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跟帖
第二封公開信
送交者: 亦明_ 2022月05月17日13:54: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就方舟子剽竊科唬等問題給《新華每日電訊》的八封公開信亦明_ 於 2022-05-17 12:20:11

方巨騙,還在騙

──給《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解國記先生的第二封公開信



2012921

 

【摘要】

 

證明方舟子剛剛在《新華每日電訊》上發表的《吃得少能否活得老?》一文中的第一段話、共250個字中,犯下了至少十個錯誤,包括最簡單的常識性錯誤。

 

【目錄】

 

一、“麥克凱”

二、“1917年”

三、生長與發育

四、兩組還是三組

五、“讓它們一直處於飢餓中”

六、“發育幾乎停止,身體也不再長大”

七、“算術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八、“壽命最長的為965天”

九、“有的活到了1800多天”

十、“相當於人活到200歲”

十一、參考文獻

附錄:《方舟子的偽科普:金大米中真轉入了來自5個物種的7種基因嗎?

 

 

***   ***   ***   ***   ***   ***


尊敬的解主編:

兩個多月前,74日,我曾給您寫過一封公開信。【1】雖然沒有收到您的回信,但我卻發現,那封信似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81日起,方舟子在貴報《草地》周刊的專欄,被從首頁挪到了次頁,彩色頭像不見了,“知名科普作家”的封號也變成了“科普作家”。

 

image.png

從招搖撞騙到不動聲色:方舟子在《新華每日電訊》上的地位每況愈下
左圖為2012年7月27日《草地周刊》首頁,右圖為2012年8月3日《草地周刊》第二頁。


《新華每日電訊》能夠接受批評,做出相應的改進,值得稱道。但是,必須指出,貴報做出的改進還遠遠不夠,其效果,也不過就是把一個臭名遠揚的流氓騙子行騙的場所,從正廳挪到了臥室,他仍舊在繼續行騙,他仍舊靠行騙來賺取名利。因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這樣一個流氓騙子徹底掃地出門,斷絕一切關係。否則的話,人們就不禁要問:你們為什麼對這樣一個流氓騙子戀戀不捨?

說方舟子還在利用貴報繼續行騙,是有大量證據的。方舟子的一大特點就是嘴尖皮厚。所謂嘴尖,就是什麼話題熱,他都要冒充權威地插幾嘴;所謂皮厚,就是不管自己出了多大的丑,露了幾多的怯,他都會面不改色地繼續冒充全知全能。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從來沒有研究過哪怕是半點兒地震學的方舟子馬上搖身一變,成了全中國最著名的地震學家。2011年日本核電站發生泄漏事故之後,方舟子又搖身一變,成了核輻射專家。可想而知,在2012年9月黃金大米醜聞曝光後,這個中國最著名、最狂熱的轉基因食品推銷販子又會變成什麼──當然是營養學家了。

2012年9月7日,方舟子在《新華每日電訊》上發表《
話說轉基因大米》一文,無非是重彈“天然食品不健康、轉基因食品有營養”的老調。這篇文章剛出現三天,其中的無知就被人揭了個底朝天。【2】


到了9月14號,方舟子繼續冒充營養學專家,又發表了一篇《
吃得少能否活得老?》,介紹國際上流行的“限制熱量”(Calorie Restriction)的研究歷史。而方舟子對這個內容到底有多少了解,從這篇文章的第一段話中,就可以徹底看清。下面,我就根據方舟子的這段話來揭露他的騙子嘴臉。

不計標點符號,《
吃得少能否活得老?》第一段的字數正正好好是250:


“1917年,奧斯本等三位美國生物學家在用大鼠做營養實驗時,發現那些沒有餵飽的老鼠,生長遲緩,而其壽命似乎也延長了。受到這個結果的啟發,193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麥克凱等人直接驗證是否動物壽命真的與發育速度成反比。在大鼠斷奶後,他們給其中的一組提供完備的營養物質,但是嚴格限制其飲食,讓它們一直處於飢餓中,而另一組老鼠則任其吃飽。飲食受限制的老鼠發育幾乎停止,身體也不再長大,一些老鼠夭折了,但是存活下來的老鼠中,壽命明顯增長了。雄鼠所受的影響更顯著,壽命平均延長了約50%。餵食正常的老鼠中,壽命最長的為965天,而限制餵食的老鼠,有的活到了1800多天(相當於人活到200歲)。3


