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華文明的基本脈絡》是唐加人的一篇文章,以前看過,覺得除一些細節外,基本認同作者總結的中華文化脈絡。他把中華文化的特點(包括優缺兩方面)都談到了,是一位老人的良心之作。昨天老幾把這篇文章貼到萬維,我又重讀了一遍,這裡是我的一些補充和感想。
1)中華文明確實比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晚很多年,黃帝和埃及的金字塔是同時代,比較黃帝陵和埃及金字塔的建築就知道中國文明比埃及文明晚太多了,並且比最接近的印度河文明也晚近一千年,這甚至讓有些學者懷疑這幾種文明是否完全獨立。
2)中華文明比其他三地文明晚有發生學(或地理學)上的原因,因為現代智人走出非洲後的第一站就是中東的levant走廊(就是ISIL里的L,現在以色列至敘利亞的新月帶),這裡是原始農業的源頭,產生了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的文明,人類遷徙至印度河流域的時間也比到達中國這個地方早。同樣的道理,中國華夏文明比美洲瑪雅及其它印第安文明早,也是因為人到東亞的時間比到達美洲早。所以文明發生的早晚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十幾二十年前許多人不了解人類的遷徙過程,才以為文明發生的早晚很重要,隨着對人類進化史的了解,這個迷思應該破解了。
3)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現在碩果僅存的原生文明在於東亞的地理位置。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還有印度河流域都由於地理上的接近被希臘-羅馬的次生文明所代替,但華夏文明由於地理上(距離,高山,沙漠等)的隔絕而保留,以致於後來西方文明穿過大西洋和美洲印第安文明融合,消滅了瑪雅文明之後,華夏文明仍然抗拒着西方文明的同化。
4)包括瑪雅文明和華夏文明在內的五種原生文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象形文字和多神教,次生文明里的拼音文字和單一神教對現代文明(特別是科學)有非常強的促進作用,中華文明沒有亡過,同樣也沒有得到過文明融合帶來的好處。中國元清兩朝,征服者的文明都遠不及漢文化發達,所以反倒是征服者被同化了。
5)近一百五十年來,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在劇烈地碰撞。這時候的西方已處於文明發展的第四階段(原始階段,希臘-羅馬階段,中世紀,現代),相對華夏文明的優勢是明顯的。今天,西方思想的重要分支在中國都能找到對應的人群,比如國民黨和美國式民主的對應,共產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應等。看來這次和西方的碰撞,中國趕走了外來者,但接受了它的文明。
6)中國接受外來文明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前一次接受的外來文明是佛教,由於原生的華夏文明對於人死後到哪裡去這個關鍵的問題沒有提供全面的答案,源於印度文明的佛教填補了這一空白。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及弘揚史就是一個華夏人對待外來文明的極好詮釋。從初期印度僧人(如達摩)到中國的傳播,到中國人自己(包括玄奘)到印度的虔誠求教,到佛教在中國的成熟(以及新宗派的建立),最後由中國又傳到朝鮮,日本等等。有趣的是佛教在印度本土都衰落了,但中國的佛教至現在還在繼續。宋朝以後理學興起,理學是中國儒道整合了佛教的產物,開始禁慾和排外,禁慾和內省正是佛教的特點。
7)最近的這一次中華文明接受西方文明會是什麼結果?西方文明給中國帶來了科學和對物的追求(貿易),中國現在對科學和貿易比西方更熱衷,歷史會不會再次重複過去?
兔子和嘎子等傾向於全面否定傳統文化,特別是把傳統文化和來自西方的共產主義混為一談,讓人匪夷所思。無人否認西方文化的優點,問題是是否需要自宮式地接受西方文化,我看沒有必要,也做不到。有人要自宮就隨他吧,反正我不,即使中華文化不占優勢,僅僅因為自私我們也不應該徹底拋棄它。實際上,自私就是文化延續的理由之一,也是它發展壯大的動力。自私就是生命力。全面否定自己的文化的就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