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講席教授制度啟示錄 |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11月19日14:11:5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方聞,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教授 勞瑞.歐林(Laurie D.Olin),賓州大學藝術學院經管與規劃系教授 核研院G.Schweitzer講席教授團組:G. Schweitzer,瑞士聯邦工學院 (ETH,Zurich)教授,瑞士技術科學院院士;G.H. Lohnert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核工程和能源系統研究所所長;Jason Chao5,美國電力研究所高級核技術專家。 塞爾文迪,普渡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自動化系何毓琦講席教授組:何毓琦,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陸寶森,康涅狄格大學教授曹希仁,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龔維博,馬薩諸塞大學教授管曉宏,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嚴厚民,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 計算機系黃煦濤講席教授組:黃煦濤,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Hwang Jenq-Neng(黃正能),華盛頓大學教授Mark Hasegawa-Johnson,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孫明廷,華盛頓大學教授Alfred M. Bruckstein,以色列Technion大學教授 計算機系姚其智講席教授團組:姚期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首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蔡進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鄧小鐵,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堵丁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姜濤,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李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滕尚華,美國波士頓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講席教授團組: 馮元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生物工程與應用數學教授(退休),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溫耀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微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教授;機械與航天工程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侯一釗,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所應用數學教授;Nancy Kopell,美國波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Lee A.Segel,美國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應用數學系教授(退休)、原系主任。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試行條例 -------------------------------------------------------------------------------- 清華大學是一所擁有理、工、文、法、經濟、管理、藝術及醫學的綜合性大學。通過九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一所國內外著名的大學。為在二十一世紀初,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是關鍵。為此,決定設立“講席教授基金”。該基金用於聘任國際著名教授及學者來清華大學執教。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把清華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特設立清華大學講席教授職位。 第二條. 設立講席教授職位的目的是,吸引國內外傑出學者為清華大學的教育服務,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造就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推動我校相關學科向世界一流水平發展。 第三條. 通過設立講席教授職位,進一步加強清華大學與國際知名大學的密切合作與交流。 第二章 講席教授職位的設置 第四條. “講席教授”職位實行聘任制,清華大學與受聘者簽訂聘任合同。 第五條. 學校將根據不同學科領域的具體情況,為應聘的“講席教授”提供具有國際標準的協議年薪,可根據不同情況分不同的級別。人均年薪約10萬美金,並提供一定安置費等。個人按照國家規定交納所得稅。 第六條. 講席教授的薪金由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基金支付。該基金主要來自海內外企業、團體或個人的捐助。 第七條. 講席教授的席位,可以根據捐助者的意願冠名,如“***講席教授”。
