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空因:也談西方的”自信”教育
送交者: 空因 2015年09月06日06:59:3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也談西方的自信教育

文/空因


我在西方搞教育工作多年,絕大部分時候,我都十分欣賞西方的教育理念,比如,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想象力、團隊精神,讓孩子在輕鬆、健康、快樂、安全的環境中成長。我自己是個夢幻型的人,在中國的20多年,深受填鴨式教育之苦,要我在東西方教育模式中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可是,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西方教育模式並不是毫無漏洞的,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太注重培養孩子的某些外在特質,而對孩子的內心素質關心不夠。

在東方,功課最好的孩子最受人尊敬。在西方,最有人氣的孩子卻是最酷(cool)的孩子。到底什麼才是酷呢?這倒是一言難盡。總的說來,酷的孩子一般在長相、身材、口才、運動、社交、組織能力等方面獨領風騷。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陽光的、外向的、充滿自信的孩子。

如此一來,那些怕羞的,膽小的,木訥的,不善運動的,不善辭令的,看書看得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內向的孩子,無疑就不大酷,不大受歡迎了。

當然,在講究“政治正確” 的西方社會,這些內向的孩子也很少受到歧視或不同對待。但是,這樣的孩子在這邊如何招人喜愛,我就不敢說了。

事實上,當一個孩子太內向了,西方老師往往會覺得不安,他們會以為孩子缺少自信心,或猜疑孩子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有時甚至讓他們去見心理輔導。我先生就是搞心理輔導的,我們家,時不時就有這樣的孩子,被滿臉愁雲的家長領着,來找我們諮詢。

這裡,我徵得當事人的同意,把他們的故事簡述一二。(注,為了尊重當事人的隱私,這裡所提及的人皆為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安吉拉那時十一歲,上六年級。她不但溫柔聰明,功課特別好,而且是個非常善良的女孩。她的母親茉莉告訴我們,當安吉拉很小的時候,她就特別愛聽母親給她讀童話故事,而只要故事裡她喜歡的人物有什麼不幸的經歷發生時,她的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出來了。當班級里有什麼慈善活動時,安吉拉也總是第一個響應,將辛苦積累的零用錢傾囊倒出,毫不猶豫地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但茉莉告訴我們,安吉拉在學校卻並不受歡迎,原因是因為她太安靜了,而且總是獨來獨往,跟誰都不太熱絡。課間休息同學們都在外面活蹦亂跳,或者討論什麼熱門話題時,安吉拉卻坐在教室里捧着一本書靜靜地看着。甚至連走路時,她的手裡都捧着一本書!

安吉拉的班主任老師格朗特先生對這個過分文靜的學生也憂慮着。格朗特先生告訴茉莉,安吉拉非常內向,她上課極少發言,跟同學也幾乎沒有什麼互動。如果有誰問她什麼問題,她總是點頭或搖頭,或最多給一兩個字的簡短回答而已。大多數時候,她不過是低頭微笑着,讓她周圍人感到無所適從。做項目(project)時,其他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跳上講台來炫耀他們的勞動成果,而安吉拉卻非常不情願上台,就算她站在講台上了,她也幾乎什麼也不說。格朗特先生覺得安吉拉的舉止對於她這種年齡的孩子是很不尋常的,他也認為她非常缺乏自信心。他擔心隨着安吉拉年齡的增長,她會變得越來越孤獨離群起來。

可是,經過幾個星期的了解和觀察,我和我先生都發現安吉拉除了性格安靜、內向以外,並不見得有什麼心理方面的缺陷。安吉拉雖然不大有朋友,但其實並不缺乏自信,她的內心也並不封閉。我們跟她談過幾次話後,她覺得我們可以親近了,就幾乎變得無話不談了。當我們問她為什麼不願意跟同齡的孩子們一起去玩耍時,她就反問,“這有必要嗎?我覺得看書比跟同學在一起好玩得多。”

我先生就說,“書可以帶給你智慧和快樂,但了解周圍的人也很重要呀。”

你猜她怎麼回答?她靦腆一笑,喃喃說,“我連自己都不了解,何必去了解別人?”

