出版的《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一书。因此,方舟子在九年内把一件赃品贩卖了至少三次。
方舟子倒卖地沟油 左侧为2012年12月14日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的《微波食品有害健康?》,右侧为2003年9月在搜狐方舟子打假专栏发表的《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二者文字完全相同的部分用黄色标记,绿色标记部分的解释详见正文。
二、抄袭
方舟子的文章,尤其是科唬文章,是无抄不能成文。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我没有做全文搜索,只找到了开头和中间讲微波炉原理这两段的抄袭来源,比较如下:
方舟子:微波炉的历史要比一般人设想的久远得多,可以一直追溯到1945年的一次偶然发现。那一年,美国工程师佩西·斯宾塞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磁控管时,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猜测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并用一系列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斯宾塞设计、制造出了微波炉。
维基百科微波炉辞条:Percy Spencer, an American self-taught engineer from Howland, Maine, worked at the time with Raytheon. He was working on an active radar set when he noticed that a Mr. Goodbar he had in his pocket started to melt - the radar had melted his chocolate bar with microwaves. The first food to be deliberately cooked with Spencer's microwave was popcorn, and the second was an egg, which exploded in the face of one of the experimenters.[3][4]
方舟子:早期微波炉既笨重又昂贵,直到1967年才出现了适合家用、价格又合理的小型微波炉。由于用微波炉烹饪既快速、方便又清洁,深受欢迎,很快在美国就成了家庭必备的电器。
维基百科微波炉辞条:In 1947, Raytheon built the "Radarange", the fir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icrowave oven.[6] It was almost 1.8 metres (5 ft 11 in) tall, weighed 340 kilograms (750 lb) and cost about US$5,000 ($52,042 in today's dollars) each. ……In 1967, they introduced the first popular home model, the countertop Radarange, at a price of US$495 ($3,450 in today's dollars). ……By 1986, roughly 25% of households in the U.S. owned a microwave oven, up from only about 1% in 1971.[8] Current estimates hold that over 90% of American households own a microwave oven.[9]
看到维基百科的文章在这短短的两段话中总共引用了四篇参考文献了吗?而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开贼窟黑店的方舟子,却毫无愧色地把人家的无偿劳动,偷了过来,当成自己的产品来卖钱。这就像是一个小偷,不仅到公园里偷花,而且把偷来的花吹嘘成自己培养的,并且拿到市场上去卖钱。真不要脸到了极点。
方舟子当然会说,你亦明举出的维基百科英文是2012年版的,而我在2003年就写了上面那些话,当时维基百科还没有微波炉辞条,我怎么抄啊?实际上,维基百科辞条根据的是一篇1998年发表的网络文章,即参考文献3:John Carlton Gallawa (1998). "The history of the microwave oven"。该文的链接虽然在2012年已经失效,但却被“时光机器”网站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据该文的作者说,这篇文章是根据他1989年出版的一本书和后来制作的一个视频写成的。【1】
方舟子介绍微波炉原理这段话抄自香港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Tai Kai NG和他的学生Chi Wai CHAN的文章《微波与微波炉》(Microwaves and Microwave Oven),该文大约作于2003年——看看方舟子都抄了哪些文字:
方舟子:其实微波炉加热的原理并不神秘,它加热的主要是食物中的水。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在电场中水分子会根据正电一端和电场负极、负电一端和电场正极这样的位置排列,如果电场是振荡的,水分子就会跟着转动。
NG &CHAN: Food substance that does not contain water, such as oil, usually does not get cooked by microwaves. Water molecules are polar molecules with one end dominated by a negative charge and the other by a positive charge.
方舟子: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大约是25亿赫兹,也就是说,它产生的电场每秒要振荡25亿次,在这样的电场中的水分子每秒也要跟着振荡25亿次。
NG &CHAN: The typical frequency of the microwave produced by a microwave oven is of the order of 2.5 GHz (1 GHz = 1,000,000,000 Hz). That is to say, the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by the magnetron oscillate back and forth at the rate of 2.5 billion times per second (defining 1 billion = 1,000,000,000). Since the water molecules are polarized, the water molecules in the food will also get pulled back and forth at the rate of about 2.5 billion times per second.
方舟子:水分子如此高速的运动在它们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产生热量加热了食品。微波通常只能穿透食品3.5厘米~5厘米,食品深处的部分就要通过传导来加热了。
NG &CHAN: This rapid back-and-forth motion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creates friction, and hence heat. Typically, microwave can only penetrate about 3.5 to 5 cm into the food. The centre of the food is cooked mainly by heat conduction.
