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 中國今天的西化到底為了誰? |
送交者: 寒冰 2005年02月27日13:24:2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北魏的漢化,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少數民族學習漢人的文化,我們可以怡然自得,但是今天的"美化",就是我們的民族學習西方的文化,這些經驗教訓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我們的改革又是誤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最重要的一點,中國今天的改革到底是為什麼。 五四時期就提出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口號,其實民主和科學在今天對我們也是有積極意義的。總的來說,我們的改革是要實現一個民主和科學的中國,擺脫愚昧和迷信。 所以我們前所未有的重視教育,普及教育。 因為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要實現民主和科學,必要的前提是她的國民都要有科學、民主的素養和意識。這樣的公民才能推舉出自己的代表,才能夠制定符合公民思想的制度,才能夠自覺去維護公共利益,才能夠明白捍衛每一個人的權力就是捍衛自己的權利。 教育是實現進步意識的最好途徑。 然而教育需要的是有進步意識的教材,需要大量有進步意識的教育工作者,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西方在實現轉變的這個過程中,宗教起了很大的作用,宗教本身倡導的仁慈、忍讓、寬容,如果沒有功利化的目的,就是有助於社會進步的。 而在中國,我們文化的支柱,儒家思想,完全可以發揮類似的作用。儒家的精髓思想是一個"仁"字,他所強調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在民主和科學意識不流行的今天,只要不把儒家文化糟粕用強勢的方式推行,鼓勵和贊成對儒家思想的討論,發揮道德的作用,而不是利用其來維護統治。我們的文化還是能夠有生命力的。 中國需要形成的基本社會價值觀是,中國人努力追求的是成為中國的公民,而不是進入特權階層。 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甚至是誤導的。 我們的教育制度已經背離了"有教無類"、"樹人為本"的本意,墮落成為新的社會束縛機制。 有統計指出,我們這個城鄉人口比為2:8的國家,城鄉人口實際上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比尚不到8:2。有人激憤的說:在中國,在我們這個社會,要是不幸地來到了世上,不怕你不學無術,就怕你投胎無術!話雖不無偏激,卻也道出了客觀存在的社會現實。 那些"投胎有術"的人是怎麼獲取學歷的呢? 有錢的人可以出國留學;北京戶口的學生高考很輕鬆;政府官員可以輕鬆混到文憑,我就聽說過,市里組織下面一些縣的政府官員,跑到市里,上那麼五天課,開卷考試,拿到國家承認的碩士文憑。 他們頗為得意,自詡為高素質的人才,看不起被淘汰的社會群體,認為他們是沒有得到教育和不努力的結果。 出現這種現象,與教育的功利化有密切關係。 一切以高學歷和英文水準作為錄取和使用人才衡量標準,於是教育變成投資,付出這種投資是必要的,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 教育成本在這種風氣下迅速提高,很快的形成了壟斷。現有的特權階層利用自己的金錢可以輕易的達到這個水準。而農民呢,怎麼辦?本來國家還是有考慮的,只是腐敗的"希望工程"悄悄葬送了這個最後的補救機會。 改革實際上就是資本的形成,從某種角度看就是將社會財富進行重新的洗牌和再分配。 但是因為急功近利的浮躁作風,社會的不平等再次形成。從某個角度上看,教育才是造成社會階層的分化和貧富懸殊的根本原因。 因為教育的"功利化",我們高等教育下培養的人才未必能適應社會,那些通過艱苦努力從底層讀書出來的書呆子。因為缺乏社會關係和適應能力,因為經驗不足和學無所用,他們一樣找工作一樣有困難,還是處於在社會的不平等中。 與此同時,我們的文化也陷入了危機。 教育早已不是"有教無類",而是"唯錢是舉"了。 在城市裡,城管們如悍吏之來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對老百姓頤指氣使的現象隨處可見。我們農民和弱勢群體勢好像是被這個社會拋棄了。 我們的媒體給予那些無盡的奢華和浪費,給予那些歌星、影星、球星過多的關注,而漠視弱勢階層的利益和權利。 這種短視是愚蠢的。 雖然是這麼的自然而然,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出於功利的心理,社會和媒體必然諂媚的迎合那20%的需求。 君不見各地高級娛樂場所,洗髮屋,洗腳屋,星羅棋布。 中國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大部分底層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很少改善,甚至還有很多人掙扎在貧困生存線上。而先富起來的人卻利用優勢和特權的壟斷享受社會財富,從而造成整個社會不平等的實質無法改變。 先富起來的人根本無法承擔建設公民社會的責任,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道德建設的失敗,更是我們文化繼承和改革的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將這種失敗歸根於我們的文化。 我們雖然在表面上遮遮掩掩,實際上已經傾向於全盤西化,盲目崇拜了。 中國今天,國家給予外企的優惠遠遠超過我國自己的私企和民營,對西方人的恭敬和尊重遠遠超過了對待自己的國人。很多"西化"過的精英看不起自己的語言,看不起自己的文化,看不起自己的人民。 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社會現實和心理狀態。 今天我們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制度,已經變成了給予 "西化"階層特殊利益。 於是我們優秀人才爭先恐後主動"西化",大量學生的留學"鍍金",為的就是趕上這個崇洋媚外的熱潮。也不管這些知識是否一定需要到國外去學習,總之是出去了一趟,回來就可以高人一等。放棄了自己的中國國籍,中國人反而看得起一些。 全民學英語正是一個放棄自己文化的典型社會心理表現。 其實我們很清楚,真正能學成英語的只能是少數人,真正能"西化"的人也只能是少數,中國的問題並不是在於學英語的人太少,也不是在於留學出國的人太少,而是我們無法將自己的文化精髓和西方民主、科學、自由等先進理念融合起來。 事實上中國不可能實現全盤的西化,我們只要看看眾多"西化"過的企業家、官員、學者,他們大多數並沒有捍衛民主和科學的理念,而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和特權謀求自己的利益,他們嫻熟利用中國的"特色",利用自己的資本,在中國能夠很輕易的升官發財。從根本上講,他們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背叛者,也是我們改革失誤造就出來 "唯利是圖"的吸血鬼。 我們從一個誤區走向另一個誤區,就像中國歷史一樣,永遠從一個暴政走向另一個暴政。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的中國歷史雖然王朝屢屢更替,雖然被少數民族屢屢得手,但是至少還保住了自己文化的一脈相承。而今天,我們在主動放棄自己的文化。 北魏的改革不過三十年,成績斐然,最後卻落得國破家亡。而北魏改革深化的巨大慣性,使得鮮卑文化消磨殆盡,不復存在。 幾十年後的中國會是怎麼樣的局面? 中國的改革可以說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 要怎樣保持自己民族的活力,能夠積極和理性的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又要避免盲目的"西化"。 要讓教育擺脫急功近利之風,使之成為真正的立國之本。要避免造成社會動盪的根本原因。 這些,都是當前社會需要思考和反省的。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但願是杞人憂天罷。 本文首發於時寒冰先生的《中國》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談談文章的水平 | |
2004: | 誰動了北大的奶酪 | |
2003: | 為大學文科改革獻三策 | |
2003: | 材料科學與工程發展的展望 | |
2002: | 請還哈佛清白。 | |
2002: | 被神話和獸化的清華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