我的天!這話哪像一個六年級的女孩講的話?但事實上,安吉拉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哲學意味的女孩。也難怪她嫌她的學友們的遊戲“沒意思”,“太小孩子氣”,和“無聊”了。她是個內心充滿了想象力的思想型的女孩,她的心理年齡比同齡的孩子要高出許多。所以,非要逼着她去湊熱鬧或者跟同齡的孩子們打成一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甚至可能有適得其反的結果。

“可是,老師告訴我,如果我的女兒這樣下去,同學們只會另眼看待安吉拉,讓她孤立無援,最後產生深重的挫折感,甚至得抑鬱症什麼的……”茉莉不安地說,然後又遲疑地加上一句,“我一個西人鄰居的兒子就是因為抑鬱症而自殺身亡的…..”

我先生以一個問題來反問她,“你覺得你的女兒很不快樂,有很深的自卑感嗎? ”

茉莉她想了想,微笑了,“不,我覺得安吉拉是個快樂的孩子。儘管她很少高談闊論,但她的微笑卻是發自內心的。她似乎也並不自卑,她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很有把握,很少需要我督促或者別人來指導她該如何做。”

“那麼你就不用發愁了。當一個孩子對她的現實不但不感到不滿,而且還充滿了喜悅,那麼就任由她好了。總有一天,她的內向會給你帶來驚喜的,”我的先生這樣告訴她。

後來,我先生又聯繫上安吉拉的老師格朗特先生,並告訴他,“如果你在學生們面前以平靜心對待安吉拉的寡言內向,我相信學生們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她。”

“可是,如果她什麼都不說,就微笑着,我一點都不知道她的腦袋瓜里在想些什麼…..”老師為難地說。

“如果你實在想知道,是否可以叫她寫出來呢?”我的先生向他建議。

老師將信將疑地問,“她不願意在同學面前做口頭報告,那我該如何給她的Project成績呢?人人平等,我總不能白送給她一個成績吧。要知道,每次口頭報告都占總成績的至少百分之二十左右……”

“那可不可以用別的方式來評估她呢,比如說她單獨在你的面前做?或者她在家裡先錄了像,然後再拿到班上來播放?”

老師想了想,答應好好探索一下可行的辦法。

這還是發生在好些年前的事了。去年秋天,茉莉給我們發了一封email,感謝我們對她女兒的幫助,她說安吉拉現在已經在美國一所名牌大學攻讀心理學了,而且學得非常開心。

從安吉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內向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內向的孩子並不見得就缺乏自信,相反,他們往往是比較有主見的孩子。

那麼,是不是所有內向的孩子,都像安吉拉一樣富有自信、善於思考,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並有一個美好的前途在等着他們呢?

那倒不見得。我認為,安吉拉是屬於那種內斂、早熟、自強不息、發奮向上的內向型的孩子。而有些為數不多的安靜型的孩子,卻是憤懣的,懶散的,自負的,逃避責任的,甚至沉溺於電腦遊戲或者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的。這樣的孩子,的確應該儘快得到心理指導,不然,未來實在堪憂呀。

西方社會側重培養學生的外向型性格,總是強調孩子們應該伶牙俐齒、充滿自信,有“領導才能(leadership skills)”。這樣的孩子當然很好,但是,每個孩子都有他與生俱來的性格和能力,外向的孩子有外向孩子的優點,內向的孩子也有內向孩子的優點,強迫內向的孩子改變自己去迎合社會是不公平也是不明智的。內向的孩子外表看上去也許不那麼酷,不像外向的孩子那樣討人喜歡,但他們往往稟賦聰穎善於思考,也比較有抗壓性。也許,內向的孩子將來不大會做演說家、政治家、表演家、或者推銷員之類,但他們很有可能在文學藝術或者在需要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工作上一鳴驚人。

想一想,如果貝多芬、肖邦、莫扎特被社會打磨成一個外向型的人,他們還會譜寫出那些激動人心的樂曲嗎?古今歷史上那些寫出千古流芳作品的人 – 福樓拜,莫泊桑,卡夫卡,赫曼赫塞,紀伯倫等等,不都是以思想感情內沉而著稱的文學家嗎?那些在推動人類思想解放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的科學家們 – 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法拉弟,愛迪生,愛因斯坦,霍金等等,他們有誰不是安靜、離群,喜歡獨立思考的怪人呢?還有弗洛伊德、康德那些哲學家們,喬布斯、比爾蓋茨那些卓越的企業家們,聖雄甘地那樣的社會變革家們,他們不都是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的內向之人嗎?