第三章 講席教授的職責 第八條. 作為學術帶頭人,掌握本學科發展的最新趨勢。明確提出本學科的學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能夠提出對學科前沿或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課題,帶領本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的行列。 第九條. 結合本學科前沿領域的進展,講授本科生或研究生課程,培養和指導研究生,領導本學科領域內的課程結構調整,課程內容改革和教材建設。 第十條. 參與組織教學和學術梯隊建設,聘任期內指導青年教師的成長,與我校教師共同開展學科前沿或跨學科的高水平研究,推進一流學科建設。 第十一. 聘期內力爭在科學研究上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並以清華大學教授的身份在國際重要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第四章 講席教授的聘任條件 第十二條. 國際的著名教授和國際同行公認的知名學者,其從事的研究領域應符合清華大學重點發展的學科方向。 第十三條. 學術造詣深厚,學術水平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取得過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過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掌握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在學科建設上具有創新的、前瞻性的眼光。 第十四條. 學術民主,具有團結協作精神,有組織和領導學術隊伍的能力。 第五章 講席教授的聘任 第十五. 講席教授的聘任將面向國際學術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 第十六條. 應聘者將填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申請/推薦表》、 應聘者履歷(從大學填起)、反映本人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經歷、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有關材料(包括主持完成的研究項目論著目錄,獲獎情況、學術兼職等)、聘任後的工作計劃及目標以及聯繫方式(包括詳細通訊地址、電話、傳真、E-mail地址等)。 第十七條. 學校設立由國內外著名學者組成的專門委員會,負責對“講席教授”的應聘者進行評審和遴選,報校務會議討論通過,由校長予以聘任。 第十八條. 清華大學與受聘者簽訂聘任合同,規定聘期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九條. 受聘者可以採取全時在校工作模式,也可以採取分階段來校工作模式,但每次至少須完成一門完整的課程教學或是一個學期。 第二十條. 累計工作滿3年為一個聘期。聘期結束,經雙方同意,也可以連續聘任。連續聘滿兩個聘期後,可由院系提議,經學校評審通過後,予以長期聘任並保持原有待遇。 第六章 講席教授的考核 第二十一條. 講席教授職位試行聘期目標管理,清華大學每年對受聘的講席教授按合同確定的職位職責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續聘的參考依據。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條例的解釋權在人事處,講席教授崗位實施的日常工作由人事處負責。 10月13日是我校工業工程系建系一周年,沒有誰會比該系師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引進洋教授所帶來的各方面的衝擊和啟迪意味着什麼。 鄭力教授,這位年僅38歲,從祖國西部邊陲走出來的科學探索者、工業工程系常務副系主任,談起與我校聘請的首位非華裔系主任兼講席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普渡大學教授、國際工業工程領域的著名學者薩文迪教授一年合作的點點滴滴,思緒宛如奔涌的潮水: “我可以肯定地說,有這個系主任和沒這個系主任差別是非常大的。薩文迪教授帶給清華大學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這種影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們是講席教授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如果沒有這一制度,我們工業工程這一新建的系,不知要在盲目中探索多少年,在2011年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時我系要躋身世界一流也只能是個夢。” “聘請洋教授當系主任所造成的國際影響是巨大的,它表明了中國開放的程度,也表明了清華人躋身世界一流的勇氣和決心。” 清華人的性格 一年前,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斷探索新路的清華大學向世界投放了一條“爆炸性”新聞:由企業贊助,以10萬美元年薪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普渡大學教授、國際工業工程領域著名學者薩文迪擔任該校新建立的工業工程系系主任兼講席教授。 據悉,這是我校建校以來首次聘請非華裔學者擔任系主任。而講席教授,則是我校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吸引世界級大師來校工作而推出的一項重大舉措。受聘講席教授人員可以以兩種方式履行崗位職責,一種是每年在校工作半年或一年,按實際在校時間發放薪金;一種是由符合講席教授條件的知名教授領銜,組織國際知名學者組成團組,共同完成崗位職責,按照講席教授組成員的資歷和在校的實際工作時間,共享講席教授薪金。團組成員在學校的實際工作時間不少於10個月。 人事處處長裴兆宏介紹說,作為學術帶頭人,講席教授應領導制定相關學科的學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開展對學科前沿或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課題,為相關學科向世界一流發展做出貢獻;講授本科生或研究生課程,指導培養研究生,參與課程結構、內容和教材的建設;指導青年教師,與校內教師合作,開展相關學科的前沿或跨學科的高水平研究。聘期內在相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筆開支來源於國內知名企業和其他法人團體捐助設立的“講席教授基金”。我校準備利用這筆基金引進人才50名。 “清華大學推出講席教授制度所產生的影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已經在智能與網絡化系統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我校自動化系講席教授組成員管曉宏教授說,中國自動控制界的同行已經感到了壓力,有同行公開表示:清華在中國自動控制界扔了一枚“原子彈”,我們現在壓力大得不得了,這批人在世界上影響很大,將來我們怎麼跟清華比? 創新,打破了原有的競爭格局,也引發了新一輪的創新和發展。 對清華人來說,這一舉措的推出,也並非是平靜的。有着91年發展歷史的清華人在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中,已經擁有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形成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在一代又一代清華人的承接中維護着這一“光環”。建校91年後的今天,為躋身世界一流,以10萬美元年薪聘請世界一流洋大師來清華“指手劃腳”,這是許多清華人所始料不及的:“有必要嗎?一年來三四個月能解決多大問題?為什麼不用這筆錢引進一些年富力強、可以全時為我們工作的優秀人才呢?” “要求這樣世界級人物全時在清華工作未必是明智之舉。”鄭力教授認為,把他與美國的聯繫割斷,並非是一件好事情。在他們拿到的5個國家科研項目中,就有2項是薩文迪教授幫助簽到的。“我們付他100萬,他一年就又為我們‘賺’回了80萬。” 其實,近幾年來,清華人為了建設起一支可以與世界同行抗衡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同時,一直在積極尋找走向世界的捷徑,在思維的快速運轉中搜尋着創新的突破口。從“非升即走”到“百名人才引進計劃”、“百名高級訪問學者計劃”,從“骨幹人才支持計劃”到“骨幹人才派出計劃”,從“學術新人獎”到“優秀教師獎”,不斷地推出各種舉措吸引人才和培養人才,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完善自己。對清華人而言,腳踏實地的工作,一步一步的創新,才是保持清華良好聲譽的支點。 但是,隨着事業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學科建設中,清華人發現,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清華大學世界級大師數量嚴重不足,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清華大學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的“瓶頸”。 “要躋身世界一流,首先得與世界一流大師接觸。”這一理念,促成了講席教授制度的推出,進一步完善了清華的人才引進機制。 舉措實施的過程是順利的。繼我校在英國《自然》雜誌及相關網頁上刊登招聘廣告後,已先後有世界各地的數十位學者前來應聘。到目前為止,我校已經分別在工業工程、自動化、經管學院、計算機、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系聘請了5個講席教授團組,邁出了與世界大師級人物建立起廣泛聯繫的第一步。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在談及推出講席教授的初衷時說:“我們要想引進世界一流大師這種非凡的人才,就要採取非常的力度,就必須採取非常規的方式。這是我們的一次嘗試,一種探索。”古人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做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弘揚者和推進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我國教育發展需要的、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要的就是這種不斷創新的意識和勇氣。 然而,從古至今的事實告訴我們,創新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不同的只是代價的大小而已。我校推出講席教授制度在新聞媒介引起的“硝煙”,也使清華人倍嘗創新之旅的艱辛與不易。他們捫心自問:我們花這樣高的代價,到底值還是不值?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事實證明,講席教授們的學識,他們的經驗,他們的知名度,他們的工作方式,他們的影響力,都對我校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華人受到的震撼,從中得到的啟迪,遠遠超出了推出講席教授制度的初衷。 講席教授制度的直接受益者、與薩文迪教授接觸最多的工業工程系鄭力教授說,“今年許多高校的第一名都來報考我系的直博生,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國際的工業工程也很看好中國工業工程的發展。今年在我校舉行的國際工業工程年會,美國、香港、台灣的工業工程學會的代表、包括歐洲的代表都來參加,他們大都不作會議報告,最主要的是要同我們建立聯繫,認為中國的工業工程會在今後幾年內有較快的發展。” “在與薩文迪教授的接觸中,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他的思維方式。我們過去的思路一般是美國做什麼,我們就跟着做什麼。而薩文迪教授說:‘美國有美國的國情,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美國做了,我們就不一定做。我們要做他們沒想到的、還沒做的。’”這種思維方式使他意識到,我們是新建的系,要想躋身世界一流,就必須超常規發展,一定要有新的思維,在某一點上有特色,是別人所不可比擬的,否則,我們將永遠無法走在別人的前頭。“同時,一定要很快地發展。” 他們在給自己加壓。 談及講席教授在思維方式上的影響,我校自動化系講席教授組領銜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何毓琦先生的助手——自動化系的副教授趙千川也有同感:“何先生給我最大的影響是他那種來源於實際又不局限於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他說,何先生在選擇科研課題的時候,雖然也是一個工程問題,但卻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工程問題。