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國人的“猴性”
我不知道外國人的普遍觀點如何看待中國人,比如過去的“東亞病夫”,“黃禍”等。現在中國人經濟上好點了,中國人在老外眼中的普遍印象會改變些,具體變成什麼樣子,我不知道。我只是談我的理解。
要對一個集體和他的文化有個清晰的認識,哲學上的詞叫抓住本質,首先一個要求是“跳出”這個文化和集體,從第三方的眼光來看問題(第二方,不用說,就是上面舉例的其他人的看法)。其次,是必須有理論基礎,既哲學的感悟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中國人的本質,就是他的文化的本質。中國文化的本質就是他歷史的形成錘鍊的結果,沉澱和積累下來的東西。中國人的歷史自稱有五千年(西方人說自己的歷史只有2500年的文明),他最多的文化遺產是道德說教。給人的印象這個群體應該是最講道德,最文明的國度了?其實呢,我們都知道,非也。
遠的不說,就最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自相殘殺的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外族侵略造成的中國人死亡,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中國人偏偏對事實是不大感興趣的。中國人對物質,對利益的興趣,遠遠的大於對生命的價值的興趣。比如,如果在美國打工從梯子上掉下來,摔斷了脊梁,美國法院判賠幾百萬,一定要被大登特登,許多人的羨慕是自不待言的,心裡想的怎麼不是我掉下來呢?如果坐飛機出國摔死了,外國航空公司一賠幾百萬,那也是絕對的好事,會引起許多人的羨慕。
說共產黨好的人,認為共產黨是“真馬克思”主義就好了,建立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說共產黨壞的人,認為共產黨與法西斯無異,壞事干盡。又比如對毛澤東的評價,說好的人和說壞的人是少有的兩個極端。讓人懷疑是否大家說的是一個人?怎麼都經歷了毛澤東到時代,都是人吧?區別看法怎麼這麼天地之別呢?
造出這些看法的,都是不懂中國人的本質,也就是中國文化的本質,跳不出中國文化的影響來看待此事。我認為,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感性文化”。什麼意思呢?就是它沒有什麼原則,可以來回變化,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極端。馬克思,希特勒,都是西方人,他們都有一個原則,前者是“烏托邦”,所謂好的原則;後者是“種族至上”,對其他民族來講,壞的原則。中國人的“任性”本質,可以使他們在“好”的時候說的超過一般原則的好,比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等等。到壞的時候,可以比最糟糕的希特勒有過之無不及,比如大饑荒中餓死了三千多萬人。
沒有原則,就是任性,就是想怎樣就怎樣,就是“感性文化”本質。也就是說“猴性”- 朝三暮四,變化無常。還記得“中國和朝鮮用鮮血凝成的友誼”不?我看打金三胖的時間不遠了,就像當年懲罰“越南兄弟”一樣。
文化如此,黨如此,人人如此 - 中國人的本性,“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