在西方,最普遍、最容易得的病是什麼?-- 抑鬱症。

在西方陽光式教育下培育出來的自信滿滿的外向型的孩子們,怎麼到了成年,會有那麼多人得抑鬱症呢?這個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一個陽光型的華裔男孩,是我朋友的兒子,平常顯得蠻自信的。可是,最近跟家裡鬧矛盾了。他悶悶不樂地告訴我,他唯恐他也得了抑鬱症,因為他的生活充滿了壓力。我請他把他的壓力都寫下來。他寫的是什麼呢:

1)      父母不肯給他買更好的手機

2)      跟父母去旅行

3)      旅行時跟家裡人一起照相

4)      錯過一場電影

5)      妹妹擅自闖入他的房間

6)      馬上要開學了

…..

這些也算壓力?作為大人,我們會覺得太好笑了。而對於孩子,卻是真實存在的壓力,大到簡直讓他無法應付(stressed out)的地步。

這個孩子多大?差不多16歲,再過兩年就要進大學了。

他是北美土生土長的,從小就受這裡的“自信”教育。可是,若說抗壓的能力,真是一點都沒有。

的確,在北美接受教育長大的孩子雖然自信,但他們很容易被壓力擊垮。關鍵問題,就在於他們的自信心很多時候是沒有根基的自信心。

所謂沒有根基的自信,就是來自外在的自信,即來自家長、老師或者別人的鼓勵和讚美而不是自己通過克服了種種困難而得來的自信。讓孩子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並對他們取得的成績給與適當的鼓勵和讚許是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對孩子讚揚或保護過了頭,並有意識地將他們置於完全沒有精神壓力的環境裡,那麼,孩子自始至終沒有學到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和對付壓力的方法。

每個人將來肯定都會遇到壓力,這只是遲早的問題。孩子們若從小沒受過抗壓訓練,動不動就有壓力(stress)或者受傷的感情(hurt feelings),現在家長、老師可以幫他們擺平,那麼將來他們一旦自立,再遇到類似情況,誰又來撫慰他們呢?他們的自信心,那時又能剩多少?當他們一旦處於更深的逆境,又如何能不陷入沮喪而無法自拔?

另外,沒有根基的自信心也容易導致孩子的自滿心。這個自滿心一膨脹,就變成自我中心(egoism)了。對於這個問題,我以後會寫文章詳述。

這篇文章,我以一個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經典對話結尾:

學生將一個本應做一個小時的project匆匆亂寫一頓,不到十分鐘就交了上來。

老師(看一看表,略微驚訝地):咦,這麼快就做完了?

學生(理直氣壯地):是的。

老師(溫柔地):唔,它有點…… (老師心裡想說敷衍潦草這個詞,可是他不敢說) 是不是 —— 還可以再修改一下?

學生 (直視着老師的眼睛,聳聳肩):不可以了,老師,我已經盡力了。我的父母告訴我,只要盡力了就足夠了。

老師(暗暗嘆氣):好吧,謝謝你的“盡力”。

學生:我現在既然做完了,我可以畫我的漫畫嗎?反正還有50分鐘才下課。

老師(再次在心裡嘆氣):那當然,你畫吧。

學生(禮貌地):謝謝老師。

學生回到家裡後,母親親熱地吻他,“我的寶貝,今天過得怎麼樣?

孩子(驕傲地):好極了。今天我的project是第一個做完的,其他同學比我慢多了。老師也說我盡了力,還獎勵我讓我畫畫。

母親:哇,我的兒子簡直太棒了,你真是天下最有出息的兒子!


如果不小心,這就是過分的“自信“教育所帶來的後果。我告訴你,上面那個小插曲並不是子虛烏有杜撰的……



0%(0)
0%(0)
    這與西方形式外在式的自信只是異曲同工之妙!  /無內容 - AYA_ 09/07/15 (409)
    精闢!  /無內容 - hare 09/07/15 (40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microsoftbug:談範例的等級
2013: 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必須轉變-再談為什
2013: 老猿∶何時讓孩子出國留學最好?
2012: 回遊的海歸:東京PK紐約
2012: 王繼洪:好萊塢明星與CDMA之母
2010: 再論中英詩詞比較
2010: 獻醜了:幾年前的一首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