250個字所折射出來的,正正好好是一個250的形象:在這250個字中,方舟子犯下了至少十個錯誤,涉及的領域,並不局限於營養學,而且還包括初級生物學和初級英語。分述如下。

 

image.png

一個“二百五科唬作家”的秘密

2012年9月14日,方舟子在《新華每日電訊》發表《吃得少能否獲得老?》一文,其第一段話總共250個字,其中包含至少10個錯誤,它們不僅證明了作者的極端無知,而且還證明,作者在“科普”之時,根本就沒有按照他自己定下的“科普規矩”,即根據原始論文來科普。後來發現,這篇文章是雙重抄襲之作,即它不僅抄襲自己的“舊作”,而那篇“舊作”本身也是抄襲之作。


一、麥克凱


方舟子所說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麥克凱”,其英文名字是Clive Maine McCay1898–1967),其中的姓,McCay,英語發音應該是“麥kei”。由於漢語普通話中沒有kei這個發音,因此可以把McCay譯成“麥克艾”,也可譯成“麥凱”,但絕無譯成“麥克凱”的道理。這是因為,在英語姓名中,Mc這兩個字母,確實一般發音為“麥克”,但當它後面跟隨另一個c或者k時,前面這個“c”就不再發音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2008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John McCain,中文就譯為馬侃。如果讓方舟子來翻譯,那豈不成了“馬克侃”了?其他的例子如上世紀中葉美國反共狂人Joseph McCarthy,正式翻譯是麥卡錫,而“方式”翻譯則是“麥克卡錫”;美國第25任總統William McKinley,正式翻譯是麥金利,“方式”翻譯則是“麥克金利”。實際上,由於Mc中的那個“克”發音很輕、很短,連McDonald's®都被譯成“麥當勞”,而不是“麥克當勞”,由此可見“方式”翻譯到底有多麼無知、可笑。

其實,方舟子搞出的這類英語笑話多了去了,比如他把美國的Arkansas州譯成“阿肯薩斯”(應該是阿肯薩,最後的s不發音)、把Brigham Young譯成“伯里格漢•揚”(應該是伯格楊或者是伯雷格姆楊,其中的h不發音),以及把Milgram譯成“米爾格蘭姆”,等等。【4】這些笑話說明了什麼呢?它們說明,方舟子這個一直面對國人口口聲聲說自己在美國生活了多少多少年、在美國養成了如何如何生活習慣的人,不但從來就沒有進入過美國的主流社會,他實際上連美國的非主流社會都不曾進入,所以他才會對一些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識茫然不知。


二、1917年


按照方舟子的說法,“麥克凱”1935年的研究,是受到“奧斯本等三位美國生物學家”1917年試驗結果的“啟發”。但事實是,在“麥克凱”等人那篇發表於1935年的著名論文中,根本就沒有提到奧斯本等人1917年的論文,更沒有把它列為參考文獻。相反,他們列出的是奧斯本和孟德爾191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5】實際上,任何一個對生物學稍有研究的人都會知道,要觀察到“生長遲緩,而其壽命似乎也延長了”這種現象,需要長期的積累,而不可能像方舟子所說的那樣,“1917年……在用大鼠做營養實驗時,發現。確實,“奧斯本等三位美國生物學家”1917年發表的論文,其報告的內容就是他們在過去幾年中試驗的結果。並且,他們的論文發表在19173月出版的Science上,因此他們的投稿日期應該早在1916年。【6


三、生長與發育


在生物學中,生長(growth)和發育(development)是一對最基本的概念,其“基本”的程度,類似於物理學中的壓力與壓強、化學中的當量濃度和克分子濃度、數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說,即使是一個中學生,他也應該知道,生長是指生物個體在體積和重量方面的變化,而發育則是指細胞和組織的分化、器官的形成,以及整體性狀的改變。而方舟子這個整天頭戴“美國生物學博士”破氈帽的“知名科普作家”,卻恰恰就搞不明白生長和發育的區別。原來,“麥克凱”的試驗內容,是通過限食來抑制大鼠的“生長”,然後觀察生長被限的大鼠壽命是否延長。他們的整個試驗,只測定了體重、器官重量等生長指標,而沒有涉及任何發育指標。用“麥克凱”自己的話說就是:“本實驗的目的就是確定延緩生長對壽命以及對最終體重的影響。”(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etarding growth upon the total length of life an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retarded growth upon the ultimate size of the animal's body.)【5】實際上,這個實驗目的與他們論文的標題完全一致,因此只要看論文的標題,對此也會一目了然。事實是,“麥克凱”在論文中使用“生長”這個概念(grew, grow, growth)上百次,但卻只提到“發育”這個概念一次,因此可知,這篇論文與發育確實沒有一丁點兒關係。而方舟子卻說:“麥克凱等人直接驗證是否動物壽命真的與發育速度成反比。”這不就是所謂的“咄咄怪事”嗎


四、兩組還是三組?