這個工程問題一旦解決,就可以產生比較廣泛的影響。他在研究這一工程問題的過程中,不是就事論事地進行研究,不是找專門針對這一工程問題的解法,而是看到了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困難,他藉助這樣一個具體問題,把有些想法比較實在地進行驗證。 坦誠相見 講席教授們為人處事的觀念,也對清華人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趙千川談到,“從思維方式和傳統習慣上講,中國同事即使發現你的做法是不對的,礙於面子,也不會告訴你。但美國教授在為人處事方面則比較直截了當,他們認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把研究做好,把合作做好,怎樣節省時間就怎樣做,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必要吞吞吐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樣在共同合作的過程中效率就比較高。顧慮太多,就很難形成有效的交流,這方面對我的影響很大。” 經驗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運作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一方面的阻撓都有可能導致整體上的失敗。一年的合作,使參與到講席教授制度之中的清華人深深意識到良好的合作意味着什麼。 “我們是一個團隊,你的失敗就是我的失敗,我必須把有些意見直接地告訴你。”鄭力與薩文迪教授之間的坦誠相見,使薩文迪教授的工作理念和治系之方得以良好的貫徹實施,看到清華工業工程系15位教師中,目前已有6人次擔任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的編委;教師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文章的數量在不斷攀升;生源越來越好;在國內外承接的科研課題越來越多;師生們對自己的系越來越熱愛;他們的工作使一些中國企業的老總認識到:“我們企業沒有工業工程就沒法生存。”薩文迪教授欣慰地說:清華工業工程系已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我們請他來,就是要學習他的東西,而不是讓他來適應我們。”鄭力的這一理念,使他經常要打破常規做事情,也給薩文迪教授順利完成自己的崗位職責鋪平了道路。薩文迪也給鄭力一個肯定的承諾:“只要你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我們繼續合作6年,我相信,我們會把工業工程系帶入世界一流。”鄭力對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只要他想做好,學校支持,中國的工業工程領域發展看好,系裡的師生積極配合,我看不需要3年,我們工業工程系就可以成為中國最好的工業工程系。”自動化系趙千川副教授也直言:“與世界級大師接觸後,至少我不覺得外國知名教授都很神秘,懂得了他們為什麼能做出比較好的成果,也了解了自己的研究水平處於什麼位置。其實清華人的研究能力不比外國人差,重要的是要自信,要勇於承接有重要影響的重大科研課題。”講席教授制度不僅給清華大學注入了活力和生機,也使清華人變得更加自信了。 清華人所肩負的責任 在國人眼裡,清華大學是產出重大科技成果的所在,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沃土,是祖國富強的希望之源。清華人是令人羨慕的一群。但是,清華人肩上的份量是沉重的。由於各種因素的局限,我國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之間差距之大是不爭的事實。這種差距不是表現在硬件,而是在軟件——在觀念,在環境,在激勵機制,在人才。“國家為了支持我校在2011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給了我們特殊的投入。如果我們達不到既定目標,我們將如何向國家交待?”尋求超常規發展自己的“良方”,成為清華人積極思考的課題。 從英國學成歸來的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陳吉寧教授,也是講席教授制度的積極推動者和實施者。此次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引進的4位講席教授組成員還沒有開始工作,但長期以來,他們與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在教學和科研領域一直保持着合作,尤其在環境生物技術的教學和科研領域,雙方有許多共同關心的問題和進一步合作的強烈願望。我校希望藉助這一處於該領域全美頂尖水平的環境科學與工程教研組中的優秀分子,把最先進的教學帶到清華來,同時舉辦各種學術活動,帶動清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術交流;幫助指導我校的微生物平台的建設;給學生提供最好的從事研究的條件和環境。 “我們要建世界一流大學,關鍵是人要進到世界一流的環境中去,要與世界級學術大師交往。在這其中,我們學到的東西不見得是多發表了一篇論文,也不見得是多培養了一名學生,多拿到了一項課題,而在於思維方式的變更和視野的擴展。”感觸頗多的陳吉寧侃侃而談。 “當你與劍橋人交往的時候,你會發現,劍橋人想的是怎樣在英國大的企業占有位置,想的是國家應怎樣發展,整個世界應怎樣發展。讓你感到他正在領導這個世界。” “當你同世界級大師交往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同我們所關注的問題不一樣。我們以前所關注的都是局部的東西,具體的東西。他們想的東西即使是做具體的項目,也有很強的背景,有遠大的抱負。他們把責任定位在了那裡。” “清華人的責任是什麼?我想,至少應把中國富強、發展起來的責任擔當起來。”“他山之石”提升了清華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開闊了清華人的眼界和思路。 “鯰魚效應” 據說,當一批金槍魚被從海上捕撈上來後,運到岸邊時,魚往往都死掉了,賣不出好價錢。如果在捕撈上來的這一群魚里參雜一些鯰魚,這群魚就會保持不死。 “當有外界的不一樣的東西在這裡頭的時候,整個魚群就會保持一種亢奮、活躍的狀態,使系統發生變化。薩文迪來就類似這樣一個情況。我們大家都會想到做不一樣的事情,創新機制自然就建立起來了。”談到薩文迪教授,鄭力的思維就處於一種亢奮狀態。 “他來了以後,我們就有了一個很高的標杆,都要使勁兒往上夠,這對我們是一種激勵,也包含着一種啟迪。