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論 |
送交者: 紐約大被窩 2022月06月13日11:28: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回 答: 6-13 links 由 紐約大被窩 於 2022-06-13 02:54:37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8%E9%AA%8C%E8%AE%BA/695485 先驗論出現在19世紀30年代和19世紀40年代。先驗論是一場出現在美國的年輕知識分子中的運動,這場運動強調了人的善良品質、創造力、以及自我發展的潛力。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被認為是先驗論的領導者。先驗論是唯心主義認識論的一種表現形式。同唯物主義反映論根本對立。其認為人的知識是先於感覺經驗、先於社會實踐的東西,它是先天就有的,亦稱先驗主義、唯心主義先驗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8%E9%A9%97%E8%88%87%E5%BE%8C%E9%A9%97 先驗(拉丁語:A priori,指“來自較早的”)和後驗(拉丁語:a posteriori,指“來自較晚的”),是哲學中使用的拉丁語短語,用於透過對經驗證據或經驗的依賴來區分知識、證明或論證的類型。先驗知識是獨立於經驗的知識。例子包括數學[註 1]、重言式和出自純粹理性(英語:pure reason,或稱 speculative reason、theoretical reason)的演繹推理。[註 2] 後驗知識是依賴於經驗證據的知識。例子包括大多數科學領域和個人知識的各個方面。 這些術語源自亞里士多德工具論的分析方法:先驗分析(英語:prior analytics)涵蓋來自定義和第一原理的演繹邏輯,後驗分析(英語:posterior analytics)涵蓋來自觀察證據的歸納邏輯。 這兩個術語都出現在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但因伊曼紐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而普及;後者是哲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3] 這兩個術語主要用作名詞“知識”(即“先驗知識”)的定語。先驗也可用於修飾其他名詞,例如“真理”。哲學家也會使用先驗性(英語:apriority、apriorist 或 aprioricity)作為名詞,指代先驗的品質。[4] 康德表示,不論是空間,還是空間的任何一個幾何學的先天規定,都不是一種先驗的表象,而只有關於這些表象根本不具有經驗的來源、以及何以它們還是能夠先天地與經驗對象發生關係的這種可能性的知識,才能稱之為先驗的。[5] “先驗論證”問題的實質在於哲學尤其是形而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審案:會不會是這樣的? | |
2021: | 愛心和愛欲之心兼之於後現代問題的剖析 | |
2020: | 906嘉靖皇帝和李時珍;讓身體更年輕; | |
2020: | 巴黎的璀璨夢想-長笛音樂和她的故事 | |
2019: | Five Stages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 |
2019: | 8歲男孩質疑語文課本出錯:后羿怎麼“ | |
2018: | 周培源對”廣義相對論“的修正 | |
2018: | 462 謙遜的能量體 | |
2017: | 誰來監督中國大學校長的“改革” | |
2017: | 281《蓮心曲》高華豈慕,低穢怎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