早在十二年前,方舟子就如此這般地給別人制定了這樣的科普寫作原則,“科普著作應該由專家撰寫,因為只有專家才可能具有必要的學科知識,並能閱讀原始論文,根據第一手的材料寫作。”【7】而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幾乎可以斷定,方舟子在寫關於“麥克凱”的文章時,連人家論文的標題都沒有“閱讀”。當然,對於方舟子這位在“中央級新銳主流大報”上坐堂問診的“知名科普作家”,僅僅“斷定”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實證。而這個實證,就是該文第一段的第三句話:按照方舟子,“麥克凱”們將試驗動物分為兩組:“他們給其中的一組提供完備的營養物質,但是嚴格限制其飲食,讓它們一直處於飢餓中,而另一組老鼠則任其吃飽。”可是,當我們打開“原始論文”之後卻發現,“麥克凱”們實際上把動物分成了三組:第一組不限食,第二組從斷奶之日開始限食,第三組從斷奶兩周后開始限食。假如方舟子真的閱讀了原始論文,他能說“一組……另一組”嗎?


五、讓它們一直處於飢餓中


如前所述,“麥克凱”的實驗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就是要明確“延緩生長對對動物最終體重的影響”。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巧妙地設計了試驗,不僅將動物分成了三組,而且在第766天,對限食的兩組動物再進一步分組:一組停止了限食,讓它們放量取食,看它們最終的體重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另一組則繼續限食到第911天,然後不再限食。也就是說,那些活到911天的長壽老鼠中,沒有一隻如方舟子所說是“一直處於飢餓中”的──在斷奶之前,它們可以充分飽食,在活到911天之後,它們仍舊可以繼續飽食。


六、發育幾乎停止,身體也不再長大


按照方舟子的說法,“麥克凱”的試驗結果真可謂立竿見影:“飲食受限制的老鼠發育幾乎停止,身體也不再長大,一些老鼠夭折了,但是存活下來的老鼠中,壽命明顯增長了。”這句話幾乎全部都是錯誤的。

如前所述,“麥克凱”等人根本就沒有檢測發育指標,所以方舟子所說的“發育幾乎停止”完全是他不懂裝懂的囈語。而所謂的“身體也不再長大”也與事實不符,因為兩組限食大鼠,仍舊按照每兩三個月體重增長10克的速度生長。“Usually a growth of 10 gm. was permitted to each individual of the retarded groups at intervals of 2 to 3 months.”

按照方舟子的說法,限食導致“一些老鼠夭折了”。事實是,非限食組的“夭折率”比限食組還要高(下詳)。而且,限食組動物的夭折,據“麥克凱”論文所說,也不是死於飢餓,而是死於酷暑。These were lost during a period of extremely hot weather.

方舟子說的“存活下來的老鼠中,壽命明顯增長了”,至少一半是錯誤的,因為如果按照平均壽命而言,限食只對雄性動物才有壽命增長效果,而在雌性動物中,斷奶後即限食的動物,平均壽命比非限食組降低了3%,而斷奶兩周后限食動物平均壽命僅僅比對照組增長了3%,因此可以說是不相上下。連“麥克凱”也說,“三組雌性大鼠的平均壽命可能是一樣的。”The average life span of the females of the three groups is probably the same.)這個結論,通過下面這個圖表更是一清二楚。

image.png

 “麥克凱”試驗結果(雌性動物)【8】


七、算術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方舟子最喜歡嘲笑別人缺乏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比如,他動不動就說什麼“小學生都知道”【9】,“初中生就能發現”【10】,以及“算術是體育老師教的嗎?”【11】“這位教授算術不行……地理不行,……表達也不行”【12】。但事實是,方舟子現在每周都在《新華每日電訊》上表演“方舟子啥都不行”這個活報劇。