以前大家的標杆可能是當教授、副教授,現在的標杆完全不一樣了,大家想到的是能不能達到他那樣的水準。” “跟他這樣的人一起工作,你會學到很多東西。你會知道怎樣把一個沒有名的人培養成一個有名的人,怎樣使一個沒有名的學科變成一個有名的學科。”鄭力說,沒有這樣的系主任,就沒有這樣的思想激勵,就會很難。 學生優先意識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清華教師都是在默默探索着清華發展之路。在同薩文迪教授幾個月的接觸中,工業工程系的教師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世界級學術大師薩文迪最關心的是人才培養。他一來就說:“學生就是我們的上帝,學生就是顧客。學生如果不來,學校就沒辦法存在了。教師最基本的職責就是把學生教好。” 學生優先意識的確立,為該系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出發成為該系制定學科發展方向的指標之一。他強調,“教師最重要的目標不在於教學生多少知識,而在於讓學生喜歡這個專業,這是使他們成才的關鍵。” 清華人已經深深領教,儘管薩文迪在工業工程系一年只呆三四個月,但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卻毫不含糊。當他得知他要求每名研究生都要用英文發表文章的提議遭到絕大多數教師反對後,他急了:“如果你們認為這個系不需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你們可以不做;如果要達到世界一流,就必須這樣做。” 鄭力坦言,在推行講席教授制度的過程中,很多問題在處理的時候是不能尋常規的。他說,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不同尋常的,就決定了我們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尋常規來發展,必須有新的思維。“其實,薩文迪教授所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那種坦誠和追求卓越的態度。這種東西是無形的,長遠的,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無獨有偶,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也在學生優先這一理念中探索着新路。 “環境系決定從10月份開始試行導師制,使學生了解導師,也使導師了解學生。要通過制度使教師建立起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減少學生學習和研究的盲目性。”在講席教授制度推行過程中的這一“意外收穫”,開啟了陳吉寧治系的新思路。 殊途同歸 我校講席教授制度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多種模式的集成,導致我校各院系在實施的過程中各有千秋。龔克副校長曾對鄭力說:“你們系就是清華的試驗田。” 我校計算機系張鈸院士說,“我們的目標在於:力求通過學校聘請講席教授的途徑,使自己的教師、科研隊伍得到高起點的培養與訓練,從而不斷發展提高,並最終實現世界一流科研、教學水平的目標。” 自動化系副系主任張佐談到:“我們希望通過講席教授組這種模式,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質量評估等方面為我們這個老系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把清華自動化系擺到世界一流版圖上去。” 由28位海外教授加盟的我校經管學院講席教授/特聘教授組,已經分成7個教學組,分別進行管理科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等領域的研究、教學、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工作。一些師生認為:“這些教授不僅填補了清華在這些領域開設課程的空白,而且帶來了這些領域最前沿的學術理念和研究成果,提升了清華經管人的整體學術檔次。” 儘管各系在講席教授制度的實施上要求不同,但目的只有一個:把清華的人才培養成世界一流,把清華的學科建設成世界一流,把清華的教師隊伍帶到世界一流,把清華的科研水平提升到世界一流。 清華人是務實的,他們歷來注重的不是效應,而是結果。計算機系張鈸院士坦言:“我們這裡的講席教授組才剛剛工作二三個月,效果如何還很難說,還要看今後的發展。” 何毓琦教授說:“名氣不是三天兩夜就可以建立起來的,最後還是要看是否有本土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管曉宏教授說:“我們現在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講席教授所要做的是為清華大學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引航,為科教興國跨出紮實的一步。。 清華栽下了一棵巨大的“梧桐樹” 我校藉助企業力量和社會捐助的方式吸引世界級大師的舉措,表明了我校躋身世界一流的決心。有人說,清華栽下了一棵巨大的“梧桐樹”,它給清華大學未來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將是不可限量的。 “薩文迪清楚工業工程中每一個學科領域,並且對美國工業工程領域大多數名家都很熟識,如果不是他有這樣的地位和影響力,我們很多事情都是辦不成的。” “更多的優秀人才希望到這裡來工作,其中一位來自伯克利已經到任的應聘者說,‘我選擇中國是因為清華請了薩文迪,這表明了清華建設一流大學的決心和可能。’” “講席教授制度為系裡留下一批好學生,讀博士學位增加了吸引力,何毓琦講席教授組在過去的一年裡,就申請到3項科研課題,研究經費共為130萬元人民幣。” “清華大學畢竟是培養人的地方,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對學生的培養。我們正在斯坦福大學學生培養方式的啟發下建立並開始實施導師制,將人才培養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 有了通向世界的領航員,有了慕名而來的優秀人才,有了新的思維理念下的具體舉措,有了躋身世界一流的積極行動和信心,還有什麼會比這些更有價值的呢?! 講席教授的實施已經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的工業工程一定會躋身世界該領域最高研究區域。我校一些相關學科,也將以嶄新的面貌直立於世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