按照维基百科,微波炉的微波频率大约是2.45 GHz,而方舟子照抄香港科学家的25亿赫兹,应该算是抄袭的铁证。
最奇的是,在2003年,方舟子写道: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发布的资料说:‘微波烹饪与普通烹饪相比,并不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
而到了2012年,方舟子把句子的顺序稍微改变了一下,就把美国FDA的文字变成他自己的财产了:
“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所以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科唬
方舟子对自己的本行都似懂非懂,懵懵懂懂,所以,他跨行越界到物理学领域科唬微波炉,难免捉襟见肘,笑话百出。他在发表《微波食品有害健康?》之前一周,曾在搜狐上搞了一个“微访谈:方舟子揭露微波炉烹饪致癌谣言”,其中提到微波炉生热的原理是分子摩擦造成的。他的铁杆粉丝三思柯南纠正他说:“简单地说微波让水分子这种极性分子的运动变得剧烈从而提高了食物(宏观的)温度就可以了。摩擦和热都是宏观概念。”方舟子马上骂对方是“民科”,好像他这个职业骗子倒是“专科”或者“职科”似的。但是,光骂还无法使信徒信服,方舟子于是搬来救兵:
“物理专业人士全都说是水分子摩擦生热:‘水分子们也就转得很快摩擦生热’(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林多梁《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This rapid back-and-forth motion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creates friction, and hence heat. ’(English).doc ) ‘Since the water molecule slows down in its rotation, there must be friction forces. These forces produce heat energy.’)”【2】
实际上,早在12月4日,方舟子就把“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林多梁《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新盗”到了新语丝的“新到资料”上。【3】但方舟子上面的微博,引起了人们对该文的注意,于是有人给林教授去信请教:
林教授:
你好!
读了你的关于微波炉的科普文章。我认为文中的水的温度升高是因为摩擦生热的说法是错误的。
水分子随微波场旋转,它们本身处于高动能状态,而温度是这能量状态的一种衡量,不是旋转引起的摩擦而产生的结果。旋转的水分子又会撞击周围的不容易被微波场激发旋转的其它分子,使它们也产生运动。这就是能量的传递,或者,传热。而这种传热,和摩擦生热是不同的。
你的文章的影响深远,一方面你是美国大学的物理教授,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巨大的读者群。如果说得不严谨不正确,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而林教授则回信说:我同意你所说的。只不过是,那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我“被”冠名了。(I agree with you. The problem is, however, that I never wrote that article. This is not the first article for which I WAS ASSIGNED to be the author.)【4】
也就是说,方舟子行窃,竟然盗来一个赝品;并且,他还拿这个赝品当作真理的标准,斥骂别人是民科。方舟子如果稍微有点儿理性,稍微懂点儿礼貌,稍微有点儿自尊,他在行窃行骗被揭之后,至少得当一会儿缩头乌龟,然后再偷偷地把赃品消灭了吧?恰恰相反,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位好事者吼道:
“你最好再给FDA写信,告诉他们关于微波炉原理的描述错了 http://www.fda.gov/Radiation-EmittingProducts/RadiationEmittingProductsandProcedures/HomeBusinessandEntertainment/ucm116385.htm
至今,那篇“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林多梁《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还在新语丝主页上挂着呢。 新语丝是谣棍方舟子开办的谣子铺 上图为新语丝网站的一个网页截图,显示方舟子在2012年12月4日将一篇伪造的文章《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新盗”到新语丝。中图为网友淼水2012年12月10日在新语丝读书论坛的帖子截图,显示他致信林多梁教授以及林教授的回复,后者否认他是《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一文的作者。下图为方舟子对淼水的“回应”,即拒不对淼水的帖子做出直接答复,而是要淼水继续给美国政府写信。同时,即使在林多梁教授否认其作者身份之后,方舟子也拒不将那篇伪造的“资料”删除,更不要提向林教授道歉了。 (注:上图均截于2015年9月14日。)
四、结论
方舟子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无耻、最不要脸的的骗子和强盗。《新华每日电讯》是这个骗子和强盗目前唯一的藏身和销赃之处。而在这个骗子强盗行骗劣迹屡屡被揭之后,《新华每日电讯》仍旧对这个贼人不弃不舍,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家报纸本身就是一个匪窟贼窝,他们养活的强盗骗子肯定不会只是一个方舟子。
五、参考文献
【1】Gallawa, J. C. The History of the Microwave Oven. www.gallawa.com, 1998.
【2】见方舟子的搜狐微博:2012-12-07 21:00。
【3】林多梁:《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新语丝2012年12月4日新到资料。
【4】见新语丝读书论坛,2012-12-10, 06:08:55。
【5】见新语丝读书论坛:2012-12-10, 09:43:03。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皮蛋你还能更皮一点吗 | |
2021: | “心·意”的内化——整体心意构建的过 | |
2020: | 我们这代人的“圣经” -- 《十万个为什 | |
2020: | 缘起赞释 13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 | |
2019: | 贸易战再起原因曝光! | |
2019: | 一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都是纸老虎 | |
2018: |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 |
2018: | 欢送本学会常务理事、新晋正教授俞宁先 | |
2017: | 《汉语向何处去》下载 | |
2017: | 增智健体活动阶段性小结-才人学霸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