原來,方舟子在文章中說了這樣的話:“雄鼠所受的影響更顯著,壽命平均延長了50%。”事實是,根據“麥克凱”的論文,非限食組雄性老鼠的平均壽命是483天,限食兩組雄性動物的平均壽命分別是820天和894天,任你的算術是食堂大師傅教的,也計算不出“壽命平均延長了50%”這樣的數字。

註:“麥克凱”這篇論文中,雄性壽命與雌性壽命相差太大,原因之一可能是樣本數較小,而其中有兩個“夭折”的個體,結果影響了平均壽命。“麥克凱”自己承認,他飼養的雄鼠,平均壽命在500天左右,但是當時有報道說,雄鼠的平均壽命可達767天和635天。應該說,“麥克凱”雄鼠平均壽命縮短,是他的試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在他們後來的實驗中,雄性和雌性壽命的差異都沒有這麼大。【13


八、壽命最長的為965天


實際上,方舟子不僅“算術不行”,他數數也不行。按照方舟子,“餵食正常的老鼠中,壽命最長的為965天”。可是,在“麥克凱”1935年的論文中,每個老鼠的壽命都有記載,但卻偏偏沒有一隻老鼠的壽命是965天。不僅如此,在“餵食正常的老鼠中,壽命最長的”也根本不是965天,而是1189天。(見下圖紅框標記)。

 

image.png

無中生有

“麥克凱”論文中的表二,記錄三組大鼠中,每一個動物的壽命(單位為天),以及各組雄性和雌性動物的平均壽命

 

那麼,方舟子的這個“965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原來,老鼠的壽命不僅僅受食物數量的影響,而且還受食物質量的影響。因此,飼餵不同食物的老鼠,壽命會有很大差異。1939年,“麥克凱”在一篇論文中報告說,對照組的最長壽命是965天,而限食組的最長壽命是1320天。【14】在1943年的另一篇報告中,“麥克凱”報告的最長壽命則是,非限食組1154天,限食組1456天。【13】也就是說,那個“壽命最長的為965天”,既不是1935年的數據,也不是什麼具有代表性的數據。顯然,方舟子抄襲了別人 的文章,並且錯誤地以為這個數字是1935年的,並且是一個絕對的最高值。


九、有的活到了1800多天


如果說“965天”這個例子讓我們見識到了這個宣稱“我妻子寫學位論文時還不是我的妻子,跟我更沒關係,不然我就用最嚴格的國際標準幫她把把關”【15】的“知名科普作家”的“最嚴格的國際標準”到底是個什麼東東的話,那麼他的接下來的半句話,“限制餵食的老鼠,有的活到了1800多天”,就讓我們見識到了這個因為“腦中有科學,心中有道義”而被互動百科聘請為首席科學顧問【16】的方舟子腦袋裡到底有多少科學。原來,如上所述,在“麥克凱”的1935年論文中,壽命最長的老鼠活了1421天,在他1939年的論文中,壽命最長的是1320天,在他的1943年論文中,壽命最長的也不過1456天。筆者把能夠找到的署名“麥克凱”的論文查了個遍,也沒有發現他們曾經養出過一隻壽命超過1500天的老鼠,更不要說“1800多天”了。有請方首席“用最嚴格的國際標準”,拿出證據來,證明你在“中央級新銳主流大報”沒有造謠撒謊!


十、相當於人活到200歲


好像製造出了一個子虛烏有的“活到了1800多天”的老鼠還不足以聳人聽聞似的,方舟子接着寫道:這只不知從哪裡鑽出來的老耗子的壽命“相當於人活到200歲”。1800天相當於4.9年,我們權且把它當作五年,那豈不是等於說,老鼠的1歲,等於人類的40歲嗎?問題是,“腦中有科學、心中有道義、手中有最嚴格的國際標準”的“知名科普作家”,根據什麼這麼說呢?

事實是,早在1908年,一手將大白鼠建立為模式生物的美國著名生物學家HenryH.Donaldson(1857-1938)就指出,三歲的大鼠相當於九十歲的老人。【17】這個估算,老鼠的1歲相當於人的30歲,至今還被人們信奉。【18實際上,“奧斯本等三位美國生物學家”1917年在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中,就引用了Henry H. Donaldson的這句話。請問方博士:你有什麼資格篡改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原理”啊?

