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素質提高在於-“去中國化”
鄧小平當年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當然主要是其政治目的,既,為維護共產黨統治。這種想法繼承了中國近代史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機會主義者的思維方式。這種想法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體系的反動,它更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背後的來源-西方普遍崇尚的“理性”- 的反動。
理性,或者是“理性至上”,是西方世界五個世紀以來引導人類文明發展最突出的長足進步(是西方經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等幾個世紀思維方式進化的結果)。理性的發展導致了科學的產生,由此改變了人類與自然和與其他動物的根本關係,它使人類文明的成長,不僅僅在精神領域這“一條腿”上前行,而且在物質文明這另一條腿上,真正開始闊步前行。可以說,理性和科學取得的成就,超過以前人類歷史上所有物質成就的總和。這樣,引領理性和科學發展的西方民族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旗手就絲毫不奇怪了,而其他一切民族無不瞠乎其後。
理性,如同科學一樣,體現了一種特殊的能力。用理性於益處會進步,於害處則危害巨大(包括馬克思主義)。西方民族在理性的應用中,嘗試了正反兩種經驗。正是從正反兩種經驗中,人類的終於找到了正確運用理性的方法,總結了經驗,才有了我們今天世界的進步。可以說,沒有西方當年的販奴制,就沒有今天世界的“普世價值”;沒有希特勒的“煉人爐”,就沒有今天的“民族平等”,等等概念。
較理性思維低一級的認識形式,是感性認知,這是其他一切非理性民族的思維特點,包括中國。理性和感性都會犯錯誤,而它們的區別在於,理性會反思,吸取教訓,然後走出錯誤;而感性是“反覆摔跤”,重複同一錯誤,如同中國歷史的“二十四朝”。即使在中共占主導地位百年來,中國無辜死亡的人總數絕不在西方二戰死亡人數之下,但中國人學到了什麼?有誰懷疑中國不會再次“天下大亂”?或再來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嗎?中國的政治是由中國文化決定的;中國的文化是由思維方式決定的。沒有理性取代感性的全民認識提高,如歐洲的“啟蒙運動”,就沒有真正中國人素質提高。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歷史越長的民族,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一定越艱難;反之亦然。日本是個明顯例子。
理性的本質是抽象。抽象就是要去掉“特殊性”,尋求普遍性。“中國特色”- 是對理性的反動,是阻礙中國人素質提高的大敵,毫無疑問。