不計標點符號,《吃得少能否活得老?》一文共有1906個字,按照每250字出現10個錯誤的比例計算,這篇文章很可能含有76個錯誤。實際上,就算這篇文章的全部錯誤只有本文指出的這10個,那也相當於每190個字就出現一次錯誤。失誤率如此之高的文章,怎麼能算是“科普文章”?它分明就是在欺世盜名,毒害社會。更加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方舟子的文章不僅失誤率奇高,而且失誤的水平奇低──他連一些普通常識、基本概念都搞不明白。大致說來,方舟子在《吃得少能否活得老?》第一段中所犯的錯誤,其根源主要有兩個:第一就是無知,第二就是懶惰。因為無知和懶惰,所以他才不敢、也不肯“閱讀原始論文,根據第一手的材料寫作”,因為他既看不懂,也沒有對“原始論文”進行綜述的能力。所以,他的寫作模式,就是抄襲某些躲藏在犄角旮旯中的三、四手英文文章,既是因為這類文章“簡單易懂”,也是因為它們不易被人找到,因此他抄襲的把柄不易被人抓住。可惜的是,方舟子的那些獨特的“方氏無知”印記,卻恰恰就是他抄襲的鐵證。

請問解國記總編:為什麼號稱“中央級新銳主流大報”的《新華每日電訊》還要給這樣一個騙子提供行騙場地?

十一、參考文獻

 

1】亦明:《給〈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解國記先生的一封公開信》,中國學術評價網,201274日。

 

2】白字秀才:《方舟子的偽科普:金大米中真轉入了來自5個物種的7種基因嗎?》,見新浪微博:2012-9-10 22:09

 

【3】方舟子:《吃得少能否活得老?》,2012914日《新華每日電訊》

 

4】詳見亦明:《追蹤文賊方舟子的行騙軌跡——以〈世界是如此的小〉為例》,中國學術評價網,201251日。

 

5McCay, C.M., Crowell, M.F., and Maynard, L. A. 1935. The Effect of Retarded Growth upon the Length of Life Span and upon the Ultimate Body Size. Journal of Nutrition 10(1):63–79.

6Osborne, T. B., Mendel, C.B., and Ferry, E. R. 1917. The Effect of Retardation of Growth upon the Breeding Period and Duration of Life in Rats. Science 45(1160):294-295.

 

7方舟子:《虛妄的“人體革命”》,2000111日《中華讀書報》;見新語絲2000年11月2日新到資料。

 

8McDonald, R.B. and Ramsey, J. J. 2010. Honoring Clive McCay and 75 Years of Calorie Restric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Nutrition 140(7):1205-1210.

 

9】方舟子:《汪暉抄沒抄,小學生都知道》,新語絲201045日新到資料;方舟子:《吳曉波抄沒抄,小學生都知道》,新語絲2011110日新到資料;方舟子:《朱學勤抄沒抄,小學生都知道》,新語絲2011114日新到資料。

 

【10】方舟子:《請“環保人士”走下神壇》,2005年6月29日《北京科技報》,見新語絲2005年7月1日新到資料。

 

【11】見方舟子搜狐微博,2012-09-12 23:07

 

【12】見方舟子新浪微博,2011-7-3 16:33

 

13McCay, C. M., Sperling, G., and Barnes, L. L. 1943. Growth, Age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Life Span in Rats.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2:469-479.

 

14McCay, C. M., Maynard, L. A., Sperling, G., and Barnes, L. L. 1939. Retarded Growth, Life Span, Ultimate Body Size and Age Changes in the Albino Rat after Feeding Diets Restricted in Calories. Journal of Nutrition 18(1):1-13.

 

15】見方舟子的新浪微博,2011-4-27 20:23

 

16見互動百科新浪微博:2012-7-11 11:05

 

17Donaldson, H. H. The Rat: Reference Tables and Data. Memoirs of the Wistar Institute, No. 6. Philadephia, 1915. p.20.

 

18】見:How old is a rat in human years? http://www.ratbehavior.org.

 

 

 

附錄:《方舟子的偽科普:金大米中真轉入了來自5個物種的7種基因嗎?

 

image.png

image.p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皮蛋你還能更皮一點嗎
2021: “心·意”的內化——整體心意構建的過
2020: 我們這代人的“聖經” -- 《十萬個為什
2020: 緣起贊釋 13 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
2019: 貿易戰再起原因曝光!
2019: 一切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都是紙老虎
2018: 親子之間需要儀式感
2018: 歡送本學會常務理事、新晉正教授俞寧先
2017: 《漢語向何處去》下載
2017: 增智健體活動階段性小結-才人學霸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